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十余年,它强烈地冲击着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在推行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和名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有的教师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有的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和情感激发;有的教师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的培养……
面对这久治不愈的顽疾,笔者认为,校本教研作为教师思想和业务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理应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问题。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我校在推进课改进程中,对校本教研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我校成立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四级一体的校本教研体系,将全体教师都组合在研究网络之中,从而在组织机构上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全员校本教研网络。教务处设有分管教研的主任,学科设有教研组长,年级分科设有备课组长。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领导例会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备课组活动制度》《教案、导学案检查制度》等。要求每一级校本教研机构学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活动有记录,过程有资料,奖惩有措施。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具体分管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科基层单位。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出于对各年级各学科,共性问题集中且专业性较强的考虑,我们特别重视抓好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
在活动中做到了“四定”,即“定时间(每个教研组进行半天时间的集体备课)、定地点(各年级会议室)、定内容(学期初就把整本教材的备课任务分配到每个教师)、定中心发言人(课程主备教师即为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加强理论学习。以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为主要内容,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2.进行课例研讨。每周都有1—2名教师讲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进行反思、交流、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实现教学的价值。3.集体备课。我们主要采取异人同课、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主备人要把下周的授课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形成初步的方案,每个人在自己初备的基础上,大家共同讨论方案的每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教学环节、问题的提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导学案的设计等。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较完备的方案。
二、深入一线寻问题,对照先进找方法
英国哲学家波普说:“真理的明辨永远始于问题”,而校本教研,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求发展。教育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问题,教育教学的时代背景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我们认识到,只有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校本教研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问题从哪里来?绝不能凭空捏造和设想,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去发现和了解。我们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深入课堂听课,召开教师、家长座谈会,举行教师、学生问卷调查,进行成绩比较分析等形式,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寻找问题,并进行分析。
问题有了,怎样解决才有效?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校本教研以谦虚和兼容的态度,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和名师的先进经验,以实事求是和探索的精神,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破旧立新勇于尝试。比如:针对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差,我们就学习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引进他们教师“包”学生的做法,进而提出赏识教育的做法;有些学生错过的题,反复错,我们就学习衡水中学的做法,让学生准备错题本,经常复习,并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每天20分钟的晨测;有些学生书写差,学校就安排写字这门校本课程,老师们在批作业时,给学生打一个书写分……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琐碎复杂问题,我们总是不厌倦、不回避,让问题与方法在四级一体的校本教研体系中成为探讨的永恒主题。
在众多的问题中,我们重点抓好两大方面问题。
(一)多措并举,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实施者的教师如果不具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难以胜任课改工作的,为此,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尽量让更多的教师通过与教育专家面对面的接触、指导,通过参加各种培训,领会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并提升实施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理念知识。以校本教研为平台组织教师同伴互助,共同提高;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坚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学习,坚持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习。
从课堂教学改革的酝酿到逐步实施,我们进行了“六步走”。首先,我们通过文字资料、网络视频、光盘、专家讲座等各种途径,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新课改成功的经验;其次,我们要求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经验,并认真搜集随堂、课后、平时的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年级召开了学习座谈会,搜集问题,解决疑难;接着,我们又进行了每人一节的新课改模式展示课,大家彼此听课,展示提高;再次,我们又选出了一批优秀的课,面向全校上了示范课,推出榜样课,示范引路。最后,我们又开展了一轮新课改模式的提高课,要求老师们针对优秀找差距。
学校还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开设了电脑培训班,对教师进行上网查阅资料、编辑文档、课件制作等培训。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由重教师“教”转向了重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转向了多向信息交流,由重知识传授转向了重能力培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
在办学理念向实践转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论,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内涵的“导学点拨,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校本教研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部分:
1.学案导学:利用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的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独立学习。也就是学生以导学案上教师设置的具体明晰逐步深入的问题为引领,对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前熟悉,包括动手实验等环节。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稍难的问题,学生以小组(每组4—6人)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采取“兵教兵”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点拨引导:在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以学定教”,要做到“三不三必”。“三不”就是三个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可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必”就是三个必须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共性疑难必讲。在此环节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要点在关键处,让学生在知识上触类旁通,能力上迁移运用。
3.训练提高:习题设置,紧扣课标及中考说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基础,提升能力,有层次,有梯度。以限时训练、以考代练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再回到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知识获取的整个过程,以此过程为载体,掌握知识,习得方法,形成技能,养成习惯。培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使学生能够有思想、会学习、懂方法,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以校本教研为引擎的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三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四是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学校实际继续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在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努力,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学校一步一个台阶地向更高水平发展。
