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德育进行渗透,这已成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通过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对高中生实施德育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一重任,紧密配合其他德育形式,对高中生进行春风化雨式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从而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作了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探索,我觉得春风化雨式的熏陶强于机械、空洞的说教,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课文的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唐代的韩愈曾说:“文以载道。”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阐明观点的,因此,“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课文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在教学《陈情表》的过程中,可以渗透了“孝”的教育,重点放在对“孝”的理解上。《陈情表》这一经典之作所流露的对祖母的拳拳孝心与现代中学生感恩心理的淡漠、孝敬传统的缺失形成非常强烈的比照。课堂的重点放在“今天我们怎么理解《陈情表》所表述的‘孝’”以及“你是否对你的长辈尽过孝心”这两个问题上。《陈情表》中李密把少小时的凄婉之情、对朝廷的报恩之情与对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孝情以及恐被朝廷猜疑的忧惧之情、责罚之情诠释得细腻、周全。课堂上,我要求同学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曾经孝敬或不孝敬的事,同学们纷纷发言,当一位同学谈到自己曾经当众对母亲发脾气,而使母亲背过脸去“眼睛发红”的时候,甚至痛哭流涕,引得有类似经历的学生也跟着哭泣。能动心动情,这也足以证明学生不是对亲情漠然,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让学生渲泄感情的方式,是我们还没有打通让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受学生欢迎的作文教学绝不是死板的方法说教,而是灵活的方法加上对万花筒式的社会现象破析与思考的结合。对社会现象破析与思考,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正确与否和思想是否有深度的一把尺子。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有正确而有深度的思想,其次才是写作的技巧。而正确的思想又是反映学生德育素质的一个因素。所以在作文课上,我常常是通过让学生破析和思考一些社会现象,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另一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看一则故事:美国的一位记者报道撒切尔夫人参加竞选时说:“如果她能够当上外交官,那我将自己的鞋子吃下去。”几个月后,经过撒切尔的不断努力和奋斗,终于当上了外交官员。然后她买了盒鞋形巧克力,送给了那位美国记者。然后让学生自选一个角度评述这则故事。学生讨论非常热烈,绝大多数学生赞同撒切尔夫人的做法,觉得她能以德报怨,反映她的绅士风度,与那位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的记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能认识到撒切尔夫人的做法是正确的,说明他们对能谅解他人的这种品质是认同的,不少同学在《教养的芬芳》那篇作文中都引用了这则材料,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谅解这种品质的理解。
  第三,在语文活动课中对德育进行渗透。语文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因为我们一贯坚持“大语文观”,主张“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四十五分钟,不应局限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应大胆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作业堆;应奔向图书馆,奔向大自然,奔向广阔天地,体味多彩生活,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安排了活动课。在离高考还有二百天的时候,我们高三组织了“远足”活动。同学们非常踊跃,一路口号一路歌,但没走三十里,有的同学已经感觉无力前行了,当看到学校领导和老师走在前面的时候,又打起精神向前进了。一路上,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特别是老师和领导的参与,更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当看到路旁花圃时,同学们的激动、赞叹之情溢于言表。我觉得这一次的“远足”意义非常大:它培养了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
  第四,通过写《感恩日记》对德育进行渗透。因为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没有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作为高中生,他们肩负着时代赋于他们的重任,尤其要懂得感恩。我一直坚持寓熏陶教育于细微之中的理念,在构建学生精神世界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要求学生写《感恩日记》,让学生在社会的纷扰、浮躁之中,在急功近利的现实中,撇去浮躁心态,静下心来学习语文,除体会教材文本所应有的人文底蕴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动情点,感受点滴恩情。这不仅为作文积累了素材,而且从感受点滴恩情中让学生去体悟人情、人性,学会感恩,也学会施恩。很多学生在《日记》中表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邻里朋友给我们帮助与关怀,我们要报答众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等。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三分钟若利用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极为良好的语境,在这种实践中,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他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足以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这也是锻炼其思维,陶冶其情操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前的学
期刊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浅谈心得:  1 巧设导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①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②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③在作文教学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这一片天空吧!  【关键词】 畅想 天空 朗读课 质疑解惑 作文教学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
期刊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构成该装置的基本前提是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电极材料之间、充入两电极的燃料气——助燃气之间能够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给氧化剂,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进行。对于原电池正、负极的认定,首先应明确:正、负二极若要称阴、阳极的话,则负极为阳极,而正极却是阴极。因为无论是负极,还是阳极其本质含义均是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那极;
期刊
语文教育应该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文化修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而积累正是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除了日常教学中在教材学习时积累
期刊
与英美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弘扬的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内组织两种文化的对比教学,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 课前准备中渗透  1.1 十二生肖我知道。我们博大丰富的传统文化总能给我以教学上的启发,打开我教学的思路。中国的十二生肖是孩子们都津津乐
期刊
【摘 要】 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上好鉴赏课成为每个美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鉴赏课程开展几年来,对以往鉴赏课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发现了些问题,也总结了些经验。望与广大美术教育者共同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关键词】 鉴赏 美育 创新 引导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育中的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
期刊
【摘 要】 为了落实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依据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探索和研究初中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经验,是我们每个政治教师积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 活动课 教学 研究与实践  “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浃髓沧肌”。这句格言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期刊
【摘 要】 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关键在于依托社区资源,以满足师生发展需求为主线进行课程的开发。此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学校也能在课程研发中逐渐发现办学的突破口,形成办学特色。本文以学校所处社区为例,分析影响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操作层面上对社区的文化、人力、物质资源进行了梳理,对开展项目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归纳,提出下阶段的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