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学制,五年制高职教育以其独有的优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然而,在培养学生高技能的同时,职业院校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文化修养,要着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成为所有五年制高职院校都应关注的议题。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009(2016)09-0075-02
【作者简介】余飞,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邳州,221300)外语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
现阶段,相较于专业的业务素质,用人单位更加关注人才勤奋、敬业、诚信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不能仅仅培养掌握单一技能的“工具人”,更应该培养出“既能做事,又会做人”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也就是说,五年制高职院校既要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文化素质的教育,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然而,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在网络上轻松获得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受到大量负面信息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不高,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又由于现阶段部分中小学将思想品德课看成不重要的“副课”,导致一些学生对我国的传统美德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时刻以良好的品德修养约束自己。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学制,五年制高职教育满足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要想培养出真正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五年制高职院校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对其高度、深度与广度进行研究,具体包含两个层次。首先,要构建团结、向上的核心文化。形成能够得到高职生认同并且起凝聚作用的文化核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职生的文化核心,引领文化健康发展。其次,要构建多元、宽松的高职文化氛围。当前社会存在着多种文化的碰撞,例如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等。但是,文化的差异正是创造力产生的源泉,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可以使文化主体对文化产生更为明晰和准确的认识,从而促进新的具有创造力的文化产生。因此,培养高职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要坚持文化主导教育,又要在此基础上开展文化多样性教育,构建宽松、多元的文化氛围,使高职文化不断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二、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正确处理几大关系
培养高职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对最基本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一元和多元的关系。在对待主流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关系上,一方面,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必须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多样化,允许不同创意、内容、形式、风格的文化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二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必须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共生的复杂整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精华要继承,对糟粕要剔除;另一方面,必须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三是正确处理批判与吸收的关系。一方面,实行文化的开放,坚持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吸纳的态度;另一方面,必须防止和抵御各种外来腐朽落后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优秀高职人才
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教育绝对不是单一的政治思想教育或者某项专门知识的传授,而应当着眼于一种更具根本意义的素质培养,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从心智层面对高职生的知识结构、文化品位、审美素养、道德情怀、社会关怀及思维活力诸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引导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帮助他们确立健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阈下,充分了解当代高职生尤其是五年制高职生的文化素养现状,探究文化教育在各教学中的实现途径,构建教学新模式。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体验人生意义,陶冶情操,让学生在现代、科学、温馨的文化环境中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学校要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育的方式常态化、项目化、精品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化自信。此外,要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因为五年制高职致力于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及早培养他们的企业文化属性。总之,培养五年制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唤醒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努力打造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核心理念引领,推进德育文化建设。在学校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工作理念,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德育主题。按照“明确主题、营造氛围,活动推进、分层实施,展示交流、评比推动,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四个环节的要求,有效整合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教育因素,紧密结合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主题教育月活动”。变道德灌输、行为控制为道德互动、活动体验,让师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情景感受、实践明理、价值辨析、道德审美等,促进师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课程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应分为两个方面,课堂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文化建设。首先,在课堂文化建设方面,为了使学校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做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将课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在注重学生主动、合作、探究、高效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大学语文”是五年制高职的通识课,笔者与所在课题组的成员合作,结合“大学语文”教材特点,研究构建了“课堂上学习、环境中熏陶、实践中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让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次,在校本课程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注重主题文化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编印的《运河晨曲——校园晨诵中华经典诗选》,紧扣本校主题文化,将主题文化要素分解到教材中,实现了形式灵活、图文并茂、明理与导行并举、教与学并重,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第三,彰显特色内涵,推进活动文化建设。活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有效的途径和载体。学校根据办学理念,精心设计系列德育和主题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每学期有评比,如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校园文化节”“校园艺术节”,开办“运河文化讲堂”等,为师生搭建文化发展的舞台。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使师生的行为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学校主流价值观正在形成。
第四,围绕主题文化,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固化于物”的重要方面,是传达学校主题文化和学校主流价值观的窗口。积极营造一个集现代教育氛围和浓厚文化底蕴于一体的优美、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做到“墙壁说话、草木育人”,努力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和谐化的终极目标。学校在环境文化打造的过程中,师生广泛参与,献计献策,专家组现场指导,将理念文化要素分解成若干维度,用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做到集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009(2016)09-0075-02
