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物理能力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了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阐明了教育改变的方向。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通过自学去掌握、更新和发展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标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物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想学、会学,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使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既扎实又灵活。
  一、教法是学法的示范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传统的教学过程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一言堂。这种方法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死记硬背、照搬照套的不良习惯,学生学得很被动。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即精讲精练,注重解题分析,用实验探索规律。这种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爱动脑、有创造性、讨论热烈、能主动去学习。可见,科学的教法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手脑并用,具有举一反三的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练、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适于阅读理解、探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逐渐地增设阅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在阅读前,先出示自学题,使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在阅读中,让他们做到精读与广泛读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新问题、互问互答、共同讨论,营造一种学术讨论的氛围。最后,我再次对重点问题“咬文嚼字”,力求让学生理解记忆。
  三、研究学生的心理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等。也就是说,我们传授的学习方法必须科学、准确,符合学生的心理,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当今,物理知识的应用比比皆是,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尽力生疑、深思,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效地把新思想变为新创造。其中必定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极为重要。
  虽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培养做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发明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高度责任感,持之以恒地重视探索培养,它必定会见效于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五、要求学生学而有法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求解同一道比较复杂的物理应用题,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能较快地从错综复杂的条件中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使问题迎刃而解,甚至可以做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材方案,并找出最合理、最简便的解法。而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则大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顾“两头”带“中间”,注意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改进、完善学习方法,使传授的方法科学、准确,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总之,指导学生的学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六、训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要重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教师要注意引导分析与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概念,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哪些是待求量。在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找出与已知和所求都密切相关,即矛盾集中的物体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解题过程中应根据需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认真分析研究对象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挂起钩来,根据物理现象,灵活而正确地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灵活而正确地选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题,是培养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具体体会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下灵活选用恰当的物理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七、注重实验,培养能力
  物理实验不容忽视。在实验课教学中,除了注意做好实验预习的指导外,更要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和实验数据、现象的分析指导。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手脑并用,会处理实验中的一般故障。对学生操作中不规范之处,注意及时纠正,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学生认真作好记录,尊重客观事实,实验后进行认真分析,给出科学解释。必要时要求部分学生重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而又科学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将有意的教学指导作用融于学生无意的学习活动中,坚持以导为主,引导和督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八、体现生活之中有物理
  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举办科技讲座,介绍科技的前沿知识、科学家的成长历程、科学发展的方向等,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小制作活动,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有益于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拥有科学的头脑,为今后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一、影子问题  例1:小华为了测量所住楼房的高度,他请来同学帮忙,测量了同一时刻他自己的影长和楼房的影长分别是0.5米和15米。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6米,那么他所住楼房的高度为多少米?  分析:太阳光是平行光,在太阳的照射下,物体产生的影成为平行投射。  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2所示,△ABC∽△DEF  解得:EF=48m  答:楼房EF的高度为48米。  例2:如图3,花丛中有一路灯杆AB
文章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调查了时事地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并沿着“选题—质疑—交流—归纳”这一条线索,对时事地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Base
摘 要: 初中科学教学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充分暴露学生的探究过程,在体验探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作者结合科学新课程实践,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体验探究;提供生活化材料,实施体验式探究;鼓励动手操作,彰显探究过程;有效促进合作,交流互动体验;及时回归生活,应用体验知识等方面探讨了初中科学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体验,有效开展体验式探究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科学》课程教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学必须不断改革,特别是要突破传统教学中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三中心”思想。过去,受“教学三中心”思想的影响与支配,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有在课堂内学生才能获得地理知识,教师才能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课本则是“课堂教学之本”,是地理的唯一依据。这种片面的观点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这种观念。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学物理教学如何实现现代化?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回答的重要问题。我对此作了如下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实施物理教学的素质化  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需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说,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现代人,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学物理,应当和其他学科一起
摘 要: 复习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环。复习既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增强,又可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求知欲望。教师应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使复习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尝试 应用    毕业前,教师都要对学过知识进行的升学指导总复习,这些复习都要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师应把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重新安排和组织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
摘 要: 学案教学是新教育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手段,它的出现引领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前进。本文通过对学案基本知识和重要性的理解,在分析学案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为了发挥学案作用应该遵循的学案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 学案 学案设计 学案教学 问题 措施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知识  1.学案的概念  “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了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构建而
巴西教育家保罗·佛莱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学。”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对学科的体验和感受,主要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教学交流的功能也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你讲我讲”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体现交流与对话。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话的形式主义,师生的交流存在着垄断性和独裁性,压抑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体得不到尊重,课堂缺少有效对话和沟通,教学缺少生机与活力,教师缺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的、产生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形成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受我国中学教育受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重视传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珍惜生命、悲悯苍生,胸怀宽容、关爱他人,热爱科学、理性思维,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等等。  由于高考升学竞争激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单一和不完善,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致使学生中缺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