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特别是男生偏科,数学很好,但语文却一塌糊涂,我对这些学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他们都是感觉语文学习太乏味,老是分析哪个是好句子,体现了人物什么精神品质一类的,千篇一律不刺激,不如数学,攻克了一道难题,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听,去思考,去表现,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呢?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营造氛围、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游戏学习。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适当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如让学生玩“闯关”的游戏:森林之王把森林里的许多动物都抓住关了起来,我们要去“营救”他们,在“营救”过程中,学生们只有闯过一道道难关,才可以“营救”成功。每一道难关都是他们要学习的知识点,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游戏中学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又如猜字游戏、摘苹果游戏等都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到的知识,效果比死记硬背、机械抄写不知要强多少倍。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要求出发,用绘画、唱歌、表演、采访等实践活动来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本剧,尽情让学生“乐”。如果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多种多样的课本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打消书面语言的固有束缚,学生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例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还经常用“采访”的方法。在课文结束前,我让学生介绍自己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对介绍的同学进行采访,访问他们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二、语文与生活、艺术融合,让学生们欣赏美、创造美。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来丰富生活,并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例如:
1、动手画。
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动手画一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教学《荷花》时,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动手画图,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荷花的美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动手做。
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秋天到了,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描写树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用树叶镶一幅画,再给画取个好听的名字,给画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展出、评比。这既是一幅由学生亲自创作的艺术,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亲身体验一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因为学生喜欢活动,特别是到野外去观光、体验,更让学生心情愉悦。通过这些活动,也实现了学生情感体验,把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情感需求。这样,学生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快乐和自信。
三、幽默 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乐”起来。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可以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有趣的图案、有意义的奖赏等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
1、语言激励。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自制力差,上课做小动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师批评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同学会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师如果以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即使真的批评,也要以幽默语言点播即可,让学生在知道自己错的同时不至于对老师形成逆反的心理。
2、体态激励。在人的信息交流中,体态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难从学生的言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竖起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你会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远远大于你的严厉批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鼓励着他,这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3、批语激励。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使作业的批阅成为师生情感联系的桥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我时常给学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带有激励性的批语,如:“你的字进步可真大!”“老师相信你会比这一次写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业就会一次比一次认真,那些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
在自己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听,去思考,去表现,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呢?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营造氛围、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游戏学习。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适当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如让学生玩“闯关”的游戏:森林之王把森林里的许多动物都抓住关了起来,我们要去“营救”他们,在“营救”过程中,学生们只有闯过一道道难关,才可以“营救”成功。每一道难关都是他们要学习的知识点,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游戏中学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又如猜字游戏、摘苹果游戏等都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到的知识,效果比死记硬背、机械抄写不知要强多少倍。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要求出发,用绘画、唱歌、表演、采访等实践活动来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本剧,尽情让学生“乐”。如果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多种多样的课本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打消书面语言的固有束缚,学生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例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还经常用“采访”的方法。在课文结束前,我让学生介绍自己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对介绍的同学进行采访,访问他们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二、语文与生活、艺术融合,让学生们欣赏美、创造美。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来丰富生活,并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例如:
1、动手画。
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动手画一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教学《荷花》时,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动手画图,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荷花的美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动手做。
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秋天到了,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描写树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用树叶镶一幅画,再给画取个好听的名字,给画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展出、评比。这既是一幅由学生亲自创作的艺术,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亲身体验一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因为学生喜欢活动,特别是到野外去观光、体验,更让学生心情愉悦。通过这些活动,也实现了学生情感体验,把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情感需求。这样,学生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快乐和自信。
三、幽默 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乐”起来。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可以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有趣的图案、有意义的奖赏等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
1、语言激励。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自制力差,上课做小动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师批评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同学会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师如果以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即使真的批评,也要以幽默语言点播即可,让学生在知道自己错的同时不至于对老师形成逆反的心理。
2、体态激励。在人的信息交流中,体态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难从学生的言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竖起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你会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远远大于你的严厉批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鼓励着他,这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3、批语激励。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使作业的批阅成为师生情感联系的桥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我时常给学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带有激励性的批语,如:“你的字进步可真大!”“老师相信你会比这一次写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业就会一次比一次认真,那些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
在自己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