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哈,你们输了。谢谢啊。明天我就等着你们请吃中饭了!”2015年8月2日,在江苏省海峡两岸Pow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赛场旁边,和我打赌赌赢了的同事璐璐兴高采烈地说。
“行,没问题,愿赌服输。”我有些无奈。
一顿饭而已,我倒是没什么心疼的。不过,这比赛的结果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海峡两岸Pow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小学组、中学组的冠亚季军都被来自台湾的选手获得了。而我们俩赌的内容就是:如果冠亚季军中有一支江苏代表队的话,就是我赢;如果一支江苏代表队都没有,璐璐赢。很显然,我输了。
Pow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究竟是怎样一个比赛?台湾选手真的很牛吗?
2015年8月2日,由科学大众杂志社承办的海峡两岸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台湾地区的212名师生,和来自江苏省中小学校的200多名师生一同参加。其中,Pow 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
8月的南京,骄阳似火。来自海峡两岸的选手们也热情高涨,早上8点不到,他们就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而我因为是竞赛组的成员,所以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一比赛。
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就进入了仿生机器人的制作环节。制作时间为3小时。制作内容是用组委会发放的机器人材料包,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简单的机械构造,制作出模仿不同生物运动方式的机器人。每支代表队可以用材料包制作出3台仿生机器人。制作完成后,让这些机器人在不同的竞技场上一决高低。
第一关:接力竞速。3台机器人在同一赛道的不同地点等待。开始后,选手打开第一台机器人的开关,第一台机器人前行。当第一台机器人遇到第二台机器人时,利用触控开关的设置,第一台机器人停止运动,第二台机器人前行。当前行的第二台机器人遇到第三台机器人时,同样利用触控开关,第二台机器人停止,第三台机器人前行,直至终点。在这个过程中计时,所用的时间越短越好。通过第一轮的比赛,前16支代表队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二关:拖重比赛。前16支代表队从制作的机器人中间任意选取一台机器人来参加拖重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要把相应的重物(砝码若干)挂在机器人上,机器人要运行相同的距离,它拖动的重物质量越大,用的时间越短,则成绩越好。获得前8名的8支代表队进入第三关。
第三关:拔河比赛。进入第三关的选手进行抽签,选取对手。相对应的两支代表队各取自己的一台机器人进行拔河比赛。在这一拔河过程中,赢了的前4支代表队可以进入冠亚季军的角逐。
冠亚季军的角逐依旧是以拔河的输赢来确定。冠军、亚军、季军各一名。
台湾选手的遥遥领先,偶然还是必然?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关于比赛的内容和规则,你的感觉是什么?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比赛技术含量还挺高。第二感觉是,这个成绩会不会是偶然的?比如前三名虽然被台湾选手获得,但是江苏选手也不一定差啊。
说实话,我还是为自己打赌赌输了不服气:我看江苏选手做的东西也很棒啊,为什么没能取得好成绩呢?所以,在比赛之后,我又利用工作的便利,要来了比赛成绩的第一手资料,并自己做了个简易对比图。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小学组的比赛中,江苏选手的每一关的淘汰率都大于台湾的选手。而在中学组的比赛中,第一关和第二关的淘汰率江苏选手和台湾选手的比例一致。而在最后一关的拔河比赛中,台湾选手的作品则占有绝对的优势。
DIY创意,也是台湾选手更优秀
把数据统计到这的时候,我已经心服口服了。不过我记得Pow 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还有个设计创意是单独列出来评分的。出于好奇,我又把这项的成绩找了出来,也做了一些比较。
从这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小学组里,台湾选手的创意分值远远高于江苏选手的创意分值。但是在初中组里,这种差距并不明显。
注重协同创新,心有艺术情怀
一场小小的竞赛,成绩为何会如此悬殊?这背后是否折射出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实践上的差异?
