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大中小型体育赛事都会依托于高校体育场馆,一是完善高校体育器械设备,二是有效的服务学院师生,三是服务于社会,满足大众得的体育需求。分析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积极探索了适合当今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发展需要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场馆;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76-01
高校维护、管理与规范体育场地,使其能更长久有效的服务学院师生,保证体育场地(场馆)、器材设施的安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好体育课、确保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体育场地(场馆)、器材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保障学生在体育课、训练、比赛、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安全,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开展体育活动,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社会服务等群体活动和学生课余锻炼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主要采取学校体育部门直接统一经营、集体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与别人联合经营以及几种方式混合使用的经营方式。在调查的有偿开放的高校中,有 60%的高校选择学校体育部门直接统一经营,40%的高校采用混合经营的方式。在体育场馆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各高校体育场馆还没有很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学校缺乏详细而完备的管理规定,在将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有偿开放时,也仅仅制定了一些有关收费标准的规定。有的学校做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有管理规章的高校有偿开放率较高,开放较好的高校,随着场馆的进一步开放,规章制度也进一步的完善。
(二)体育设施管理。
1.开放时间: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在校师生对于场地开放时间基本满意,能够满足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丰富课余生活的基本需求,体育设施开放时间都是全天,满足早锻炼和晚上运动时间。
2.收费标准与对象:调研显示,有偿使用体育运动设施利大于弊,一方面,有偿使用运动设施,能够使其得到定期的维护与检修,保证了师生运动锻炼的质量与使用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在校师生自觉维护公共体育设施的意识。对于在校师生都是免费。我校对于校外人士来校锻炼的管理上较宽松,没有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出入自由以及共享现有资源的权利,收费标准也比较低,容易接受,满足正常锻炼需求。
3.高校体育场馆规格齐全、设施齐备、档次较高,在确保教学、训练、科研,学校大型活动、各种重要集会,本校师生员工健身需要的前提下,对高校体育设施进行市场化开拓,为社会各界体育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
(三)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要更新观念。
高等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而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培养人、教育人。因此,我们在体育场馆管理中,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训练和竞赛同经营的关系,合理使用体育场馆,做好有偿服务。学校有关部门应对场馆的经营重新进行思考,要打破陈旧的观念,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向社會开放,学校应在宏观上分析研究,对场馆的经营起导向作用,要放权让有关管理部门大胆经营,减少微观上的政策干预,理顺学校有关部门与体育部门的经济关系,调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队伍做好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益。当前学校体育场馆经营过程中,许多管理人员都是本校的体育教师,他们尚未真正明确自己是一个服务者,缺乏正确的定位,无法对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加强管理,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让体育部的教师专门组织培训各种类型的训练班,为经营创收创造有利条件,树立新的观念是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3.健全高校体育创收的财务管理制度。
当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有偿服务活动,由于这类活动都是近年涌现出来的,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校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采用收支两条线,并有专门人员管理财务工作增收节支,按学校要求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建议
1.在保证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将体育场馆合理进行开放。
2.政府部门给予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场馆设施的管理,施行保险制度保证学校和体育锻炼者的安全。
3.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和制定收费标准,适当延长晚上和节假日的开放时间。
4.将社会管理引入体育场馆管理,利用传媒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满足体育锻炼者个性化服务需求。
三、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者除自身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外,也开始积极面向市场进行经营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开发道路并不平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不断探讨,实践中不断总结,从而实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高校、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3.
[2]任丽萍.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81-82;106.
[3]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0-44.
关键词:高校场馆;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76-01
高校维护、管理与规范体育场地,使其能更长久有效的服务学院师生,保证体育场地(场馆)、器材设施的安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好体育课、确保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体育场地(场馆)、器材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保障学生在体育课、训练、比赛、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安全,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开展体育活动,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社会服务等群体活动和学生课余锻炼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主要采取学校体育部门直接统一经营、集体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与别人联合经营以及几种方式混合使用的经营方式。在调查的有偿开放的高校中,有 60%的高校选择学校体育部门直接统一经营,40%的高校采用混合经营的方式。在体育场馆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各高校体育场馆还没有很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学校缺乏详细而完备的管理规定,在将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有偿开放时,也仅仅制定了一些有关收费标准的规定。有的学校做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有管理规章的高校有偿开放率较高,开放较好的高校,随着场馆的进一步开放,规章制度也进一步的完善。
(二)体育设施管理。
1.开放时间: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在校师生对于场地开放时间基本满意,能够满足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丰富课余生活的基本需求,体育设施开放时间都是全天,满足早锻炼和晚上运动时间。
2.收费标准与对象:调研显示,有偿使用体育运动设施利大于弊,一方面,有偿使用运动设施,能够使其得到定期的维护与检修,保证了师生运动锻炼的质量与使用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在校师生自觉维护公共体育设施的意识。对于在校师生都是免费。我校对于校外人士来校锻炼的管理上较宽松,没有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出入自由以及共享现有资源的权利,收费标准也比较低,容易接受,满足正常锻炼需求。
3.高校体育场馆规格齐全、设施齐备、档次较高,在确保教学、训练、科研,学校大型活动、各种重要集会,本校师生员工健身需要的前提下,对高校体育设施进行市场化开拓,为社会各界体育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
(三)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要更新观念。
高等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而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培养人、教育人。因此,我们在体育场馆管理中,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训练和竞赛同经营的关系,合理使用体育场馆,做好有偿服务。学校有关部门应对场馆的经营重新进行思考,要打破陈旧的观念,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向社會开放,学校应在宏观上分析研究,对场馆的经营起导向作用,要放权让有关管理部门大胆经营,减少微观上的政策干预,理顺学校有关部门与体育部门的经济关系,调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队伍做好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益。当前学校体育场馆经营过程中,许多管理人员都是本校的体育教师,他们尚未真正明确自己是一个服务者,缺乏正确的定位,无法对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加强管理,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让体育部的教师专门组织培训各种类型的训练班,为经营创收创造有利条件,树立新的观念是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3.健全高校体育创收的财务管理制度。
当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有偿服务活动,由于这类活动都是近年涌现出来的,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校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采用收支两条线,并有专门人员管理财务工作增收节支,按学校要求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建议
1.在保证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将体育场馆合理进行开放。
2.政府部门给予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场馆设施的管理,施行保险制度保证学校和体育锻炼者的安全。
3.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和制定收费标准,适当延长晚上和节假日的开放时间。
4.将社会管理引入体育场馆管理,利用传媒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满足体育锻炼者个性化服务需求。
三、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者除自身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外,也开始积极面向市场进行经营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开发道路并不平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不断探讨,实践中不断总结,从而实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高校、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3.
[2]任丽萍.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81-82;106.
[3]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