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智力,及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为教育目的。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来说,塑造高校書法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和完善高等书法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心理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育;素养
一、高校书法教育现状
在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之美誉。几千年来,书法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发挥着“育德”、“启智”、“健身”、“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书法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发扬,高校书法教育的加强,不仅可以推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可以通过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成长为身心和谐、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虽然高校书法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从目前高校书法教育的现状来看,高校书法教育却是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处于缺失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教育受到时代大背景的严重影响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趋于一体化的智能电话、电脑与网络,已经完全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来说,手机短信、可视通话、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早就替代了传统的纸质书信的方式,毛笔、钢笔等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失去了广泛的实用价值,书法价值在人们的心目中慢慢降低所占有的地位。
(二)高等教育对书法学科定位的认知模糊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由于书法学科缺乏明确的定位,加之高校本身对书法教育功能的认识不到位,有的高校仅仅将书法教育当作通选课或年度开展书法比赛才登场。
(三)高校书法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目前,高校书法教育不像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那样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除了个别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外,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解决书法师资编制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书法教育运作机制,也没有制定操作性强、具有强制性的书法教学管理制度,无法定期对相关政策、制度的执行和书法教学的工作绩效进行督察和评估。
(四)大学生自觉接受书法教育的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这使高校招收到的大多数学生,除了几门高考科目的教科书知识外,其他知识甚至常识都显得异常缺乏。当前大多数大学生掌握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一方面显得相对较少,书法知识更是普遍缺乏。
二、高校书法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素养的作用
书法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展开的书法文化、书法欣赏、书法审美以及书写技能等的书法教育教学活动。高校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素养的培养具有特殊作用。
(一)增强文化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钟鼎文,从大篆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从章草到今草到狂草,最后出现了楷、草之间的行书,不管形式如何变化,都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与博大精深的人文内容融合交汇。
(二)陶冶品德情操,磨砺意志品质
练习写字,学习书法,要想达到一定境界,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刻苦练习,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品德和人格的陶冶。书法教育和德育过程具有内在一致性。书法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古今书法大家的书法艺术,向学生讲述书法大家的生活故事,促使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书法学习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离不开坚韧的意志,静以修身和持之以恒。
(三)引领学生情感,缓解心理压力
欣赏书法作品对大学生具有一种情感引领作用,因为书法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当我们欣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时。其形式美感和优美文辞对欣赏者都具有非常直接而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通篇笔墨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令人联想到王羲之与友人雅集时闲适而愉悦的心情.优美的文辞加之王羲之精湛的笔墨技巧,使欣赏者犹如身临其境,和书家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共鸣。
(四)提升书写体验,稳定浮躁心理
中国传统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向来比较重视作书者的静修之功。早在东汉时期,蔡邕在《笔论》中指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宋代书法“尚意”.对前人习书的静修之说又有进一步发展。如欧阳修论及书法。着重阐释“学书为乐”。他在《学书为乐》中说:“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他进而提出学书的审美心态是“静中至乐”。他认为“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性情”,因而寓心于学书,能“得静中之乐”。关于书法静修之功的论说历代不乏其人。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静修之功.对大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三、高校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
书法教育的目的旨在教书育人。传统书法教育比较侧重书法技艺的讲解,教书有余,育人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格教育因素,将技能训练和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如在技能讲授前。可以讲一讲书法家的人品精神,列举一些历史上杰出书法家的人格品行加以讲述。
(二)营造良好书法学习氛围
教师应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积极营造良好书法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学书的兴趣。在学生在书写时听一些节奏较为舒缓的中国元素音乐,营造一种平静祥和的书写心境,使得他们在书写是一种审美的愉悦,从而获得一种内心的享受。
(三)丰富校园书法艺术活动
丰富校园书法艺术活动,努力打造校园人文气息。可以开设校园书法微信公众号,不定期举办师生的书画展,还可引进校外书法家作品展,邀请校外书法家入校开展书法艺术讲座等,使高雅文化占领高校主阵地。大学生在接受艺术美的感染和熏陶时,他们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和谐自由的状态中.从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
总之,我们要坚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大学书法教育的任务,充分利用书法课的平台,加大对大学生素养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学鹏 周予.论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学教育.2014.5