当时在场观摩比赛的师生给出了很多答案:有人说是因为高难度、高强度的学习环境让江苏学生有着过硬的学习底子与应试能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动手能力的欠缺;有人说是Pow er Tech仿生机器人竞赛进入江苏不过两年时间,而台湾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多年,江苏师生的竞赛经验不及台湾师生丰富,等到逐渐熟悉后,江苏学生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有人说是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孩子的成长,学校、老师、家长会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制订很多标准,这样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严重影响孩子各种能力的自由发挥??
很难说清楚,这次比赛的成绩差异究竟哪个是主要因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寻找途径去解决这些问题。
赛后,比赛裁判长、金陵中学老师周楠回忆说,台湾孩子的团队配合和临场应变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两场比赛之间,孩子们要独立给齿轮换挡,把机器人拆了再装上,台湾孩子冷静应对、配合默契。”但是,这些优秀的素质在江苏孩子身上却体现不多,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江苏孩子的处理往往不够迅速果断。
至于作品创意这部分差异,中华创意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洪荣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科技教育不仅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还应该加点‘艺术’情怀。在做好工程、科学等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这在机器人比赛中表现为造型和运动机构的结合。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某次比赛一名选手设计了用拖鞋打蟑螂,这个就很有生活创意。我们甚至专门有一种比赛,叫造型赛,就只比哪个机器人造型更具创意。”
洪荣昭教授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现场一位裁判的印证。来自南京市秦淮区考棚小学的裁判员江凌昊老师表示,在给机器人的外观创意方面打分时,如果是使用环保材料,而且又有“故事”含量的作品,更容易得高分,而这里“故事”的含义就是,要结合运动结构,要有创意的设计。江老师说:“例如,比赛中有个选手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机器人,运动时前部和后部此起彼伏,位于后部的蝴蝶就像追随前部的花朵一般,非常有意思。”他也坦言,台湾学生的作品表现出更多的创意,虽然有时候制作得较为粗糙,但确实更容易出彩。
在台湾,类似Pow er Tech机器人创意大赛的活动还有很多,台湾学生杨力丞说:“学校里还有好多类似的社团,我们都可以参加,超级有趣。”
2015年10月,江苏省Pow er Tech的省赛将在南京举行。经过这次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我们希望在下次的比赛中,能看到江苏选手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行,没问题,愿赌服输。”我有些无奈。
一顿饭而已,我倒是没什么心疼的。不过,这比赛的结果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海峡两岸Pow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小学组、中学组的冠亚季军都被来自台湾的选手获得了。而我们俩赌的内容就是:如果冠亚季军中有一支江苏代表队的话,就是我赢;如果一支江苏代表队都没有,璐璐赢。很显然,我输了。
Pow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究竟是怎样一个比赛?台湾选手真的很牛吗?
2015年8月2日,由科学大众杂志社承办的海峡两岸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台湾地区的212名师生,和来自江苏省中小学校的200多名师生一同参加。其中,Pow 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
8月的南京,骄阳似火。来自海峡两岸的选手们也热情高涨,早上8点不到,他们就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而我因为是竞赛组的成员,所以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一比赛。
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就进入了仿生机器人的制作环节。制作时间为3小时。制作内容是用组委会发放的机器人材料包,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简单的机械构造,制作出模仿不同生物运动方式的机器人。每支代表队可以用材料包制作出3台仿生机器人。制作完成后,让这些机器人在不同的竞技场上一决高低。
第一关:接力竞速。3台机器人在同一赛道的不同地点等待。开始后,选手打开第一台机器人的开关,第一台机器人前行。当第一台机器人遇到第二台机器人时,利用触控开关的设置,第一台机器人停止运动,第二台机器人前行。当前行的第二台机器人遇到第三台机器人时,同样利用触控开关,第二台机器人停止,第三台机器人前行,直至终点。在这个过程中计时,所用的时间越短越好。通过第一轮的比赛,前16支代表队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二关:拖重比赛。前16支代表队从制作的机器人中间任意选取一台机器人来参加拖重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要把相应的重物(砝码若干)挂在机器人上,机器人要运行相同的距离,它拖动的重物质量越大,用的时间越短,则成绩越好。获得前8名的8支代表队进入第三关。