【作者简介】余飞,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邳州,221300)外语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
现阶段,相较于专业的业务素质,用人单位更加关注人才勤奋、敬业、诚信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不能仅仅培养掌握单一技能的“工具人”,更应该培养出“既能做事,又会做人”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也就是说,五年制高职院校既要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文化素质的教育,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然而,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在网络上轻松获得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受到大量负面信息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不高,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又由于现阶段部分中小学将思想品德课看成不重要的“副课”,导致一些学生对我国的传统美德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时刻以良好的品德修养约束自己。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学制,五年制高职教育满足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要想培养出真正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五年制高职院校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对其高度、深度与广度进行研究,具体包含两个层次。首先,要构建团结、向上的核心文化。形成能够得到高职生认同并且起凝聚作用的文化核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职生的文化核心,引领文化健康发展。其次,要构建多元、宽松的高职文化氛围。当前社会存在着多种文化的碰撞,例如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等。但是,文化的差异正是创造力产生的源泉,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可以使文化主体对文化产生更为明晰和准确的认识,从而促进新的具有创造力的文化产生。因此,培养高职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要坚持文化主导教育,又要在此基础上开展文化多样性教育,构建宽松、多元的文化氛围,使高职文化不断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二、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正确处理几大关系
培养高职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对最基本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一元和多元的关系。在对待主流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关系上,一方面,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必须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多样化,允许不同创意、内容、形式、风格的文化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二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必须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共生的复杂整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精华要继承,对糟粕要剔除;另一方面,必须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三是正确处理批判与吸收的关系。一方面,实行文化的开放,坚持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吸纳的态度;另一方面,必须防止和抵御各种外来腐朽落后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优秀高职人才
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教育绝对不是单一的政治思想教育或者某项专门知识的传授,而应当着眼于一种更具根本意义的素质培养,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从心智层面对高职生的知识结构、文化品位、审美素养、道德情怀、社会关怀及思维活力诸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引导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帮助他们确立健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阈下,充分了解当代高职生尤其是五年制高职生的文化素养现状,探究文化教育在各教学中的实现途径,构建教学新模式。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体验人生意义,陶冶情操,让学生在现代、科学、温馨的文化环境中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学校要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育的方式常态化、项目化、精品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化自信。此外,要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因为五年制高职致力于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及早培养他们的企业文化属性。总之,培养五年制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唤醒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努力打造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核心理念引领,推进德育文化建设。在学校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工作理念,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德育主题。按照“明确主题、营造氛围,活动推进、分层实施,展示交流、评比推动,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四个环节的要求,有效整合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教育因素,紧密结合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主题教育月活动”。变道德灌输、行为控制为道德互动、活动体验,让师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情景感受、实践明理、价值辨析、道德审美等,促进师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课程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应分为两个方面,课堂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文化建设。首先,在课堂文化建设方面,为了使学校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做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将课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在注重学生主动、合作、探究、高效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大学语文”是五年制高职的通识课,笔者与所在课题组的成员合作,结合“大学语文”教材特点,研究构建了“课堂上学习、环境中熏陶、实践中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让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次,在校本课程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注重主题文化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编印的《运河晨曲——校园晨诵中华经典诗选》,紧扣本校主题文化,将主题文化要素分解到教材中,实现了形式灵活、图文并茂、明理与导行并举、教与学并重,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第三,彰显特色内涵,推进活动文化建设。活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有效的途径和载体。学校根据办学理念,精心设计系列德育和主题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每学期有评比,如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校园文化节”“校园艺术节”,开办“运河文化讲堂”等,为师生搭建文化发展的舞台。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使师生的行为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学校主流价值观正在形成。
第四,围绕主题文化,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固化于物”的重要方面,是传达学校主题文化和学校主流价值观的窗口。积极营造一个集现代教育氛围和浓厚文化底蕴于一体的优美、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做到“墙壁说话、草木育人”,努力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和谐化的终极目标。学校在环境文化打造的过程中,师生广泛参与,献计献策,专家组现场指导,将理念文化要素分解成若干维度,用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做到集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