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颗星星都绽放华彩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社会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深化教育改革,从面向少数学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学困生”面积过大,整体合格率偏低,该问题的及时解决与否,直接影响着物理教学的合格率。提高“学困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人就自己多年在一线物理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对此问题予以浅谈,为提高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提供点滴思考。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困生”倍感关注
  在学校里,我们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那些优等生所吸引,似乎只有有了这些优等生,才有课堂的精彩,才能得到听课者和领导们满意的掌声。而那些“学困生”的回答、吞吞吐吐的表述,终究成了优等生的陪衬。在课堂上,他们完全体验不到丝毫成功的喜悦,有些同学甚至成为毫不相干的旁观者。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在这些“学困生”身上呢?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培养进取心,不断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迎接美好的明天。
  教师是“学困生”学业上的指导者,又是精神上的支持者。任何一个“学困生”,总是回避着自己在学业上的后进,总是以自我封闭的形态出现在教师的面前。其实“学困生”在班集体中的心理压力是无形的,也是非常大的。我们在这里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给“学困生”以精神上的支持,使“学困生”走出“自卑、自闭”的心理。课堂上,我们要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学困生”,经常给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让他们来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感觉。平时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课堂上多用目光关注他们,用微笑鼓励他们,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树起摆脱“学困”的信心。
  二、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困生”理解难度
  从高中学生生理上的发展特点分析,他们已经逐渐地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了,但是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所以在转化高中物理的“学困生”时,我很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不好,学习物理的过程必然事倍功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学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比如,在讲原子物理部分时,我给学生讲了师徒共建原子大厦的故事: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和查德威克。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枣糕模型,他的学生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并用α粒子轰击金箔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提出了轨道模型,其学生查德威克通过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就是他们师徒3代4人共建了原子大厦。这样讲学生对原子物理的学习就产生了兴趣,探究问题自然就容易多了。从上述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以形象的思维去表达抽象的概念规律,是高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培养抽象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那些逻辑思维较差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
  三、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困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困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其本质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电、磁场之间的联系,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点。在讲到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和规律时,我通过课件形象地演示了这一物理现象,并用条形磁铁穿过一个完全闭合的铁环和一个不完全闭合的铁环,通过实物演示引发“学困生”的兴趣,并让“学困生”自己上来体验,从而使“学困生”透彻理解实验过程。
  综上所述,从教学角度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的某些失误或不当,而预防“学困生”的产生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工作,要求物理教师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手段,注重教学小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学困生”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素质整体提高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其他文献
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体验无法得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创新思维更无从发展,因此,构建新型阅读课堂,教师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聚焦课堂细节,创设开放性空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尽享阅读之美妙。  一、营造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
期刊
【摘 要】当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练习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过于简单、重复、机械,只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产生排斥和厌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设计趣味性、开放性、整合性、实践性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关键词】数学练习;趣味性;开放性;整合性;实践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数学课程标准》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去数学练习设计存在的不足
期刊
“言为心声,字为心画”,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大家所喜欢的,然而中国汉字对于我们这一群刚刚拿起钢笔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他们正从铅笔字的书写转入钢笔字书写,由于练字时间不长,作业本上那千疮百孔、斑斑驳驳的痕迹,更是令老师们头痛不已。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我在从事写字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写字的能力的。   一、讲解汉字演变
期刊
【摘 要】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进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值得我们探讨。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重要性,对如何做到预设与生成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设;生成;探讨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预设和生成两个环节虽对立统一,但是却缺一不可。预设的环节需要老师提前对课文进行理解、备案,在上课的
期刊
徐武汉主编的《构建有效的课堂》一书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宽泛概念,即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词:有效预设、有效讲授、有效对话、有效组织、有效资源开发等等。结合9月20日我上的一节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阅读教学课,想从这几个有效教学的关键词进行反思,叫做“每课‘五问’”:  第一问:预设是否有效?有效预设
期刊
【摘 要】一边是小学音乐课堂枯燥无味,小学生对音乐课毫无兴趣,一边是信息化的普及率上升。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形式,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音乐教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信息技术;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
期刊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信息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活动从形式延伸至思维,可以使学生焕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基本控制手段。它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方法。数学
期刊
【摘 要】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新课改下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思考辨析能力水平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探究式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需要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紧扣学生的学习认知实际,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学习重点;探究能力;教学相长  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实情,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实际等因素,选择和实施针对性、实效性
期刊
【摘 要】中澳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各具特色,本文分析了中澳两国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并进行了比较,以更好的汲取经验共同进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比较  澳大利亚作为典型的英联邦国家,在教育领域采取联邦与州府共同管理的教育体制,受历史因素和现行教育制度、学科标准影响,澳大利亚有独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中澳两国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分析  1.澳洲高中物理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时都有不可意料的错误生成出现,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调整、修改自己的课堂预设,将错误演变为精彩,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本文就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对课堂教学中错误生成的变通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错误生成;变通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实践中,随时都有我们意料不到的生成出现,特别是面对有些学生的错误生成,直接否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