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传说(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之旧疾
  藤帽之头痛,乃偶染风寒
  病根却在窑山
  当年窑工掏空的十万火焰,至今没还
  黄叶悬于秋枝,荒草淹没废墟
  剩余的漆黑寸寸穿心,回回阵痛
  在旷野和沉陷之地
  居矿山而心系矿山,煤窑之废墟
  光的残骸像豢养的夜,古香古色
  却凝重、锈蚀
  如今,煤之旧疾像刀,不杀人,杀岁月
  像一幅秋图暮晚,像一味雪天苦药
  在莽荒的刀尖上,兀自走向茫茫空旷
  前面或许是旧疾的归途,让微观的与宏观的阳光
  有针灸一样的刺痛和麻胀,无止无息
  最后让旧疾夺眶而愈
  窑工的颤栗
  煤是四海内窑工的肉体和灵魂
  傍家养口是他牵挂的补丁。那整整半生的青春
  足可撼动冷血的窑山
  工资卡是他在煤窑工作留下的唯一证据
  一千米的井下,盘踞他远去的呼吸
  当年一厢煤的坍塌一直在悬壁上
  把风声霹雳捂紧,让白发埋黑发
  废弃的煤窑等于关上患忧郁症的记忆
  季节的小雪大雪,趁冬的罅隙而入
  刺骨的诗歌,仅人的颤栗可解
  只有喊魂兮归来,一句一句吟哦窑体的内伤
  才是烧给窑工一页具体的诊断及方笺
  活鲜鲜地像一炷香火的模样
  已置身于煤窑,恐惧像森林埋藏的鸟鸣
  一直以来坎坷、凹凸
  昔时井下暗尘涌动,他们给妻子的谎言
  像往来的短信,像悲伤强拆了多余的悲伤
  梗塞在喉
  仿佛吞咽下生计扔过来的一根鱼刺
  他们想,今后的黎明,都是死亡的孩子
  在窑口之外,转世投胎
  如果他们穿上袈裟,洗去血污
  就活鮮鲜地像一炷香火的模样
  并用湖光山色的顿悟和悲悯
  调整若干年的时差,说无煤的传说
  刘群华:笔名刘阳河,1976年生,湖南娄底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星星》《散文百家》《湖南文学》《山东文学》《草原》《黄河文学》《滇池》等刊,有作品被《意林》《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并入编多省市模拟高考题。
其他文献
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明天白天有大雨,要人们做好防洪准备。  山坡上的梯田里,人们拿着各种工具忙着农活儿,不时地仰起头看天。天一直阴着,不知道会不会下雨。人们生气地说,地都干得冒烟儿了,还他妈的防洪呢,快点儿下雨吧,大大地下一场大雨吧。那些人,都是挺生气的样子。那些人生气,是因为再不下雨,庄稼可能就旱死了。  那些人不是农民,是晋北矿农副业队的人。他们中间有退休矿工,有在矿井下负伤后坐工伤的矿工,有家
期刊
步出母亲的怀抱  阳光,是呈现于我眸中的  第一幅图画  阳光,你孕育了我幼小的生命  又在你无微不至的爱抚中  我拔节升起  阳光,你激起了我人生的渴望  唤醒了我体内爱的冲动  在贫病交加的日子里  阳光,你始终如一的笑靥  成了我唯一的安慰  攀登高峰,期盼与你无限亲近  期待与你敞开胸襟畅谈  从你宽厚仁爱的脸上  我读出了无比的信赖和真诚  举起手臂,紧握住太阳  如同紧握我自己的生命 
期刊
宋洪昌:1942年生于山東兖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结业。现为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原山东《鲁煤医刊》常务副主编、华北煤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山东兖矿集团圣地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地市及区域书画大展并获奖。
期刊
一  太阳的嘴唇刚舔红东方,运河岸林里的麻雀呀黄鹂呀画眉呀还有说不上名字的小鸟儿,就急不可耐地旋风似的飞到了运河前的小前庄,落在村里的树上,跟麻雀们会合,使劲地在嫩叶丛中叫春,叫着叫着就产生了爱情,在嫩叶丛里幸福地交配,唱出了婉转的情歌。  几棵杨树上的鸟儿只顾叫春忙乎爱情了,却没看见有个小媳妇靠在堂屋门里,咬着手指头在羡慕地偷看呢。小媳妇叫大梅。鸟儿把春天叫来了,也把她叫得心慌意乱,听到了院子外
期刊
一  仔细打量鄱阳湖,它与一只手掌是那么完美契合:它的五条江河,就像五根手指伸展在江西大地;它的主湖体,就是掌部,汇集着五指输送来的水;它的入江水道,就是手腕,通过湖口将湖水输送入长江。  每当春夏之交,连绵雨季,水位节节攀升,湖面迅猛扩展,立时有烟波浩荡之感,那些波诡浪谲的水澜就是鄱阳湖的掌纹;即便冬季,湖水急流勇退后,洲滩尽情裸露,一道道蜿蜒的水流,枯藤般雕刻在鄱阳湖的巨掌中,形成与众不同的掌
期刊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  引自(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引 言  自古以来,天镇县南河堡一带的农民,
期刊
空  原来是满的  偶尔空出一两个  又被迅速填上  只是那年井下瓦斯爆炸  几十个更衣箱  空出了好久后  才重新又被认领  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  更衣室空空荡荡,我真不相信难道是进入荒郊野外了  一个个打开的柜门  真的像一块块墓碑  不景气的煤矿企业,一转型  就一下子转移了  那么多矿工兄弟的使命  拉煤车漏下的炭  拉煤车喘息着  漏下了一粒粒炭  但已没人捡拾了  只有揚子还在低头
期刊
通读黄树芳的新著《往事札记》,敬佩之余,我想来想去,想用两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满树芳华情未尽,且看黄花晚节香。  回忆起来,我和黄树芳相识已经三十多年了。一九八三年夏天,煤炭工业部在大同矿务局安排开展了一个中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由副部长张超带队,参加活动的除了北京的几十名中学生,还邀请了萧军、娄师白、许麟庐、柳倩、韩少华、陈建功等诸多作家、画家和书法家,与大同的作者交流。那是《中国煤炭报》正式
期刊
将军的拐杖与一座城市  这座城市同时有两个季节  树荫下是秋天  无遮的地方是炎夏  最凉爽处名叫“将军林”  据说当年一位筑路将军  四顾茫茫,将拐杖就地一插  以此为中心形成居民点  几十年繁殖成一座城市  将军早已去远,去寻找  筑路时遭雪崩掩埋的部下  他说他们太孤单,太冷了  我缅怀将军,想看看他那拐杖  但在博物馆没有找到,遗憾  如今城市小有名气  几乎样样俱全,应有尽有  最抢眼的
期刊
引子  清晨,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刚刚敲过五下,玉竹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拉开电灯,还未来得及把手臂缩回被窝,电灯又被刘臣拉灭了:“再睡会儿……”  “不行,到点了,该起床给你和孩子做饭了。”玉竹又拉亮了电灯,边起床边说,“如果扩建养猪场的事儿真成了,以后想给你们做饭也没机会了。”  “嘿嘿!昨晚喝多了,矿上的那帮玩意儿太能喝了。”刘臣说道, “如果不是为了你们养猪场的事,我才不会像孙子似的陪那幫玩意儿喝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