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碎片化,而学生也更偏好于快速阅读篇幅短小的时文,但是这种阅读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宏观把握,难以形成深层次的思考。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若是学生长期处于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整本书阅读意识将难以树立起来,从而使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落实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进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运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88
整本书阅读是叶圣陶先生首次提出,在目前的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是三个阶段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紧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整本书阅读的运用展开探究。
一、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概述
所谓整本书阅读,就是学生将一整本书作为阅读对象,根据自身现有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来解读整本书内容,以从中获取信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获取文学审美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切实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且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从而以正确方法达到良好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綜合运用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整本书阅读的对策——以《乡土中国》为例
1.准备要点。
就教师而言,首先,在导读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确保导入教学的精彩,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常见的导入方式有音乐、图画、故事、活动、情境等方式,以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得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得到提升。其次,在《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切实收集与之有关的学术类著作,并结合学生学情决定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导入。再次,需要对学生进行精心导读,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最后就是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就学生而言,该书总共14章,可以开设4节导入课,并在导读课实施前2周,要求学生通读全书,在正式导读第一周前,要求学生对第1到第1章进行阅读,第二周前则阅读第4—8章,第三周前阅读9—11章,第四周前阅读12—14章,每节导读课之前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并在导读前给学生展示上一周的优秀阅读笔记与思维导图成果。
2.实施要点。
在第一课时进行导读时,导入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讨论春节回乡大军与北漂等社会现象,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第一课时的任务主要有略读、浏览、略读。略读就是对书中的序言和后记进行略读,引导学生从中掌握整本书的创作背景和学术范围与成书目的。浏览就是对书本的目录进行浏览,以基本掌握本书的内容与概念。略读主要是对附录进行略读,掌握作者写作经历,以及作者是如何对自身的学术研究进行的评价和该书研究方法。而学生则是根据任务要求,对第1到第3章的主旨进行归纳,并掌握这三章之间存在的关联,以强化学生对“乡土社会”概念的理解,教师需要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模仿,通过师生讨论进行总结。
在第二课时导读时,要求学生通过分组研讨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总结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思维导图。第二课时的任务是根据导读要求将得到的任务绘制思维导图,为确保语言的逻辑性,学生在这一环节的阅读中需要恰当使用虚词,在使用事例与比喻时,要做到语言生动而又通俗易懂,并在语言鉴赏中学会运用辩证思维。
在第三课时导读时,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的内涵展示出来。任务主要是通过对9—11章的分析三个章节的标题与该书标题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前面8章的阅读,基于政治的视角来分析了乡土社会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对1—3和4—8进行总结,总结后发现,1—3章主要是基于经济和文化的视角对乡土社会特点进行了论述,而4—8章则是基于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的视角论述乡土社会特点,而9—11章主要是基于政治视角来论述乡土社会特点。所以需要在前2课时中注重学生篇章结构把握能力的培养,在第三课时就需要注重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对比“法律”与“规则”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对比、归纳、分析中促进学生对之前阅读内容的巩固。
在第四课时导读时,要求学生将刻画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和刻画的其他社会体系进行总结和概念对比。在下发任务时,主要是要求学生结合整本书阅读,总结和对比这两种概念,并要求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整本书阅读经验进行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进行目录梳理,并通过评价和理顺结构以及研读语言的方式,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教师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注重思维导图和比较研究的应用,致力于学生阅读激情的激发,将学生作为阅读和思考的主体。而在此过程中,整本书阅读需要秉承明确中心、一课一得和渐进重复的原则,切勿一味地贪多,避免出现浅尝辄止和学过无痕的问题。并在导读过程中,始终将概念理解和思维能力提升作为目标并贯穿全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石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化进程概述[J].语文教学通讯,2019(25).
[2]林汇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表达交流课探析——以泉州五中省级开放周《月亮与六便士》公开课为例[J].语文建设,2019(11).
[3]李煜晖.同题共研:《彷徨》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J].语文学习,2019(06).
[4]陈晓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6).
