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是他们叩开语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掌握一定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把思维导图运用于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之中,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联想。把思维导图运用于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阅读、能动性的阅读。
【关键词】思维导图;低年级教育;语文阅读教学
相对比生动鲜明的影音图画,阅读书籍上的文字常常不足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直接致使他们在面对一篇文本的时候可能中用到了读书三到中的“眼到”和“口到”,缺乏“心到”。没能从根本上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字里行间的精心设计,让语文阅读流于形式。而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增进文本阅读与其他课本知识的关联性,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一、思维导图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小学教育初期,学生的学习意识主要靠学习兴趣带动。兴趣是既直观又实际地影响到了学习活动。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接触阅读、沉浸于阅读。在常规认知上,图像和颜色的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单薄的文字,也更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自觉地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不能一直集中,这也需要兴趣在前牵引形成持久的动力。
思维导图以一个想法为核心,向外输出其他相关联的内容,颇具逻辑性和生动性,这就是思维导图的工作原理。它把各种主题与鲜明的色彩或图画相连接,在视觉上就能吸引眼球。学生也会对图画性的图文产生更多兴趣。例如在对人教版一年级课文《小蜗牛》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小蜗牛的卡通形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把文中提到的春天“发芽的树干”;夏天的“落地的草莓”;秋天的“蘑菇”;冬天的“雪花”这些标志性的意象用图画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思维路线跃然纸上的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这篇课文也配有四幅特点鲜明的插画,也可以用作制作思维导图的素材。
思维导图在课文的识记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低年级语文课本大多与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拓展孩子多个方面的记忆点,对识图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二、思维导图能够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点
在语言教育方面,注重的是点、线、面的层级突破。在小学教育阶段,生字词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在学习字词句时总会遇到以下问题:一是词汇学习过于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化思维。二是对长难句的理解能力较弱,在断句方面有所缺陷。思维导图则可以强化常用思维,让人更了解自己的逻辑习惯,提高记忆能力。
思维导图的归纳分类能力很强,能够把大段文字浓缩成一份精致的树状图。与此同时,还能在其中不断增添自己的新想法,非常适合课堂互动教学。在人教版三年级的课文《小燕子》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规定了定量的识字和写字内容,并要求理解分析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思维导图便可以运用其中起到助推作用。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细分为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的动作特点。如动作可归纳为“聚拢”、“掠过”、“赶集”等,外形可归为“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形成树状记忆图。
要想做好一张思维导图,必须要熟知文章的结构、细节。这不仅能让学生养成在文章中画出重点词句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学生对问题与文章衔接的敏感度。鼓励学生养成阅读记录的时候,不要把做笔记这个动作孤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思维导图上,引导他们把一些关键的生字词标注上去。复习的时候,一边画图一遍复述,复制不出来的地方,恰恰就是记忆漏洞。通过复习漏洞来重復未掌握的知识点,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在阅读方面的运用就是用画图的方式把课本内容画出来。把要文章主线以一个标志性的记号表现出来,然后以此为中心,延展更多放射性的曲线。在曲线的末端,又可以伸出更多曲线。在这些线上可以任意发挥,写上所能想到的对学习对象的任何想法及观点。"思维导图"呈现一种无限延伸的发散结构,在有限的图纸中呈现出了人类无限的思维轨迹。一张思维导图的绘制,实际上代表着制图者对整个文本的思考方向和重点归纳,是一种高效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写法。可以以课文中描写时间的文段入手,发散性思考作者对于意象的运用;纵向对比古今中外对于时间流逝的文字描写,比较作者的行文风格;横向对比朱自清不同时空的所想所感,体味作者的不同心境等。诸如此类的发散性问题都可以作为鼓励学生创新创造的出发点。
它的发散性特点为关键词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基础。词与词之间相互连接的线就是学习者的思维曲线。在思维导图中,鲜明的图画形象就是思维延展的指向标,图形自身就依靠人类的解读,而语词拥有固定的含义,无形中促进了发散思维。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记忆内容和新想法。同时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图示等,也能起到活跃思维的作用。长期运用思维导图的训练方式,能够打通思维之间的“任督二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课堂教学要以高效为目的,仅靠传统模式下教师的个人教授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新型的助学工具。思维导图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记忆模板。它为制图者提供了一次头脑风暴的机会,极大的缩短了预习和复习整理的时间,是教学的不二选择。思维导图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将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思考带动记忆,以记忆促进思考,是教学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林宁.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J].才智,2020(17):187.
