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女孩邱见玥:生命都是平等的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y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女孩,正值青春花季,原本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她却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爱好和业余生活。别的女孩储物箱里装的是衣物和书籍,她的储物箱里养的却是昆虫;别的女孩手里拿的是时尚杂志,她随身带的却是装着小虫子的离心管;别的女孩去逛街购物的时候,她却不顾风吹日晒跑到荒山野岭采集昆虫;别的女孩网上聊天的时候,她却在到处查阅文献资料;别的女孩休息的时候,她却在安安静静地做标本……
   至今她已去过重庆、四川、贵州、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不知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淋过多少场雨,多少个夜晚守在灯旁,采集了近万只昆虫,都当宝贝一般地认真做成标本,保存在盒子里。
   她叫邱见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大三学生。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邱见玥有过一个快乐无比的童年,从小她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学前班,到上小学的时候,她不会算术,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一概不认识。不上学前班的邱见玥每天的任务就是玩。邱见玥家住重庆北碚区的一个镇上,距家不远处就有一座山。那时候的邱见玥常常趴在地上看蚂蚁如何搬食物,如何劳动,如何打架。她发现蚂蚁们很有意思,为了争抢食物打架,但是一旦发现自己这方势力弱,打不过对方,它们立即就跑,从不跟对方死磕;至于强的那一方呢,赶跑了对方,抢到了食物就行,也不会穷追不舍,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小小的邱见玥不用通过课本、不用听大人讲大道理,就了解了蚂蚁的生存智慧。现在已是大三学子的邱见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上了学后的邱见玥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之外,剩下的时间依然喜欢观察动物。一次去奶牛场买牛奶的爸爸回来,告诉她一件事:奶牛场刚刚宰杀了一头刚出生的小公牛。奶牛场因为只饲养产奶的母牛,所以一般小公牛生下来如果不留着做种牛的话,都会被立即宰杀。虽然从理智上邱見玥理解奶牛场的做法,但从情感上她受不了这样的事情。然而,这也告诉邱见玥,这就是现实世界,理性和感性必须要保持一个平衡。
   就像后来,邱见玥的作文总是会写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交给老师的,一个版本是写给自己和同学们看的。将考试和生活区别对待,邱见玥没有太多纠结,她总是很轻易地就适应了现实生活的种种。即使在高三那么忙碌的阶段,她仍然会在课余看《环球时报》和自然科学类的书,虽然会被老师批评,但她依旧不会放下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她跟老师保证,自己只要能进年级前五十名就可以了。因为只要考进前五十名,就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了。结果,她恰好考了前四十九名,老师忧心忡忡,她却开心得很。最终,她考上南京农业大学。再后来,当她迷上去野外采集昆虫时,面对不同山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面对种种稀奇古怪的食物,面对时常恶劣的采集环境时,她都能够平静接受,顺利应对。
  以科学态度对待自然
   邱见玥彻底迷上昆虫是缘于一次活动。2007年夏天,正上高一的邱见玥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博物》杂志上看到一则青少年插画大赛的启事,从小也喜欢画画的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稿,没想到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当时,杂志社给出两项奖励选择,一是3500元奖金,二是可以参加国家地理的野外考察活动。邱见玥自然选择了后者,于是那个暑假她就跟着科考队员们来到了蒙古额尔古纳大草原。
   在草原,邱见玥见到了很多野生动物,但见到更多的是昆虫。夏天的晚上,在她们居住的蒙古包外亮着的灭蚊灯下,吸引过来的虫子会堆成一座小山。那次野外考察之行,邱见玥最显著的一个收获就是从草原上捉到了一只硕螽,体型特别大,人称螽斯中的坦克。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硕螽就是其中的一种。邱见玥用一只盒子装着,一路小心地把它从草原带回了家。每天喂它吃白菜,有时还抓蜘蛛喂它,整整喂养了两个月,直到寒冬来临,它的生命宣告结束。
