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诗词鉴赏、评论总喜欢推崇苏轼为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人物,我心中也一直这样认为。直到那次偶然读到苏先生那首悼亡妻之作《江城子》,直看得我心中疼痛,泪流了出来,方知,苏轼其诗其人又岂止是“豪放”所能概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循着这首《江城子》,循着“十年生死两茫茫”,我走进了苏东坡的感情深处——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那个美丽贤惠名叫王弗的女子在她二十六岁的青春年华,因病搁下六岁的娇儿挥手作别,驾鹤西去。至此,苏东坡的心里永远多了一个汩汩流血的创口。一年、两年、三年……整整十年,那个夜间读书红袖添香的女子呢?那个在他困倦时为他炖上热乎乎的姜茶的女子呢?他是多么喜欢看她那如葱的十指一片片地拈那玉黄的姜片放进紫砂锅啊;那个在他心烦时为他濯杯温酒的女子,总能为他做一手地道眉州菜的女子呢?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十载花开花落风霜雨雪,那最能抚慰心灵的女子却是终身不得相见了。总道相思苦,原来阴阳两隔才是最苦的。
苦到极处,神思恍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夜不能寐,月光下对亡妻喃喃倾诉:十年了,你我一生一死,隔在阴阳两方。迷迷茫茫啊,都不知道对方的状况。没有想啊没有去想,却在心中难以相忘。你在千里之外的孤坟(我在你逝世一年后用一条船,将你从安徽一直送回到了我们眉州的老家),没有人可以说话倾诉衷肠。即使我们相逢了,也许你已不认识我了,我老了,风尘满面,鬓发已白如霜……
可王弗听得见吗?苏轼多么希望能穿越阴阳两隔的生死隧道,让妻子能够看见、听见啊。“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恍惚之间,苏轼回到了家乡,那倚在雕花木格窗前对镜梳妆的女子不正是日思夜想的她?急奔过去却又无语哽咽,热泪滚滚而下,一下子哭醒了,却原来是个梦啊。“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那年年岁岁令我伤心的地方,就是你所在的凄迷幽静的长满了青松的小山岗。那青松长得好吗?安葬你后,我整整种下了三千棵松树呢,你知道吗,这种下的也是我如青松一般茂密的不舍和牵挂啊!
如此的情真意切,如此的质朴自然。这就是苏轼的悼亡妻作,据说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悼亡之词,我以为实属登峰造极。后来有吗?肯定有,但我想,绝无超过这首《江城子》的。
我们这个时代经过沉淀、发酵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如苏轼这样刻骨铬心似刀子剜般的浓烈思念更是越来越少了,真情在这个时代很欠缺,思念在这个时代很欠缺。
流泪的苏轼,记下了与妻子的深情,更让我们这个民族多了一份温情和真情;多情的苏轼,让千年后的今人,当情感在灯红酒绿中寡淡如水甚至早已失落之时,再反刍“不思量,自难忘”吧,感谢苏轼。
编辑家英宏[email protected]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循着这首《江城子》,循着“十年生死两茫茫”,我走进了苏东坡的感情深处——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那个美丽贤惠名叫王弗的女子在她二十六岁的青春年华,因病搁下六岁的娇儿挥手作别,驾鹤西去。至此,苏东坡的心里永远多了一个汩汩流血的创口。一年、两年、三年……整整十年,那个夜间读书红袖添香的女子呢?那个在他困倦时为他炖上热乎乎的姜茶的女子呢?他是多么喜欢看她那如葱的十指一片片地拈那玉黄的姜片放进紫砂锅啊;那个在他心烦时为他濯杯温酒的女子,总能为他做一手地道眉州菜的女子呢?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十载花开花落风霜雨雪,那最能抚慰心灵的女子却是终身不得相见了。总道相思苦,原来阴阳两隔才是最苦的。
苦到极处,神思恍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夜不能寐,月光下对亡妻喃喃倾诉:十年了,你我一生一死,隔在阴阳两方。迷迷茫茫啊,都不知道对方的状况。没有想啊没有去想,却在心中难以相忘。你在千里之外的孤坟(我在你逝世一年后用一条船,将你从安徽一直送回到了我们眉州的老家),没有人可以说话倾诉衷肠。即使我们相逢了,也许你已不认识我了,我老了,风尘满面,鬓发已白如霜……
可王弗听得见吗?苏轼多么希望能穿越阴阳两隔的生死隧道,让妻子能够看见、听见啊。“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恍惚之间,苏轼回到了家乡,那倚在雕花木格窗前对镜梳妆的女子不正是日思夜想的她?急奔过去却又无语哽咽,热泪滚滚而下,一下子哭醒了,却原来是个梦啊。“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那年年岁岁令我伤心的地方,就是你所在的凄迷幽静的长满了青松的小山岗。那青松长得好吗?安葬你后,我整整种下了三千棵松树呢,你知道吗,这种下的也是我如青松一般茂密的不舍和牵挂啊!
如此的情真意切,如此的质朴自然。这就是苏轼的悼亡妻作,据说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悼亡之词,我以为实属登峰造极。后来有吗?肯定有,但我想,绝无超过这首《江城子》的。
我们这个时代经过沉淀、发酵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如苏轼这样刻骨铬心似刀子剜般的浓烈思念更是越来越少了,真情在这个时代很欠缺,思念在这个时代很欠缺。
流泪的苏轼,记下了与妻子的深情,更让我们这个民族多了一份温情和真情;多情的苏轼,让千年后的今人,当情感在灯红酒绿中寡淡如水甚至早已失落之时,再反刍“不思量,自难忘”吧,感谢苏轼。
编辑家英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