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浪漫为语文之本质,而语文课堂便是这个浪漫文化载体的交流舞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那一个景句又不是情语?且景且情,语言简约而浪漫!语文课堂承载着唤醒与感悟,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舞台上开拓了文学的视野,起开了文学的脑筋,唤醒了诗意的听觉,浪漫和诗意便在这里凝聚着、传送着、呼唤着。可是,就是如此富有诗意的语文在课堂上却常常沉闷得让人窒息。教师为主角的语文课堂又一度成为学生感到无聊和枯燥的学习内容,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又如何改变观念,还语文课堂本来面目,让语文课堂回归简约浪漫呢?
一、教学语言简约并力求富有诗意
枯燥而单调的语言不仅难以唤醒学生内心的诗意,甚至还以泯灭学生本有的内心情感。我们可以如此预见,教师的诗情语意,会宛如柔和细流沁入学生的心脾,也如若纤纤柔指拨动其心弦,诗意的旋律荡漾于内心,这种美好的体验完全唤醒了学生对美的追求、享受,而这一切又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赋予学生获得感触的途径。
语言的诗意来源于文本的气息,更体现于教师的文学修养,它将不断以弥散的形式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成为学生不断感受与体验美的情与意的整个过程。
诗意简约的语文课教学,其诗也好,意也好,不仅体现于美妙绝伦的一句话,或体现于一个魅力四射的词语,而是充满在激情的导入、生动的总结、深情的点拨,情感的渲染、情绪的感动……文学的语言不断地流淌而散发出清香。
在《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长江之美,美在三峡。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雄奇三峡,险峻挺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今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去游览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如此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他们的明眸中也投射出快乐的光芒。
二、教学目标明确,追求“一课一得”
“三维目标”是语文教学的追求,我们就有必要正确明晰“三维目标”的界定。“三维目标”包含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三者并非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个整体,即“一体三维”。另外,我们还必须清楚的是,“知识与技能”作为一个显性的目标,是我们追求的核心,且要在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隐性目标。显而易见,目标明确了,教学也就走在了正确的方向。
试想,如果一如既往地追求字词记忆、背景分析、语句解读,段意归纳,那么,一个完整的文意也就无形中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或者我们总是追求程序化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想与思维便一定会在束缚中被固封,又岂能激发出思绪的飞扬和情感的奔放?
我们深知,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必须要在深入理解与把握文本的本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去领悟、体验、感知作品的内涵,也才能找准最佳的切入点,让作品的诗意与情感得到充分展现。比如,在执教李煜的《虞美人》时,把《虞美人》相关画面呈现于学生的眼前,配以婉约的邓丽君的歌曲,学生“披歌以入词”,其思想感情在感性的理解中得以生成;再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中,由于其内容较多,于是我就把注重对作品中有关细节的描写的观察作为主要目标,以期实现一课一得的效果。“这样不去刻意地为形式而形式,而是要让学生完全在一种自由投入的心态下,在一种类似‘意识流’的流程中进行语文学习,惬意而畅快!”
三、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一个快乐而充满诗意的审美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和普遍的任务。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感到轻松、愉快了,那么他们的兴趣也就自然产生了。阅读本来应该是愉快的事,阅读快感是人们喜爱阅读的原动力,而阅读快感的获得只能来自于每个人阅读时的个性化体验。所以,“一千个读者才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现实却是,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在固定的目标指向下开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一些本来具有诗意的完整的文章也就被肢解成字、词、句、段,因为这样才便于统一答案、区分对错。而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被无情的枷锁紧紧的束缚着,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展示,自然也就无法将自我的体验与文本文意相融相通,这又怎么能深入去感受到语言的诗意呢?所以说,当前的语文阅读应让学生从沉重的“解题”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的个性,多一些情感体验,多一些审美,从而改善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良现状。
让语文课堂回归简约浪漫,教师必须付出比以前更大的努力、更多的心血。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要更加精心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预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流程,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养成,做到授之以“渔”;要改变对语文学习的评价机制,不以分数论英雄(至少不完全看分数),让更多的学生在語文学习上有成就感,收获成功,收获自信,并最终能喜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 陆凯捷. 让语文课堂诗意流淌[J].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一、教学语言简约并力求富有诗意
枯燥而单调的语言不仅难以唤醒学生内心的诗意,甚至还以泯灭学生本有的内心情感。我们可以如此预见,教师的诗情语意,会宛如柔和细流沁入学生的心脾,也如若纤纤柔指拨动其心弦,诗意的旋律荡漾于内心,这种美好的体验完全唤醒了学生对美的追求、享受,而这一切又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赋予学生获得感触的途径。
语言的诗意来源于文本的气息,更体现于教师的文学修养,它将不断以弥散的形式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成为学生不断感受与体验美的情与意的整个过程。
诗意简约的语文课教学,其诗也好,意也好,不仅体现于美妙绝伦的一句话,或体现于一个魅力四射的词语,而是充满在激情的导入、生动的总结、深情的点拨,情感的渲染、情绪的感动……文学的语言不断地流淌而散发出清香。
在《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长江之美,美在三峡。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雄奇三峡,险峻挺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今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去游览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如此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他们的明眸中也投射出快乐的光芒。
二、教学目标明确,追求“一课一得”
“三维目标”是语文教学的追求,我们就有必要正确明晰“三维目标”的界定。“三维目标”包含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三者并非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个整体,即“一体三维”。另外,我们还必须清楚的是,“知识与技能”作为一个显性的目标,是我们追求的核心,且要在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隐性目标。显而易见,目标明确了,教学也就走在了正确的方向。
试想,如果一如既往地追求字词记忆、背景分析、语句解读,段意归纳,那么,一个完整的文意也就无形中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或者我们总是追求程序化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想与思维便一定会在束缚中被固封,又岂能激发出思绪的飞扬和情感的奔放?
我们深知,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必须要在深入理解与把握文本的本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去领悟、体验、感知作品的内涵,也才能找准最佳的切入点,让作品的诗意与情感得到充分展现。比如,在执教李煜的《虞美人》时,把《虞美人》相关画面呈现于学生的眼前,配以婉约的邓丽君的歌曲,学生“披歌以入词”,其思想感情在感性的理解中得以生成;再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中,由于其内容较多,于是我就把注重对作品中有关细节的描写的观察作为主要目标,以期实现一课一得的效果。“这样不去刻意地为形式而形式,而是要让学生完全在一种自由投入的心态下,在一种类似‘意识流’的流程中进行语文学习,惬意而畅快!”
三、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一个快乐而充满诗意的审美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和普遍的任务。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感到轻松、愉快了,那么他们的兴趣也就自然产生了。阅读本来应该是愉快的事,阅读快感是人们喜爱阅读的原动力,而阅读快感的获得只能来自于每个人阅读时的个性化体验。所以,“一千个读者才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现实却是,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在固定的目标指向下开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一些本来具有诗意的完整的文章也就被肢解成字、词、句、段,因为这样才便于统一答案、区分对错。而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被无情的枷锁紧紧的束缚着,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展示,自然也就无法将自我的体验与文本文意相融相通,这又怎么能深入去感受到语言的诗意呢?所以说,当前的语文阅读应让学生从沉重的“解题”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的个性,多一些情感体验,多一些审美,从而改善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良现状。
让语文课堂回归简约浪漫,教师必须付出比以前更大的努力、更多的心血。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要更加精心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预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流程,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养成,做到授之以“渔”;要改变对语文学习的评价机制,不以分数论英雄(至少不完全看分数),让更多的学生在語文学习上有成就感,收获成功,收获自信,并最终能喜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 陆凯捷. 让语文课堂诗意流淌[J].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