   养过宠物的人大概有一件事情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面临心爱宠物的死亡。可是,在邱见玥看来,一只虫子经过几个月的生命历程,在秋冬季的寒冷来临之前走向死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说:“这就是自然规律。”原来,邱见玥采集虫子、养虫子,跟一般人养宠物的心态不同,她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昆虫,对待死亡的。
   从2008年起,邱见玥就利用长长短短的假期外出采集昆虫。起初,邱见玥并不知道怎样进行野外采集,如何选择目的地、安排行程等等。可是,她有一股子难得的钻研精神,她通过网络联系上一些学者和昆虫爱好者,向他们请教,并与他们结伴出行。2009年6月9日高考结束,邱见玥在家休息了一天,11日就出发去了重庆南部的金佛山。在那里,来自台湾的职业标本采集队员亲自教邱见玥采虫技法。震撼和好奇将邱见玥的求知欲一下子激发了出来,仅仅一个月,邱见玥就掌握了一大堆以前从来不会的技能。紧接着,那年7月,她又同上海几位昆虫爱好者和学者前往福建武夷山,跟他们学习了更多的技巧,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在过去的采集经历中,有两次邱见玥的印象最深。2010年去重庆四面山那次,是邱见玥第一次独立野外采集昆虫。四面山地处重庆、四川、贵州三地交界处,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有的地方坡度超过70度,不时会发生坍塌或滑坡,尤其雨后,山路特别滑。有一次,邱见玥走在河谷里,两边都是高山,她突然感觉到轰隆隆的声响,便立即往前跑,刚跑过去回过头一看,就见一块巨大的落石从她身后滚落到山下的河沟里去了。当时,如果晚了一秒,也许邱见玥就被砸中了。
   2011年8月,邱见玥和几个昆虫爱好者来到贵州荔波县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本来他们打算住在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里的,但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那个寨子已经搬迁了,遗留下的房屋破败不堪,根本无法居住。当时那个地方偏远,信号不通,无法求助,天又下雨,又饿又累的他们只好把雨衣铺在破屋里的地板上过夜。
   野外采集非常辛苦,可邱见玥从来没有屈服过。
  生命和生命是平等的
   当她穿越黑乎乎的山洞,没有任何灯光,只有蝙蝠呼啦啦从她耳边掠过时;当她被泥泞的沙石路磨坏了脚,被吸血的蚂蟥咬破了皮,浑身汗水泥水却只能在小溪里洗澡时,她只想着她将要见到什么样的昆虫、采集到什么昆虫,从没有想过要退缩。
   她的力量来自于对快乐童年的怀念吗?对大自然的热爱吗?对昆虫的好奇吗?
   邱见玥常被周围的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一个小姑娘,跑到深山野岭里,不害怕那些野生动物吗?”邱见玥说:“人们都怕遭遇动物的伤害,其实,那些动物更害怕人类。比如熊,就怕人怕得要死。”她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在四面山保护区,一只黑熊跑到一户养蜂人的家里,把养蜂人收的蜜都给吃了。养蜂人就放了一串鞭炮,把黑熊吓得没命地跑,从此再也没有来过。相比较动物伤人事件,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更多。
   人类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邱见玥却认为,生命都是平等的,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每种昆虫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少掉其中一环,都会打破生态的平衡,给人类居住的环境带来不可想象的破坏。
   生命对生命的尊重,生命对生命的好奇,生命对生命的了解欲望,生命对生命的沟通需求,这,恐怕才是邱见玥热爱昆虫,不辞辛劳地野外采集昆虫的动力来源。
   由爱好昆虫,邱见玥开始关注昆虫学术界。她联系各地高校的昆虫学者,向他们学习昆虫系统学研究方法,还去北京中科院动物所查阅文献资料等。她给那些专家学者打电话、写邮件时,不羞怯,不害怕,更不担心别人会拒绝她。这仍然是大自然教给她的法则,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使她和那些专家学者社会地位不同,但她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真理的追求却是相同的,所以,她相信,他们一定会向她敞开胸怀,共同探讨他们对于昆虫的爱。
   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如今,邱见玥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就是忙于昆虫的研究。将来,她或许会成为专业昆虫学家,或许仅仅是业余爱好,但她一定不会放弃,将对昆虫的爱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对于苗族,也许你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分布广、支系多,各地苗族都有不同的自称。有的按妇女的衣服或头饰划分,有的以居住地作为称谓,诸为红苗、花苗、白苗、黑苗、青苗、长裙苗、短裙苗、花背苗、歪梳苗、喇叭苗以及清水苗、高地苗、八寨苗等等。但有一个支系是鲜为人知的,这就是贵州的长角苗。  仅剩五千余人  说不出我是怎么钟情于这个民族的,也许是那里依山傍水而建的房屋,
