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就目前看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顺利进行中,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向前发展,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继续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阻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存问题,从而积极探索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化的界定不同。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说: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①我国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②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个
体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地位普遍提高。前者强调教师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以实现自我期望;后者着重教师群体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实现其社会价值而做出的努力。就教师个人而言,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程度和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其自身乃至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程度。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对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普遍较低,对于专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一些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只应掌握自己学科的知识,并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对其他知识一律忽视,也有些教师认为,教学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社会行为就应遵循传统,拒绝一些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这样的观点和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并阻碍了教学的实施。
(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专业能力不足。随着爆炸性知识时代的来临,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知识和其他知识,不仅具备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其他与教学相关的技能。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中小学教师过分重视学科知识而忽视教育教学知识和生活知识,过分强调教学技能而忽视其他技能的培养。盲目追求单方面的发展难以满足当下的社会需要,不平衡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工作,最终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缺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视。在职培训有助于帮助一线教师了解最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学习当下先进知识,掌握最先进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由于受地域、教育经费和学校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限制,许多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和农村的教师未能接受系统的培训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各地区和学校安排的培训内容繁杂,没有依据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培训内容,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的同时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导致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受阻。
(四)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机制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我国以教师的绩效和学生的升学率来考核评价教师,评价目的单一而盲目。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学生的成绩展开,而忽视了教师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意识。首先,必须使教师们清楚认识到自我发展的必要性。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比较陌生,没有意识到专业化发展对其自身、学生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帮助教师学习自我发展的方式。通过培训、讲座、校际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后,引领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认知和专业发展观。教师只有对其职业有清楚的认知和较强的认同感,明白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才会最大限度的调动积极主动性,努力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二)通过学习和反思,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是促进发展的唯一捷径,反思是对学习的巩固和升华。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刊杂志、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开展校本调研等形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专业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①。
(三)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重视教师培养这一环节,加大对教师培养的投入力度,将精神重视和物质支撑结合起来,拓宽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环境。为使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得以提高,需要建立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坚持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资格认证考试制度。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首先,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改变以往只注重升学率的评价指标,尝试从多角度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关心教师其他方面的发展。其次,落实评价方式多元化。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和单一注重定量的评价方式,实现定性评价方式与定量评价方式的结合。最后,贯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过去对教师的评价来源多以领导为主,评价片面且主观,将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针对全方位的评价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的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实践证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包括国家、社会和教师自身等各群体的共同努力,以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7).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林小云.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
[4]熊焰.“教师专业化”远动及其述评[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6).
[5]蔡明.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的构建与实施[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4.
[6]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继续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阻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存问题,从而积极探索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化的界定不同。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说: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①我国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②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个
体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地位普遍提高。前者强调教师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以实现自我期望;后者着重教师群体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实现其社会价值而做出的努力。就教师个人而言,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程度和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其自身乃至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程度。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对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普遍较低,对于专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一些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只应掌握自己学科的知识,并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对其他知识一律忽视,也有些教师认为,教学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社会行为就应遵循传统,拒绝一些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这样的观点和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并阻碍了教学的实施。
(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专业能力不足。随着爆炸性知识时代的来临,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知识和其他知识,不仅具备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其他与教学相关的技能。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中小学教师过分重视学科知识而忽视教育教学知识和生活知识,过分强调教学技能而忽视其他技能的培养。盲目追求单方面的发展难以满足当下的社会需要,不平衡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工作,最终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缺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视。在职培训有助于帮助一线教师了解最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学习当下先进知识,掌握最先进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由于受地域、教育经费和学校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限制,许多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和农村的教师未能接受系统的培训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各地区和学校安排的培训内容繁杂,没有依据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培训内容,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的同时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导致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受阻。
(四)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机制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我国以教师的绩效和学生的升学率来考核评价教师,评价目的单一而盲目。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学生的成绩展开,而忽视了教师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意识。首先,必须使教师们清楚认识到自我发展的必要性。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比较陌生,没有意识到专业化发展对其自身、学生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帮助教师学习自我发展的方式。通过培训、讲座、校际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后,引领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认知和专业发展观。教师只有对其职业有清楚的认知和较强的认同感,明白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才会最大限度的调动积极主动性,努力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二)通过学习和反思,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是促进发展的唯一捷径,反思是对学习的巩固和升华。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刊杂志、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开展校本调研等形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专业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①。
(三)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重视教师培养这一环节,加大对教师培养的投入力度,将精神重视和物质支撑结合起来,拓宽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环境。为使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得以提高,需要建立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坚持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资格认证考试制度。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首先,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改变以往只注重升学率的评价指标,尝试从多角度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关心教师其他方面的发展。其次,落实评价方式多元化。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和单一注重定量的评价方式,实现定性评价方式与定量评价方式的结合。最后,贯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过去对教师的评价来源多以领导为主,评价片面且主观,将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针对全方位的评价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的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实践证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包括国家、社会和教师自身等各群体的共同努力,以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7).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林小云.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
[4]熊焰.“教师专业化”远动及其述评[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6).
[5]蔡明.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的构建与实施[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4.
[6]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