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活动使学生学习到音乐相关知识,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思维、创新及审美等多种能力的提升,陶冶情操,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本文从合理选择乐器、深刻感受歌曲、融入舞蹈教学三个方面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实践体会。
【关键词】音乐;教学;策略;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88-01
在小學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考试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音乐教学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教学的质量普遍不高。在传统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甚至单纯将音乐教学理解为歌曲教学或者歌曲欣赏,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情感、思维等培养的重要性,没有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一、合理选择乐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且具有多种优点。第一,器乐教学可丰富学生联想力,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第二,器乐教学可调动学生动手与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第三,器乐教学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乐谱、词曲、指法等记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该合理地选择乐器,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课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歌曲的词曲特征、旋律、音调和情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教学。例如在《美丽的家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选用钢琴进行伴奏,在歌曲的学唱环节引导学生在钢琴伴奏下哼唱歌曲,在重音、十六音符、附点音符位置时给予学生提示,在学生学习并唱熟练之后,可进行钢琴伴奏和清唱替换教学。又如在《吹起羌笛跳锅庄》这一课的教学中,歌曲的风格为幽默、风趣、活泼、欢快,可选用钢琴、羌笛、打击乐曲(例如木鱼、三角铃、舞板、碰铃)等展开教学。合理选择乐器展开教学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歌曲,突出情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有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深刻感受歌曲,巩固学生音乐情感
音乐是以各种声音形成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不仅风格多样,而且融入了歌曲创作者在特定情境、状态下的情感,深刻地感受歌曲的词句、音调、音色、歌曲结构、情感等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生动地歌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歌曲,以巩固学生的音乐情感,增强学生歌唱的兴趣。可在课前或学习完一首歌曲之后播放相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们欣赏。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欣赏《满族风情》、《冬猎》、《丝路驼铃》《驯鹿》等歌曲,在歌曲第一次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提问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感受歌曲,例如“大家听出歌曲是以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歌曲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和情绪?欣赏完这首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在提问结束后不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遍歌曲,这时学生就不再只是单纯欣赏歌曲的音调和旋律,而是学会从歌曲中体会更深层次的内容,感受歌曲内涵与情感,理解到了歌曲中表现北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喜悦欢快的生活情境。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和巩固学生的音乐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三、融入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符和词曲的结合,而是戏曲、运动、舞蹈、美术等各项艺术活动的综合产物,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普遍以“领唱———学唱”教学模式为主,不仅教学形式落后、单一,打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浪费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对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适时地融入舞蹈教学。比如在《吹起羌笛跳锅庄》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跳锅庄的影像资料,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锅庄舞的起源、特点和甩袖、弓腰的动作要领,然后为学生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学习。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先将教室座椅靠边摆放,腾出空地,如有条件可选择室外教学,可以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围成圆圈跳舞,一步分使用舞板、三角铃、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伴奏,然后过一段时间再互相转换角色。除了教师示范的舞蹈动作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歌曲和动作要领,自主编制舞蹈动作。在音乐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增强体质,通过集体舞蹈、自主编制舞蹈等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结语
总之,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鉴赏审美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等,音乐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选择乐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歌曲,巩固音乐情感、融入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为学生智力、思维、人格等各方面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菊香.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J].才智,2018(04).
[2]谢艳逾.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黄河之声,2018(01).
【关键词】音乐;教学;策略;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88-01
在小學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考试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音乐教学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教学的质量普遍不高。在传统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甚至单纯将音乐教学理解为歌曲教学或者歌曲欣赏,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情感、思维等培养的重要性,没有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一、合理选择乐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且具有多种优点。第一,器乐教学可丰富学生联想力,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第二,器乐教学可调动学生动手与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第三,器乐教学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乐谱、词曲、指法等记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该合理地选择乐器,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课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歌曲的词曲特征、旋律、音调和情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教学。例如在《美丽的家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选用钢琴进行伴奏,在歌曲的学唱环节引导学生在钢琴伴奏下哼唱歌曲,在重音、十六音符、附点音符位置时给予学生提示,在学生学习并唱熟练之后,可进行钢琴伴奏和清唱替换教学。又如在《吹起羌笛跳锅庄》这一课的教学中,歌曲的风格为幽默、风趣、活泼、欢快,可选用钢琴、羌笛、打击乐曲(例如木鱼、三角铃、舞板、碰铃)等展开教学。合理选择乐器展开教学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歌曲,突出情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有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深刻感受歌曲,巩固学生音乐情感
音乐是以各种声音形成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不仅风格多样,而且融入了歌曲创作者在特定情境、状态下的情感,深刻地感受歌曲的词句、音调、音色、歌曲结构、情感等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生动地歌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歌曲,以巩固学生的音乐情感,增强学生歌唱的兴趣。可在课前或学习完一首歌曲之后播放相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们欣赏。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欣赏《满族风情》、《冬猎》、《丝路驼铃》《驯鹿》等歌曲,在歌曲第一次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提问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感受歌曲,例如“大家听出歌曲是以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歌曲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和情绪?欣赏完这首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在提问结束后不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遍歌曲,这时学生就不再只是单纯欣赏歌曲的音调和旋律,而是学会从歌曲中体会更深层次的内容,感受歌曲内涵与情感,理解到了歌曲中表现北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喜悦欢快的生活情境。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和巩固学生的音乐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三、融入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符和词曲的结合,而是戏曲、运动、舞蹈、美术等各项艺术活动的综合产物,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普遍以“领唱———学唱”教学模式为主,不仅教学形式落后、单一,打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浪费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对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适时地融入舞蹈教学。比如在《吹起羌笛跳锅庄》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跳锅庄的影像资料,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锅庄舞的起源、特点和甩袖、弓腰的动作要领,然后为学生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学习。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先将教室座椅靠边摆放,腾出空地,如有条件可选择室外教学,可以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围成圆圈跳舞,一步分使用舞板、三角铃、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伴奏,然后过一段时间再互相转换角色。除了教师示范的舞蹈动作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歌曲和动作要领,自主编制舞蹈动作。在音乐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增强体质,通过集体舞蹈、自主编制舞蹈等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结语
总之,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鉴赏审美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等,音乐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选择乐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歌曲,巩固音乐情感、融入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为学生智力、思维、人格等各方面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菊香.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J].才智,2018(04).
[2]谢艳逾.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黄河之声,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