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方式也日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群众文化的概念着手,简要分析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重点讨论活动的组织开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中图分类号:J123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引言
在社会的飞速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高品质生活要求。组织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新的着眼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组织与开展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思想,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群众文化的概述
(一)群众文化的定义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活动为个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人类劳动的全过程,它的存在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才能在生活中实现自我娱乐、自我欣荣、自我教育,获得情操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审美享受中升华更高的趣味,提高自身的文化才艺修缮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教育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1]。
(二)群众文化的特点
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地点特点,群众文化活动有的分散在社会各部分以及各家庭进行,还有的集中于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2)依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不同项目的活动,同时也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在同一时间、场所中集中参与同一种项目活动;(3)再有就是参与人数判定,群众文化活动有集体行使集中活動的形式,也有以个体形式单独进行的分散活动。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基层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活动展现出来,根据文化馆的需要经常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由大众参与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文化馆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且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普通群众的文化品位与政治修养,从而使群众文化的社会化与群众化充分体现出来。组织并顺利举办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深入开展并推进群众文化构建的重点工作,此时无论是政府机构、其他企事业单位还是机关和民间机构都可以参与进来。另外还有各种形态的群众活动主办方在举办群众活动的时候都有固定的目的和动机,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就都有固定的动机和目的,没有目的的文化活动是不存在的。群众文化的组织和开展是由主办方的意图、需要的资源数量和质量、群众的认同度等因素决定的,举办方的动机和目的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形式,确定一个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一般需要组织决策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社会调查确认以及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确保这种活动形式能够被群众所接受,并能够主动参与进来。
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在了解了群众文化概念以及特点后,要想顺利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辅导,优化服务。当前我国群众基本文化的需求和过去相比已经呈现出很大的区别,当今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渐体现出了个性突出的特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一般是以社区活动和文化馆组织活动为主,现在的活动一般都是群众自主参与开展活动。针对这种情况的产生,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单位应该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加快自身的优化脚步,以期实现群众文化的优化服务目标[2]。基层文化服务单位要加强文化信息方面的建设,注重创新并对群众文化的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于各个基层的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科学的辅导,从而引导各分散活动健康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导向;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相关工作培训,有针对性开展培训班,对群众文化知识、文艺创作等进行传授,进而拓展分散活动的影响力。
其次,集中活动,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当前,群众文化的需要与以往不同,此时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在群众分散活动开展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应该履行职责,在一定的阶段组织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各种综合交流以及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当有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势下还不被大家了解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引导组织在群众周边展开集中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此外在活动内容逐渐扩散的时候,加强高质量集中活动的推动,从而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再次,加大投入力度,保持持续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同属于公益性事业,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是其保持发展的前提。相关经济投入应该与文化事业建设需求相适应,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关键。没有政府主要领导的行政、资金支持,基层文化活动就没有可靠的物质保障,活动开展开来就举步维艰,我们应该全面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组织合理、发展平衡以及优质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3]。
最后,依托阵地,强化示范作用。阵地活动是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的主要阵地,同时也可以说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可以起示范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基层群众文化单位应该尽量吸纳更多的活动者,对活动质量档次进行提升,增强阵地活动的影响力以及辐射力。另外应将培训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档次提高,使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得到体现。同时还应该不断更新活动内容、完善活动,充分借助现代化的宣传技术与宣传工具,使得阵地活动的示范性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五、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是对生活充满激情的表现形式,是基层群众精神世界的美好寄托。组织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辟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之路,以期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字仙.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群文天地.2012(21)
[2]高玉君.浅谈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3]张剑雄.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群文天地.2012(16)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中图分类号:J123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引言
在社会的飞速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高品质生活要求。组织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新的着眼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组织与开展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思想,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群众文化的概述
(一)群众文化的定义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活动为个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人类劳动的全过程,它的存在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才能在生活中实现自我娱乐、自我欣荣、自我教育,获得情操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审美享受中升华更高的趣味,提高自身的文化才艺修缮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教育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1]。
(二)群众文化的特点
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地点特点,群众文化活动有的分散在社会各部分以及各家庭进行,还有的集中于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2)依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不同项目的活动,同时也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在同一时间、场所中集中参与同一种项目活动;(3)再有就是参与人数判定,群众文化活动有集体行使集中活動的形式,也有以个体形式单独进行的分散活动。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基层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活动展现出来,根据文化馆的需要经常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由大众参与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文化馆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且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普通群众的文化品位与政治修养,从而使群众文化的社会化与群众化充分体现出来。组织并顺利举办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深入开展并推进群众文化构建的重点工作,此时无论是政府机构、其他企事业单位还是机关和民间机构都可以参与进来。另外还有各种形态的群众活动主办方在举办群众活动的时候都有固定的目的和动机,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就都有固定的动机和目的,没有目的的文化活动是不存在的。群众文化的组织和开展是由主办方的意图、需要的资源数量和质量、群众的认同度等因素决定的,举办方的动机和目的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形式,确定一个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一般需要组织决策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社会调查确认以及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确保这种活动形式能够被群众所接受,并能够主动参与进来。
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在了解了群众文化概念以及特点后,要想顺利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辅导,优化服务。当前我国群众基本文化的需求和过去相比已经呈现出很大的区别,当今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渐体现出了个性突出的特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一般是以社区活动和文化馆组织活动为主,现在的活动一般都是群众自主参与开展活动。针对这种情况的产生,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单位应该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加快自身的优化脚步,以期实现群众文化的优化服务目标[2]。基层文化服务单位要加强文化信息方面的建设,注重创新并对群众文化的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于各个基层的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科学的辅导,从而引导各分散活动健康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导向;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相关工作培训,有针对性开展培训班,对群众文化知识、文艺创作等进行传授,进而拓展分散活动的影响力。
其次,集中活动,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当前,群众文化的需要与以往不同,此时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在群众分散活动开展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应该履行职责,在一定的阶段组织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各种综合交流以及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当有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势下还不被大家了解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引导组织在群众周边展开集中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此外在活动内容逐渐扩散的时候,加强高质量集中活动的推动,从而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再次,加大投入力度,保持持续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同属于公益性事业,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是其保持发展的前提。相关经济投入应该与文化事业建设需求相适应,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关键。没有政府主要领导的行政、资金支持,基层文化活动就没有可靠的物质保障,活动开展开来就举步维艰,我们应该全面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组织合理、发展平衡以及优质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3]。
最后,依托阵地,强化示范作用。阵地活动是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的主要阵地,同时也可以说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可以起示范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基层群众文化单位应该尽量吸纳更多的活动者,对活动质量档次进行提升,增强阵地活动的影响力以及辐射力。另外应将培训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档次提高,使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得到体现。同时还应该不断更新活动内容、完善活动,充分借助现代化的宣传技术与宣传工具,使得阵地活动的示范性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五、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是对生活充满激情的表现形式,是基层群众精神世界的美好寄托。组织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辟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之路,以期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字仙.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群文天地.2012(21)
[2]高玉君.浅谈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3]张剑雄.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群文天地.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