[2]薛海霞.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基于语言运用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20(23):70-71.
恩施市盛家坝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低年级教育;语文阅读教学
相对比生动鲜明的影音图画,阅读书籍上的文字常常不足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直接致使他们在面对一篇文本的时候可能中用到了读书三到中的“眼到”和“口到”,缺乏“心到”。没能从根本上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字里行间的精心设计,让语文阅读流于形式。而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增进文本阅读与其他课本知识的关联性,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一、思维导图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小学教育初期,学生的学习意识主要靠学习兴趣带动。兴趣是既直观又实际地影响到了学习活动。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接触阅读、沉浸于阅读。在常规认知上,图像和颜色的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单薄的文字,也更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自觉地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不能一直集中,这也需要兴趣在前牵引形成持久的动力。
思维导图以一个想法为核心,向外输出其他相关联的内容,颇具逻辑性和生动性,这就是思维导图的工作原理。它把各种主题与鲜明的色彩或图画相连接,在视觉上就能吸引眼球。学生也会对图画性的图文产生更多兴趣。例如在对人教版一年级课文《小蜗牛》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小蜗牛的卡通形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把文中提到的春天“发芽的树干”;夏天的“落地的草莓”;秋天的“蘑菇”;冬天的“雪花”这些标志性的意象用图画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思维路线跃然纸上的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这篇课文也配有四幅特点鲜明的插画,也可以用作制作思维导图的素材。
思维导图在课文的识记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低年级语文课本大多与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拓展孩子多个方面的记忆点,对识图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二、思维导图能够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点
在语言教育方面,注重的是点、线、面的层级突破。在小学教育阶段,生字词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在学习字词句时总会遇到以下问题:一是词汇学习过于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化思维。二是对长难句的理解能力较弱,在断句方面有所缺陷。思维导图则可以强化常用思维,让人更了解自己的逻辑习惯,提高记忆能力。
思维导图的归纳分类能力很强,能够把大段文字浓缩成一份精致的树状图。与此同时,还能在其中不断增添自己的新想法,非常适合课堂互动教学。在人教版三年级的课文《小燕子》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规定了定量的识字和写字内容,并要求理解分析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思维导图便可以运用其中起到助推作用。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细分为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的动作特点。如动作可归纳为“聚拢”、“掠过”、“赶集”等,外形可归为“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形成树状记忆图。
要想做好一张思维导图,必须要熟知文章的结构、细节。这不仅能让学生养成在文章中画出重点词句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学生对问题与文章衔接的敏感度。鼓励学生养成阅读记录的时候,不要把做笔记这个动作孤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思维导图上,引导他们把一些关键的生字词标注上去。复习的时候,一边画图一遍复述,复制不出来的地方,恰恰就是记忆漏洞。通过复习漏洞来重復未掌握的知识点,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在阅读方面的运用就是用画图的方式把课本内容画出来。把要文章主线以一个标志性的记号表现出来,然后以此为中心,延展更多放射性的曲线。在曲线的末端,又可以伸出更多曲线。在这些线上可以任意发挥,写上所能想到的对学习对象的任何想法及观点。"思维导图"呈现一种无限延伸的发散结构,在有限的图纸中呈现出了人类无限的思维轨迹。一张思维导图的绘制,实际上代表着制图者对整个文本的思考方向和重点归纳,是一种高效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写法。可以以课文中描写时间的文段入手,发散性思考作者对于意象的运用;纵向对比古今中外对于时间流逝的文字描写,比较作者的行文风格;横向对比朱自清不同时空的所想所感,体味作者的不同心境等。诸如此类的发散性问题都可以作为鼓励学生创新创造的出发点。
它的发散性特点为关键词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基础。词与词之间相互连接的线就是学习者的思维曲线。在思维导图中,鲜明的图画形象就是思维延展的指向标,图形自身就依靠人类的解读,而语词拥有固定的含义,无形中促进了发散思维。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记忆内容和新想法。同时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图示等,也能起到活跃思维的作用。长期运用思维导图的训练方式,能够打通思维之间的“任督二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课堂教学要以高效为目的,仅靠传统模式下教师的个人教授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新型的助学工具。思维导图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记忆模板。它为制图者提供了一次头脑风暴的机会,极大的缩短了预习和复习整理的时间,是教学的不二选择。思维导图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将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思考带动记忆,以记忆促进思考,是教学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林宁.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J].才智,2020(17):187.
[2]薛海霞.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基于语言运用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20(23):70-71.
恩施市盛家坝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