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女孩,正值青春花季,原本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她却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爱好和业余生活。别的女孩储物箱里装的是衣物和书籍,她的储物箱里养的却是昆虫;别的女孩手里拿的是时尚杂志,她随身带的却是装着小虫子的离心管;别的女孩去逛街购物的时候,她却不顾风吹日晒跑到荒山野岭采集昆虫;别的女孩网上聊天的时候,她却在到处查阅文献资料;别的女孩休息的时候,她却在安安静静地做标本……
至今她已去过重庆、四川、贵州、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不知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淋过多少场雨,多少个夜晚守在灯旁,采集了近万只昆虫,都当宝贝一般地认真做成标本,保存在盒子里。
她叫邱见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大三学生。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邱见玥有过一个快乐无比的童年,从小她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学前班,到上小学的时候,她不会算术,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一概不认识。不上学前班的邱见玥每天的任务就是玩。邱见玥家住重庆北碚区的一个镇上,距家不远处就有一座山。那时候的邱见玥常常趴在地上看蚂蚁如何搬食物,如何劳动,如何打架。她发现蚂蚁们很有意思,为了争抢食物打架,但是一旦发现自己这方势力弱,打不过对方,它们立即就跑,从不跟对方死磕;至于强的那一方呢,赶跑了对方,抢到了食物就行,也不会穷追不舍,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小小的邱见玥不用通过课本、不用听大人讲大道理,就了解了蚂蚁的生存智慧。现在已是大三学子的邱见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上了学后的邱见玥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之外,剩下的时间依然喜欢观察动物。一次去奶牛场买牛奶的爸爸回来,告诉她一件事:奶牛场刚刚宰杀了一头刚出生的小公牛。奶牛场因为只饲养产奶的母牛,所以一般小公牛生下来如果不留着做种牛的话,都会被立即宰杀。虽然从理智上邱見玥理解奶牛场的做法,但从情感上她受不了这样的事情。然而,这也告诉邱见玥,这就是现实世界,理性和感性必须要保持一个平衡。
就像后来,邱见玥的作文总是会写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交给老师的,一个版本是写给自己和同学们看的。将考试和生活区别对待,邱见玥没有太多纠结,她总是很轻易地就适应了现实生活的种种。即使在高三那么忙碌的阶段,她仍然会在课余看《环球时报》和自然科学类的书,虽然会被老师批评,但她依旧不会放下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她跟老师保证,自己只要能进年级前五十名就可以了。因为只要考进前五十名,就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了。结果,她恰好考了前四十九名,老师忧心忡忡,她却开心得很。最终,她考上南京农业大学。再后来,当她迷上去野外采集昆虫时,面对不同山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面对种种稀奇古怪的食物,面对时常恶劣的采集环境时,她都能够平静接受,顺利应对。
以科学态度对待自然
邱见玥彻底迷上昆虫是缘于一次活动。2007年夏天,正上高一的邱见玥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博物》杂志上看到一则青少年插画大赛的启事,从小也喜欢画画的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稿,没想到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当时,杂志社给出两项奖励选择,一是3500元奖金,二是可以参加国家地理的野外考察活动。邱见玥自然选择了后者,于是那个暑假她就跟着科考队员们来到了蒙古额尔古纳大草原。
在草原,邱见玥见到了很多野生动物,但见到更多的是昆虫。夏天的晚上,在她们居住的蒙古包外亮着的灭蚊灯下,吸引过来的虫子会堆成一座小山。那次野外考察之行,邱见玥最显著的一个收获就是从草原上捉到了一只硕螽,体型特别大,人称螽斯中的坦克。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硕螽就是其中的一种。邱见玥用一只盒子装着,一路小心地把它从草原带回了家。每天喂它吃白菜,有时还抓蜘蛛喂它,整整喂养了两个月,直到寒冬来临,它的生命宣告结束。