第三关:拔河比赛。进入第三关的选手进行抽签,选取对手。相对应的两支代表队各取自己的一台机器人进行拔河比赛。在这一拔河过程中,赢了的前4支代表队可以进入冠亚季军的角逐。
冠亚季军的角逐依旧是以拔河的输赢来确定。冠军、亚军、季军各一名。
台湾选手的遥遥领先,偶然还是必然?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关于比赛的内容和规则,你的感觉是什么?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比赛技术含量还挺高。第二感觉是,这个成绩会不会是偶然的?比如前三名虽然被台湾选手获得,但是江苏选手也不一定差啊。
说实话,我还是为自己打赌赌输了不服气:我看江苏选手做的东西也很棒啊,为什么没能取得好成绩呢?所以,在比赛之后,我又利用工作的便利,要来了比赛成绩的第一手资料,并自己做了个简易对比图。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小学组的比赛中,江苏选手的每一关的淘汰率都大于台湾的选手。而在中学组的比赛中,第一关和第二关的淘汰率江苏选手和台湾选手的比例一致。而在最后一关的拔河比赛中,台湾选手的作品则占有绝对的优势。
DIY创意,也是台湾选手更优秀
把数据统计到这的时候,我已经心服口服了。不过我记得Pow er Tech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还有个设计创意是单独列出来评分的。出于好奇,我又把这项的成绩找了出来,也做了一些比较。
从这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小学组里,台湾选手的创意分值远远高于江苏选手的创意分值。但是在初中组里,这种差距并不明显。
注重协同创新,心有艺术情怀
一场小小的竞赛,成绩为何会如此悬殊?这背后是否折射出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实践上的差异?
当时在场观摩比赛的师生给出了很多答案:有人说是因为高难度、高强度的学习环境让江苏学生有着过硬的学习底子与应试能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动手能力的欠缺;有人说是Pow er Tech仿生机器人竞赛进入江苏不过两年时间,而台湾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多年,江苏师生的竞赛经验不及台湾师生丰富,等到逐渐熟悉后,江苏学生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有人说是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孩子的成长,学校、老师、家长会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制订很多标准,这样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严重影响孩子各种能力的自由发挥??
很难说清楚,这次比赛的成绩差异究竟哪个是主要因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寻找途径去解决这些问题。
赛后,比赛裁判长、金陵中学老师周楠回忆说,台湾孩子的团队配合和临场应变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两场比赛之间,孩子们要独立给齿轮换挡,把机器人拆了再装上,台湾孩子冷静应对、配合默契。”但是,这些优秀的素质在江苏孩子身上却体现不多,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江苏孩子的处理往往不够迅速果断。
至于作品创意这部分差异,中华创意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洪荣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科技教育不仅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还应该加点‘艺术’情怀。在做好工程、科学等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这在机器人比赛中表现为造型和运动机构的结合。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某次比赛一名选手设计了用拖鞋打蟑螂,这个就很有生活创意。我们甚至专门有一种比赛,叫造型赛,就只比哪个机器人造型更具创意。”
洪荣昭教授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现场一位裁判的印证。来自南京市秦淮区考棚小学的裁判员江凌昊老师表示,在给机器人的外观创意方面打分时,如果是使用环保材料,而且又有“故事”含量的作品,更容易得高分,而这里“故事”的含义就是,要结合运动结构,要有创意的设计。江老师说:“例如,比赛中有个选手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机器人,运动时前部和后部此起彼伏,位于后部的蝴蝶就像追随前部的花朵一般,非常有意思。”他也坦言,台湾学生的作品表现出更多的创意,虽然有时候制作得较为粗糙,但确实更容易出彩。
在台湾,类似Pow er Tech机器人创意大赛的活动还有很多,台湾学生杨力丞说:“学校里还有好多类似的社团,我们都可以参加,超级有趣。”
2015年10月,江苏省Pow er Tech的省赛将在南京举行。经过这次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我们希望在下次的比赛中,能看到江苏选手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