期刊
周末一个人在家把王梵瑞的新专辑《万重山》听完了,觉得很舒畅,然后又把他的第一张专辑《青春》也听了。回想起第一次听王梵瑞,还是在遥远的2006年。我尚记得那句懒洋洋的“时间一枪打在了我身上”,像是一张沐浴在阳光里满不在乎的脸,满满的都是青春的骄傲和不羁。那时年轻,虽然唱着“我什么呀都没了”,但觉得一切都是欣欣可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内心里还是觉得“该有的都会有的”。所以现在听来这样的歌,有点“
期刊
假如你失恋,咱俩凑一对吧  暖黄的光照进屋子,在地上铺洒出一层耀眼金子,陆美泽不由得动了下眉角。  “别动,要画歪了。”林屿森严厉斥责,陆美泽只得绷回原来严肃的表情,但她就是想笑,不仅因为黄昏的光景太美,更因为咫尺之间林屿森那张认真的脸,仿佛他眼前的是一件稀世珍宝,而他正小心翼翼地在上面雕刻美丽的图画——说得这么好听,其实就是化妆啦。  宋俊约了陆美泽看电影,她把所有小鹿乱撞般的心思都跟林屿森讲了
期刊
“饭在锅里,菜在微波炉里,我吃过了,你自己吃……”我面对着电脑,大声地招呼放学回家的儿子。   “老爸!老爸!”一会儿,儿子在身后喊。“有什么事,你就说吧。”我的目光仍没有离开电脑显示屏。“你一点都不关心我!”我被儿子这句话吓了一跳。我很惊讶,一年多来,我放弃了大部分工作,一直租房在他附近的中学陪读,怎么竟然到头来还落个“不关心”呢?   “你一天到晚盯着电脑,就不能回过头来看我一眼,和我面对
期刊
秋水为镜:最近,很多朋友说,讨厌这世界了。我十万分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我们被种种乱象和不公击打着眼球和灵魂,被强制的扭曲和灌输摧残着幸福和自由。但我想说,映照万物的是你的心,是你灵魂深处的盼望和仰望,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各种泥坑会被你的梦泽填平。    安妮宝贝:走于刀刃上,一侧是叛逆之心,一侧是屈服之牺牲。真正的平衡不是抵抗取胜,而是心意归一,获得新的路。    刘希平:
期刊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句白岩松说过的话,近日作为高考励志语出现在浙江永康一所中学的LED大屏幕上。和它一比,“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天生我材必有用”诸如此类的励志语就显得弱爆了。   这句话的励志效果如何,笔者不知道,不过多数网友认为:有高考你也未必拼得过富二代。高考再公平,也只提供了一种机会公平,无法保证结果公平。   曾几何时,人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把学位作为获取地位高
期刊
懵懂的色彩小达人   莉莉周的原名叫黄菲菲,“80后”的她出生在广州市一个工薪家庭里。从小,爸妈便采取放羊式的教育方法,给莉莉周足够的空间自由生长。也正因为这样,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她的脑子里有了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想法多了,积聚在脑子里,莉莉周就想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表达出来。那时候文字稚嫩,还没办法很好地表达,小小年纪的莉莉周就常常拿起画笔画东西,比如画有着蓝色光芒的太阳,有着金色灵魂的
期刊
2011年底,号称“户外奥斯卡”的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最佳自然环境影片奖”颁给了《家园》。《家园》的导演名叫乔乔,今年26岁。   一部4分多钟的片子,他拍了3年。为了拍这些生态纪录片,他卖掉了房子和车,还四处借钱,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哪里有野生动物,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是什么样的决心和意志支撑着这个年轻人?   拍生态纪录片,发现散文诗般的唯美   乔乔是乔家大院的
期刊
近日,上海的《新闻晨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一群文艺女青年在上海的地铁里发起了一场诗歌“闪读”活动,并将此活动称之为“在地铁里捡到诗”。朗诵的地点在地铁里,接受的对象是地铁乘客。   为了搞好这次诗歌“闪读”活动,她们选择了200多首诗歌,打印出来,其中有徐志摩、普希金等人的知名作品,也有席慕容、海子、顾城等人的现代诗歌。她们决定在每趟列车上朗读一个主题的诗歌,如南京西路站至中山公园站的主题是“
期刊
一直记得2002年7月的那天,我第一次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园时的欣喜与震撼:欧式风格的主楼巍然耸立、典雅庄严,美丽的校园广场上绿树成阴、湖水潋滟,来来往往的学子朝气蓬勃、青春飞扬,蓝天碧海下的校园恬静娴雅,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慢慢展现在我的眼前。从当初的“一见钟情”到后来的“相濡以沫”,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在这里学习、工作、成长,我的人生已经与她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渤海之滨 校园如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