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空间图形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现状;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空间与图形知识是促成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形成的关键,并且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教材内容的相关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需求来开展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笔者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展开研究。
2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现状
2.1教学方式单一化。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动手实践是关键。但现在很多教师仅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进度,单纯地讲概念,机械地让学生去想,如: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三角形有什么性质?等等。这就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就是多背多练,最终导致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变成如诗歌一般背诵,虽然记住了这些概念,但并未真正理解,全然不会做题,甚至造成概念混淆。
2.2课件开发脱离科学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模块,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选用的图片多是平面图形,是静态的图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因此受限,教师并没有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多选用一些动态图片或者三维立体图片,这样就更符合知识的特点,也易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力较弱,但他们乐于探究未知,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一些问题喜欢刨根问底,此类立体图片更容易让他们了解空间与圖形贴近生活,继而能够调动积极性,快速集中注意力。
2.3教学设计缺乏。数学思想的融入和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提及数学,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公式。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公式推导、公式应用,缺乏数学思想的有效融入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消磨学生的数学兴趣,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
3 小学数学开展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具体方法
3.1动手实操,引发思考行为。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考,思考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动手实操。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一定的实操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又动脑,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细木棒,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挑选合适的木棒分别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用绳索捆绑,然后要求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稳定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分别体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要求他们沿对角拉扯长方形,并不断变换方向,使形状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变换,鼓励他们思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容易判断出:长方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种亲身实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长远看还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
3.2结合生活,优化教学过程。数学离不开生活,小学数学更不例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简单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圆、球体等不同的图形,而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和实例来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辨认能力。如通过文具盒和茶叶盒,让学生认识到文具盒大多数是长方形的,茶叶盒很多是圆柱形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区分不同的图形,进而帮助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图形。这种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方式,对提高他们的认知大有裨益。
3.3运用游戏,培养空间观念。小学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待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大量游戏的话,往往可以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时候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也可以完成图形的认知,空间构造能力会得到巨大提升。
笔者曾与学生一起完成过一个互动游戏:老师喊口令,让学生举起自己的左手或者右手,用左手摸自己的右耳朵,用右手摸自己的左耳朵。随后教师需要和学生面对面地站着,通过喊口令让学生举自己的左手或者右手,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口令要求,自己举的手和老师的始终不一样,这时要求学生判断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当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最后,学生就会发现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出错,只不过二人是面对面站着,这就是一个镜像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之间举手是相对的。实践证明,使学生贴近生活,对有关联的物体位置进行判别,也可以使学生对空间位置进行正确掌控,继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这一游戏的设定,让学生了解空间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图形也是不相同的。与三视图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角度看同样的图形,看到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这样就为学生学习空间的概念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模型。
3.4位置变换,学习图形知识。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学习是一个方位学习的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东西南北的方位问题,可以分清自己的前后左右等不同的方位。学生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会造成概念上的模糊,反应会特别慢,因此需要通过图形与位置的变换,学习图形的相关知识,继而深入理解比较接近现实的典型事物发展变化问题。如北斗七星可以辨别方向,太阳东升西落,这都是自然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教室划分成若干个板块,并设定一个方向,让学生指出各个同学所处的方位等。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操场或者户外活动时,仔细观察并判断事物所处的位置,如早晨在操场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等,可以使学生对于方向及方位有深刻了解。通过此过程的认知与学习,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图形方面的数学知识。
3.5实物体验,掌握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长时间养成的,具有清晰思路,以揣测、操纵、思考和触摸等过程作为基础,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习这一模块知识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实物体验可以有效培养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实物观察、动手触摸、分析推理、结合实际经验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生活联系起来,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从不同的方向来触摸实际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空间概念。
4 结语
总之,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最有效载体,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的时候,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以及方位角度的辨别。但是教师还要明白: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立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
参考文献
[1]夏启贵.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2019.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现状;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空间与图形知识是促成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形成的关键,并且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教材内容的相关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需求来开展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笔者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展开研究。
2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现状
2.1教学方式单一化。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动手实践是关键。但现在很多教师仅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进度,单纯地讲概念,机械地让学生去想,如: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三角形有什么性质?等等。这就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就是多背多练,最终导致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变成如诗歌一般背诵,虽然记住了这些概念,但并未真正理解,全然不会做题,甚至造成概念混淆。
2.2课件开发脱离科学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模块,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选用的图片多是平面图形,是静态的图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因此受限,教师并没有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多选用一些动态图片或者三维立体图片,这样就更符合知识的特点,也易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力较弱,但他们乐于探究未知,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一些问题喜欢刨根问底,此类立体图片更容易让他们了解空间与圖形贴近生活,继而能够调动积极性,快速集中注意力。
2.3教学设计缺乏。数学思想的融入和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提及数学,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公式。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公式推导、公式应用,缺乏数学思想的有效融入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消磨学生的数学兴趣,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
3 小学数学开展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具体方法
3.1动手实操,引发思考行为。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考,思考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动手实操。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一定的实操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又动脑,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细木棒,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挑选合适的木棒分别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用绳索捆绑,然后要求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稳定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分别体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要求他们沿对角拉扯长方形,并不断变换方向,使形状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变换,鼓励他们思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容易判断出:长方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种亲身实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长远看还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
3.2结合生活,优化教学过程。数学离不开生活,小学数学更不例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简单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圆、球体等不同的图形,而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和实例来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辨认能力。如通过文具盒和茶叶盒,让学生认识到文具盒大多数是长方形的,茶叶盒很多是圆柱形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区分不同的图形,进而帮助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图形。这种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方式,对提高他们的认知大有裨益。
3.3运用游戏,培养空间观念。小学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待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大量游戏的话,往往可以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时候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也可以完成图形的认知,空间构造能力会得到巨大提升。
笔者曾与学生一起完成过一个互动游戏:老师喊口令,让学生举起自己的左手或者右手,用左手摸自己的右耳朵,用右手摸自己的左耳朵。随后教师需要和学生面对面地站着,通过喊口令让学生举自己的左手或者右手,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口令要求,自己举的手和老师的始终不一样,这时要求学生判断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当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最后,学生就会发现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出错,只不过二人是面对面站着,这就是一个镜像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之间举手是相对的。实践证明,使学生贴近生活,对有关联的物体位置进行判别,也可以使学生对空间位置进行正确掌控,继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这一游戏的设定,让学生了解空间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图形也是不相同的。与三视图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角度看同样的图形,看到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这样就为学生学习空间的概念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模型。
3.4位置变换,学习图形知识。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学习是一个方位学习的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东西南北的方位问题,可以分清自己的前后左右等不同的方位。学生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会造成概念上的模糊,反应会特别慢,因此需要通过图形与位置的变换,学习图形的相关知识,继而深入理解比较接近现实的典型事物发展变化问题。如北斗七星可以辨别方向,太阳东升西落,这都是自然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教室划分成若干个板块,并设定一个方向,让学生指出各个同学所处的方位等。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操场或者户外活动时,仔细观察并判断事物所处的位置,如早晨在操场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等,可以使学生对于方向及方位有深刻了解。通过此过程的认知与学习,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图形方面的数学知识。
3.5实物体验,掌握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长时间养成的,具有清晰思路,以揣测、操纵、思考和触摸等过程作为基础,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习这一模块知识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实物体验可以有效培养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实物观察、动手触摸、分析推理、结合实际经验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生活联系起来,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从不同的方向来触摸实际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空间概念。
4 结语
总之,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最有效载体,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的时候,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以及方位角度的辨别。但是教师还要明白: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立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
参考文献
[1]夏启贵.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