养过宠物的人大概有一件事情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面临心爱宠物的死亡。可是,在邱见玥看来,一只虫子经过几个月的生命历程,在秋冬季的寒冷来临之前走向死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说:“这就是自然规律。”原来,邱见玥采集虫子、养虫子,跟一般人养宠物的心态不同,她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昆虫,对待死亡的。
从2008年起,邱见玥就利用长长短短的假期外出采集昆虫。起初,邱见玥并不知道怎样进行野外采集,如何选择目的地、安排行程等等。可是,她有一股子难得的钻研精神,她通过网络联系上一些学者和昆虫爱好者,向他们请教,并与他们结伴出行。2009年6月9日高考结束,邱见玥在家休息了一天,11日就出发去了重庆南部的金佛山。在那里,来自台湾的职业标本采集队员亲自教邱见玥采虫技法。震撼和好奇将邱见玥的求知欲一下子激发了出来,仅仅一个月,邱见玥就掌握了一大堆以前从来不会的技能。紧接着,那年7月,她又同上海几位昆虫爱好者和学者前往福建武夷山,跟他们学习了更多的技巧,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在过去的采集经历中,有两次邱见玥的印象最深。2010年去重庆四面山那次,是邱见玥第一次独立野外采集昆虫。四面山地处重庆、四川、贵州三地交界处,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有的地方坡度超过70度,不时会发生坍塌或滑坡,尤其雨后,山路特别滑。有一次,邱见玥走在河谷里,两边都是高山,她突然感觉到轰隆隆的声响,便立即往前跑,刚跑过去回过头一看,就见一块巨大的落石从她身后滚落到山下的河沟里去了。当时,如果晚了一秒,也许邱见玥就被砸中了。
2011年8月,邱见玥和几个昆虫爱好者来到贵州荔波县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本来他们打算住在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里的,但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那个寨子已经搬迁了,遗留下的房屋破败不堪,根本无法居住。当时那个地方偏远,信号不通,无法求助,天又下雨,又饿又累的他们只好把雨衣铺在破屋里的地板上过夜。
野外采集非常辛苦,可邱见玥从来没有屈服过。
生命和生命是平等的
当她穿越黑乎乎的山洞,没有任何灯光,只有蝙蝠呼啦啦从她耳边掠过时;当她被泥泞的沙石路磨坏了脚,被吸血的蚂蟥咬破了皮,浑身汗水泥水却只能在小溪里洗澡时,她只想着她将要见到什么样的昆虫、采集到什么昆虫,从没有想过要退缩。
她的力量来自于对快乐童年的怀念吗?对大自然的热爱吗?对昆虫的好奇吗?
邱见玥常被周围的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一个小姑娘,跑到深山野岭里,不害怕那些野生动物吗?”邱见玥说:“人们都怕遭遇动物的伤害,其实,那些动物更害怕人类。比如熊,就怕人怕得要死。”她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在四面山保护区,一只黑熊跑到一户养蜂人的家里,把养蜂人收的蜜都给吃了。养蜂人就放了一串鞭炮,把黑熊吓得没命地跑,从此再也没有来过。相比较动物伤人事件,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更多。
人类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邱见玥却认为,生命都是平等的,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每种昆虫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少掉其中一环,都会打破生态的平衡,给人类居住的环境带来不可想象的破坏。
生命对生命的尊重,生命对生命的好奇,生命对生命的了解欲望,生命对生命的沟通需求,这,恐怕才是邱见玥热爱昆虫,不辞辛劳地野外采集昆虫的动力来源。
由爱好昆虫,邱见玥开始关注昆虫学术界。她联系各地高校的昆虫学者,向他们学习昆虫系统学研究方法,还去北京中科院动物所查阅文献资料等。她给那些专家学者打电话、写邮件时,不羞怯,不害怕,更不担心别人会拒绝她。这仍然是大自然教给她的法则,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使她和那些专家学者社会地位不同,但她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真理的追求却是相同的,所以,她相信,他们一定会向她敞开胸怀,共同探讨他们对于昆虫的爱。