[2]陈海波.育人功能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师道:教研.2012.9
[3]蒋文新.书法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9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育;素养
一、高校书法教育现状
在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之美誉。几千年来,书法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发挥着“育德”、“启智”、“健身”、“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书法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发扬,高校书法教育的加强,不仅可以推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可以通过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成长为身心和谐、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虽然高校书法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从目前高校书法教育的现状来看,高校书法教育却是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处于缺失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教育受到时代大背景的严重影响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趋于一体化的智能电话、电脑与网络,已经完全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来说,手机短信、可视通话、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早就替代了传统的纸质书信的方式,毛笔、钢笔等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失去了广泛的实用价值,书法价值在人们的心目中慢慢降低所占有的地位。
(二)高等教育对书法学科定位的认知模糊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由于书法学科缺乏明确的定位,加之高校本身对书法教育功能的认识不到位,有的高校仅仅将书法教育当作通选课或年度开展书法比赛才登场。
(三)高校书法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目前,高校书法教育不像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那样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除了个别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外,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解决书法师资编制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书法教育运作机制,也没有制定操作性强、具有强制性的书法教学管理制度,无法定期对相关政策、制度的执行和书法教学的工作绩效进行督察和评估。
(四)大学生自觉接受书法教育的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这使高校招收到的大多数学生,除了几门高考科目的教科书知识外,其他知识甚至常识都显得异常缺乏。当前大多数大学生掌握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一方面显得相对较少,书法知识更是普遍缺乏。
二、高校书法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素养的作用
书法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展开的书法文化、书法欣赏、书法审美以及书写技能等的书法教育教学活动。高校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素养的培养具有特殊作用。
(一)增强文化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钟鼎文,从大篆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从章草到今草到狂草,最后出现了楷、草之间的行书,不管形式如何变化,都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与博大精深的人文内容融合交汇。
(二)陶冶品德情操,磨砺意志品质
练习写字,学习书法,要想达到一定境界,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刻苦练习,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品德和人格的陶冶。书法教育和德育过程具有内在一致性。书法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古今书法大家的书法艺术,向学生讲述书法大家的生活故事,促使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书法学习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离不开坚韧的意志,静以修身和持之以恒。
(三)引领学生情感,缓解心理压力
欣赏书法作品对大学生具有一种情感引领作用,因为书法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当我们欣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时。其形式美感和优美文辞对欣赏者都具有非常直接而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通篇笔墨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令人联想到王羲之与友人雅集时闲适而愉悦的心情.优美的文辞加之王羲之精湛的笔墨技巧,使欣赏者犹如身临其境,和书家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共鸣。
(四)提升书写体验,稳定浮躁心理
中国传统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向来比较重视作书者的静修之功。早在东汉时期,蔡邕在《笔论》中指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宋代书法“尚意”.对前人习书的静修之说又有进一步发展。如欧阳修论及书法。着重阐释“学书为乐”。他在《学书为乐》中说:“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他进而提出学书的审美心态是“静中至乐”。他认为“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性情”,因而寓心于学书,能“得静中之乐”。关于书法静修之功的论说历代不乏其人。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静修之功.对大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三、高校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
书法教育的目的旨在教书育人。传统书法教育比较侧重书法技艺的讲解,教书有余,育人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格教育因素,将技能训练和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如在技能讲授前。可以讲一讲书法家的人品精神,列举一些历史上杰出书法家的人格品行加以讲述。
(二)营造良好书法学习氛围
教师应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积极营造良好书法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学书的兴趣。在学生在书写时听一些节奏较为舒缓的中国元素音乐,营造一种平静祥和的书写心境,使得他们在书写是一种审美的愉悦,从而获得一种内心的享受。
(三)丰富校园书法艺术活动
丰富校园书法艺术活动,努力打造校园人文气息。可以开设校园书法微信公众号,不定期举办师生的书画展,还可引进校外书法家作品展,邀请校外书法家入校开展书法艺术讲座等,使高雅文化占领高校主阵地。大学生在接受艺术美的感染和熏陶时,他们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和谐自由的状态中.从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
总之,我们要坚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大学书法教育的任务,充分利用书法课的平台,加大对大学生素养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学鹏 周予.论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学教育.2014.5
[2]陈海波.育人功能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师道:教研.2012.9
[3]蒋文新.书法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