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6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2~2005年26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均经Olympus GIFXQ 20纤维胃镜确诊,其中男201例,女64例,年龄12~85岁,病程5天~10年。临床表现为季节性、节律性、饥饿性疼痛和反酸者147例(55.5%);无规律性疼痛、腹胀、嗳气者77例;有黑便者29例(10.9%),其中伴呕血者77例;不同程度贫血者26例(9.8%);呕吐宿食者3例(1.1%);无症状者39例(14.7%)。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检出情况:2002~2005年每年的总检出数分别为64例(24.15%)、66例(24.91%)、74例(27.92%)、61例(23.02%)。
  胃镜下表现:26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灶为前壁133例(50.2%)、后壁23例(8.7%)、大弯侧54例(20.4%)、小弯侧43例(16.2%)、对吻溃疡12例(4.5%)。溃疡A1期27例(10.2%)、A2期22例(8.3%)、H1期27例(10.2%)、H2期24例(9.1%)、S1期15例(5.7%)、S2期18例(6.8%)。患者伴胃出血4例、胃黏膜苍白12例、复合性溃疡6例、胃潴留伴幽门梗阻7例、胃癌3例、食管癌6例。溃疡大小为0.3~1.5cm。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6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取胃窦组织作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阳性者244例(占92.19%)。
  
  讨 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对消化性溃疡病理生理学、自然病情认识的提高和新的溃疡病问世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等内科规范化治疗,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率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于青壮年,男较女多,本组资料与国内报道相符。男女发病率在15~35岁,差异显著,可能与女性雌激素的分泌及其对黏膜的保护作用有关。
  发病的季节性:本组资料表明该病每年检出率在逐步降低,提示该病在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显示该病春冬季好发,夏秋季节减少,但2005年的资料显示季节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可能与质子泵抑剂的广泛应用和幽门螺杆菌治疗有关。
  胃镜下表现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镜下球部活动期溃疡占多数,为170例(64.2%),其前壁溃疡131例(49.4%)是其发生率最高的部位,胃镜检查也最易观察,而大弯侧、后壁的溃疡特别在胃窦蠕动快时易忽略。因此,检查时要注意此部位的观察,防止漏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2.5%,表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并发症:常见的出血、穿孔和梗阻。本资料显示胃黏膜苍白在并发症中仍占首位。由于内镜下止血技术的开展,质子泵抑制剂和生长抑素的应用,全部病例均经内科治疗后成功止血。极少的溃疡可发生穿孔,本资料溃疡发生穿孔的几率很少,甚至为0,本资料未见有穿孔病例。呕吐宿食伴幽门梗阻3例,多为溃疡充血水肿,经内科治疗后全部好转。为防止复发和并发症,应注意消除各种以溃疡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吸烟、胃高分泌、长期病史和既往并发症等。
  本资料提示,胃镜检查时发现球部溃疡后,还应仔细检查胃、食管等部位,必要时活检和随访,以防漏诊。
  
  参考文献
  1 黄柏鑫,桂珍.2473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28.
  2 任权,杨斌.2614例十二指肠球部的临床与胃镜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6.
其他文献
翰墨天下:张老师您好!《张迁碑》是汉代隶书的精品,它古拙厚重的气息许多书法爱好者都很喜欢。想请您先谈一谈《张迁碑》这块碑本身,包括它产生的背景、它的文字内容等。  张继:《张迁碑》是隶书中的一块名碑。大家都知道,隶书在东汉时期发展到了高峰,这时期,有很多水平非常高的碑刻出现,其中包括《张迁碑》。《张迁碑》在这时期的碑刻当中风格是比较独特的。对于汉代的隶书,古人也有评价,叫“每碑一奇”,就是说每碑都
期刊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证实。对本次发病前已严重残疾或合并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均不入选。治疗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0~75岁,平均61.5岁,起病至入院时间均<48小时。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1~7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传导功能异常类心律失常的并发率。方法:对1995~2002年资料齐全、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6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97例中有105例(23.65%)并发传导功能异常类心律失常。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并发传导功能异常类心律失常较常见。  关键词 高血压心脏病 心律失常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r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即自血光量子疗法组)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52~81岁,平均73岁。脑梗死13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平素患有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6例,冠心病12例,房颤5例。临床症状出现意识障碍3例,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受累1
期刊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62例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条件:①典型的心肌缺血性胸痛≥30分钟,含硝酸甘油或静脉推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部导联≥0.2mV;③发病时间<12小时;④年龄≤75岁;⑤无溶栓禁忌证,未并发心源性休克。符合上述溶栓指征的62例AMI病人,男39例,女23例,平均61.9岁。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诊断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7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1例,女269例;年龄55天~12岁,<1岁190例,~3岁235例,~5岁174例,≥5岁151例;婴幼儿共425例,占发病总数的56.67%,3岁以上儿童325例,占发病总数的43.33%。发病季节:1~2季度256例,3~4季度494。所有病例占同期住院小儿肺炎3410例的21.99%。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60例2型糠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住院时间、花费等。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胰岛素泵(CSII组30例)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30例)降糖治疗。结果:CSII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胰岛素不敏感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原因,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更换胰岛素品种,调脂、降血压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5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不敏感综合征,用文迪雅、更换胰岛素品种、加用辛伐他汀、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科素雅综合治疗。结果:25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不敏感综合症患者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血脂、血压、达到理想指标23例,有效率92%,改善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型胰腺炎的治疗要点。方法:对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临床好转治愈18例(90%),死亡2例(10%)。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支持治疗,防止局部及全身并发症为基础,结合血滤及中药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74例急性胰腺炎,其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基泰(胸腺肽α1)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33例重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18例加用基泰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继发感染、死亡率和肝功复常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下降明显,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明显,肝功复常时间缩短,感染发生和死亡率均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泰能显著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