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如今,邱见玥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就是忙于昆虫的研究。将来,她或许会成为专业昆虫学家,或许仅仅是业余爱好,但她一定不会放弃,将对昆虫的爱进行到底。
至今她已去过重庆、四川、贵州、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不知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淋过多少场雨,多少个夜晚守在灯旁,采集了近万只昆虫,都当宝贝一般地认真做成标本,保存在盒子里。
她叫邱见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大三学生。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邱见玥有过一个快乐无比的童年,从小她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学前班,到上小学的时候,她不会算术,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一概不认识。不上学前班的邱见玥每天的任务就是玩。邱见玥家住重庆北碚区的一个镇上,距家不远处就有一座山。那时候的邱见玥常常趴在地上看蚂蚁如何搬食物,如何劳动,如何打架。她发现蚂蚁们很有意思,为了争抢食物打架,但是一旦发现自己这方势力弱,打不过对方,它们立即就跑,从不跟对方死磕;至于强的那一方呢,赶跑了对方,抢到了食物就行,也不会穷追不舍,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小小的邱见玥不用通过课本、不用听大人讲大道理,就了解了蚂蚁的生存智慧。现在已是大三学子的邱见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上了学后的邱见玥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之外,剩下的时间依然喜欢观察动物。一次去奶牛场买牛奶的爸爸回来,告诉她一件事:奶牛场刚刚宰杀了一头刚出生的小公牛。奶牛场因为只饲养产奶的母牛,所以一般小公牛生下来如果不留着做种牛的话,都会被立即宰杀。虽然从理智上邱見玥理解奶牛场的做法,但从情感上她受不了这样的事情。然而,这也告诉邱见玥,这就是现实世界,理性和感性必须要保持一个平衡。
就像后来,邱见玥的作文总是会写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交给老师的,一个版本是写给自己和同学们看的。将考试和生活区别对待,邱见玥没有太多纠结,她总是很轻易地就适应了现实生活的种种。即使在高三那么忙碌的阶段,她仍然会在课余看《环球时报》和自然科学类的书,虽然会被老师批评,但她依旧不会放下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她跟老师保证,自己只要能进年级前五十名就可以了。因为只要考进前五十名,就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了。结果,她恰好考了前四十九名,老师忧心忡忡,她却开心得很。最终,她考上南京农业大学。再后来,当她迷上去野外采集昆虫时,面对不同山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面对种种稀奇古怪的食物,面对时常恶劣的采集环境时,她都能够平静接受,顺利应对。
以科学态度对待自然
邱见玥彻底迷上昆虫是缘于一次活动。2007年夏天,正上高一的邱见玥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博物》杂志上看到一则青少年插画大赛的启事,从小也喜欢画画的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稿,没想到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当时,杂志社给出两项奖励选择,一是3500元奖金,二是可以参加国家地理的野外考察活动。邱见玥自然选择了后者,于是那个暑假她就跟着科考队员们来到了蒙古额尔古纳大草原。
在草原,邱见玥见到了很多野生动物,但见到更多的是昆虫。夏天的晚上,在她们居住的蒙古包外亮着的灭蚊灯下,吸引过来的虫子会堆成一座小山。那次野外考察之行,邱见玥最显著的一个收获就是从草原上捉到了一只硕螽,体型特别大,人称螽斯中的坦克。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硕螽就是其中的一种。邱见玥用一只盒子装着,一路小心地把它从草原带回了家。每天喂它吃白菜,有时还抓蜘蛛喂它,整整喂养了两个月,直到寒冬来临,它的生命宣告结束。