[5]樊颖.借助三种课型推进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以《海底两万里》为例的阅读策略指导[J].语文学习,2018(05).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运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88
整本书阅读是叶圣陶先生首次提出,在目前的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是三个阶段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紧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整本书阅读的运用展开探究。
一、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概述
所谓整本书阅读,就是学生将一整本书作为阅读对象,根据自身现有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来解读整本书内容,以从中获取信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获取文学审美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切实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且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从而以正确方法达到良好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綜合运用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整本书阅读的对策——以《乡土中国》为例
1.准备要点。
就教师而言,首先,在导读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确保导入教学的精彩,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常见的导入方式有音乐、图画、故事、活动、情境等方式,以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得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得到提升。其次,在《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切实收集与之有关的学术类著作,并结合学生学情决定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导入。再次,需要对学生进行精心导读,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最后就是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就学生而言,该书总共14章,可以开设4节导入课,并在导读课实施前2周,要求学生通读全书,在正式导读第一周前,要求学生对第1到第1章进行阅读,第二周前则阅读第4—8章,第三周前阅读9—11章,第四周前阅读12—14章,每节导读课之前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并在导读前给学生展示上一周的优秀阅读笔记与思维导图成果。
2.实施要点。
在第一课时进行导读时,导入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讨论春节回乡大军与北漂等社会现象,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第一课时的任务主要有略读、浏览、略读。略读就是对书中的序言和后记进行略读,引导学生从中掌握整本书的创作背景和学术范围与成书目的。浏览就是对书本的目录进行浏览,以基本掌握本书的内容与概念。略读主要是对附录进行略读,掌握作者写作经历,以及作者是如何对自身的学术研究进行的评价和该书研究方法。而学生则是根据任务要求,对第1到第3章的主旨进行归纳,并掌握这三章之间存在的关联,以强化学生对“乡土社会”概念的理解,教师需要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模仿,通过师生讨论进行总结。
在第二课时导读时,要求学生通过分组研讨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总结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思维导图。第二课时的任务是根据导读要求将得到的任务绘制思维导图,为确保语言的逻辑性,学生在这一环节的阅读中需要恰当使用虚词,在使用事例与比喻时,要做到语言生动而又通俗易懂,并在语言鉴赏中学会运用辩证思维。
在第三课时导读时,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的内涵展示出来。任务主要是通过对9—11章的分析三个章节的标题与该书标题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前面8章的阅读,基于政治的视角来分析了乡土社会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对1—3和4—8进行总结,总结后发现,1—3章主要是基于经济和文化的视角对乡土社会特点进行了论述,而4—8章则是基于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的视角论述乡土社会特点,而9—11章主要是基于政治视角来论述乡土社会特点。所以需要在前2课时中注重学生篇章结构把握能力的培养,在第三课时就需要注重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对比“法律”与“规则”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对比、归纳、分析中促进学生对之前阅读内容的巩固。
在第四课时导读时,要求学生将刻画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和刻画的其他社会体系进行总结和概念对比。在下发任务时,主要是要求学生结合整本书阅读,总结和对比这两种概念,并要求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整本书阅读经验进行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进行目录梳理,并通过评价和理顺结构以及研读语言的方式,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教师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注重思维导图和比较研究的应用,致力于学生阅读激情的激发,将学生作为阅读和思考的主体。而在此过程中,整本书阅读需要秉承明确中心、一课一得和渐进重复的原则,切勿一味地贪多,避免出现浅尝辄止和学过无痕的问题。并在导读过程中,始终将概念理解和思维能力提升作为目标并贯穿全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石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化进程概述[J].语文教学通讯,2019(25).
[2]林汇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表达交流课探析——以泉州五中省级开放周《月亮与六便士》公开课为例[J].语文建设,2019(11).
[3]李煜晖.同题共研:《彷徨》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J].语文学习,2019(06).
[4]陈晓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6).
[5]樊颖.借助三种课型推进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以《海底两万里》为例的阅读策略指导[J].语文学习,2018(05).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