面对这久治不愈的顽疾,笔者认为,校本教研作为教师思想和业务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理应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问题。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我校在推进课改进程中,对校本教研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我校成立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四级一体的校本教研体系,将全体教师都组合在研究网络之中,从而在组织机构上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全员校本教研网络。教务处设有分管教研的主任,学科设有教研组长,年级分科设有备课组长。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领导例会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备课组活动制度》《教案、导学案检查制度》等。要求每一级校本教研机构学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活动有记录,过程有资料,奖惩有措施。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具体分管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科基层单位。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出于对各年级各学科,共性问题集中且专业性较强的考虑,我们特别重视抓好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
在活动中做到了“四定”,即“定时间(每个教研组进行半天时间的集体备课)、定地点(各年级会议室)、定内容(学期初就把整本教材的备课任务分配到每个教师)、定中心发言人(课程主备教师即为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加强理论学习。以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为主要内容,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2.进行课例研讨。每周都有1—2名教师讲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进行反思、交流、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实现教学的价值。3.集体备课。我们主要采取异人同课、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主备人要把下周的授课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形成初步的方案,每个人在自己初备的基础上,大家共同讨论方案的每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教学环节、问题的提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导学案的设计等。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较完备的方案。
二、深入一线寻问题,对照先进找方法
英国哲学家波普说:“真理的明辨永远始于问题”,而校本教研,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求发展。教育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问题,教育教学的时代背景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我们认识到,只有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校本教研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问题从哪里来?绝不能凭空捏造和设想,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去发现和了解。我们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深入课堂听课,召开教师、家长座谈会,举行教师、学生问卷调查,进行成绩比较分析等形式,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寻找问题,并进行分析。
问题有了,怎样解决才有效?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校本教研以谦虚和兼容的态度,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和名师的先进经验,以实事求是和探索的精神,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破旧立新勇于尝试。比如:针对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差,我们就学习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引进他们教师“包”学生的做法,进而提出赏识教育的做法;有些学生错过的题,反复错,我们就学习衡水中学的做法,让学生准备错题本,经常复习,并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每天20分钟的晨测;有些学生书写差,学校就安排写字这门校本课程,老师们在批作业时,给学生打一个书写分……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琐碎复杂问题,我们总是不厌倦、不回避,让问题与方法在四级一体的校本教研体系中成为探讨的永恒主题。
在众多的问题中,我们重点抓好两大方面问题。
(一)多措并举,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实施者的教师如果不具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难以胜任课改工作的,为此,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尽量让更多的教师通过与教育专家面对面的接触、指导,通过参加各种培训,领会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并提升实施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理念知识。以校本教研为平台组织教师同伴互助,共同提高;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坚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学习,坚持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习。
从课堂教学改革的酝酿到逐步实施,我们进行了“六步走”。首先,我们通过文字资料、网络视频、光盘、专家讲座等各种途径,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新课改成功的经验;其次,我们要求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经验,并认真搜集随堂、课后、平时的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年级召开了学习座谈会,搜集问题,解决疑难;接着,我们又进行了每人一节的新课改模式展示课,大家彼此听课,展示提高;再次,我们又选出了一批优秀的课,面向全校上了示范课,推出榜样课,示范引路。最后,我们又开展了一轮新课改模式的提高课,要求老师们针对优秀找差距。
学校还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开设了电脑培训班,对教师进行上网查阅资料、编辑文档、课件制作等培训。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由重教师“教”转向了重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转向了多向信息交流,由重知识传授转向了重能力培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
在办学理念向实践转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论,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内涵的“导学点拨,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校本教研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部分:
1.学案导学:利用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的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独立学习。也就是学生以导学案上教师设置的具体明晰逐步深入的问题为引领,对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前熟悉,包括动手实验等环节。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稍难的问题,学生以小组(每组4—6人)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采取“兵教兵”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点拨引导:在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以学定教”,要做到“三不三必”。“三不”就是三个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可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必”就是三个必须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共性疑难必讲。在此环节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要点在关键处,让学生在知识上触类旁通,能力上迁移运用。
3.训练提高:习题设置,紧扣课标及中考说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基础,提升能力,有层次,有梯度。以限时训练、以考代练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再回到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知识获取的整个过程,以此过程为载体,掌握知识,习得方法,形成技能,养成习惯。培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使学生能够有思想、会学习、懂方法,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以校本教研为引擎的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三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四是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学校实际继续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在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努力,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学校一步一个台阶地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