养过宠物的人大概有一件事情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面临心爱宠物的死亡。可是,在邱见玥看来,一只虫子经过几个月的生命历程,在秋冬季的寒冷来临之前走向死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说:“这就是自然规律。”原来,邱见玥采集虫子、养虫子,跟一般人养宠物的心态不同,她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昆虫,对待死亡的。
从2008年起,邱见玥就利用长长短短的假期外出采集昆虫。起初,邱见玥并不知道怎样进行野外采集,如何选择目的地、安排行程等等。可是,她有一股子难得的钻研精神,她通过网络联系上一些学者和昆虫爱好者,向他们请教,并与他们结伴出行。2009年6月9日高考结束,邱见玥在家休息了一天,11日就出发去了重庆南部的金佛山。在那里,来自台湾的职业标本采集队员亲自教邱见玥采虫技法。震撼和好奇将邱见玥的求知欲一下子激发了出来,仅仅一个月,邱见玥就掌握了一大堆以前从来不会的技能。紧接着,那年7月,她又同上海几位昆虫爱好者和学者前往福建武夷山,跟他们学习了更多的技巧,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在过去的采集经历中,有两次邱见玥的印象最深。2010年去重庆四面山那次,是邱见玥第一次独立野外采集昆虫。四面山地处重庆、四川、贵州三地交界处,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有的地方坡度超过70度,不时会发生坍塌或滑坡,尤其雨后,山路特别滑。有一次,邱见玥走在河谷里,两边都是高山,她突然感觉到轰隆隆的声响,便立即往前跑,刚跑过去回过头一看,就见一块巨大的落石从她身后滚落到山下的河沟里去了。当时,如果晚了一秒,也许邱见玥就被砸中了。
2011年8月,邱见玥和几个昆虫爱好者来到贵州荔波县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本来他们打算住在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里的,但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那个寨子已经搬迁了,遗留下的房屋破败不堪,根本无法居住。当时那个地方偏远,信号不通,无法求助,天又下雨,又饿又累的他们只好把雨衣铺在破屋里的地板上过夜。
野外采集非常辛苦,可邱见玥从来没有屈服过。
生命和生命是平等的
当她穿越黑乎乎的山洞,没有任何灯光,只有蝙蝠呼啦啦从她耳边掠过时;当她被泥泞的沙石路磨坏了脚,被吸血的蚂蟥咬破了皮,浑身汗水泥水却只能在小溪里洗澡时,她只想着她将要见到什么样的昆虫、采集到什么昆虫,从没有想过要退缩。
她的力量来自于对快乐童年的怀念吗?对大自然的热爱吗?对昆虫的好奇吗?
邱见玥常被周围的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一个小姑娘,跑到深山野岭里,不害怕那些野生动物吗?”邱见玥说:“人们都怕遭遇动物的伤害,其实,那些动物更害怕人类。比如熊,就怕人怕得要死。”她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在四面山保护区,一只黑熊跑到一户养蜂人的家里,把养蜂人收的蜜都给吃了。养蜂人就放了一串鞭炮,把黑熊吓得没命地跑,从此再也没有来过。相比较动物伤人事件,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更多。
人类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邱见玥却认为,生命都是平等的,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每种昆虫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少掉其中一环,都会打破生态的平衡,给人类居住的环境带来不可想象的破坏。
生命对生命的尊重,生命对生命的好奇,生命对生命的了解欲望,生命对生命的沟通需求,这,恐怕才是邱见玥热爱昆虫,不辞辛劳地野外采集昆虫的动力来源。
由爱好昆虫,邱见玥开始关注昆虫学术界。她联系各地高校的昆虫学者,向他们学习昆虫系统学研究方法,还去北京中科院动物所查阅文献资料等。她给那些专家学者打电话、写邮件时,不羞怯,不害怕,更不担心别人会拒绝她。这仍然是大自然教给她的法则,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使她和那些专家学者社会地位不同,但她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真理的追求却是相同的,所以,她相信,他们一定会向她敞开胸怀,共同探讨他们对于昆虫的爱。
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如今,邱见玥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就是忙于昆虫的研究。将来,她或许会成为专业昆虫学家,或许仅仅是业余爱好,但她一定不会放弃,将对昆虫的爱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