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时的兴趣更加浓厚,具有主动探究的意识,这样才能够逐渐地提升学习成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引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教师改变任教理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数学教师应当要从农村生活环境出发,关注农村学生的数学“元认知”的积累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根据农村小学生对鸡、鸭、鹅等动物了解度较高的特点,由此展开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除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运用开放性的教学设计,改变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基于动态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是一项必备的重要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看法,将课堂还给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基于此,农村数学教师应当要全面的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基于交往教学理论明确学生知识构建的重要作用以及具体的路径,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动态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掌握全新的知识。例如讲授数学题:“小明今年6岁,爷爷今年56岁,那么多少年后爷爷年龄是小明的6倍”。
在讲授“年龄计算”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再引导学生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不变的量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挖掘和理解在若干年之后,小明爷爷的年龄和小明年龄差值是不会改变的,最后根据爷爷年龄与小明年龄倍数差值,可以算他们的年龄。像剥洋葱一样的动态化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对他们的思路进行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会提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结合实际问题与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
首先,数学知识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打开教学视野与教学思维,有意识地将生活现象与社会实际问题与数学情境教学将结合,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与魅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应善于将生活中有效的、有学习意义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高度的关联性,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的生活情境,促进新旧知识的建构与迁移,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充分掌握并分析学生的现实背景、亲身经历、生活经历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的真实客观的现实情境。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求教师全面地掌握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与生活经验,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习兴趣与实际的生活背景,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并创设具有一定趣味性和真实性的数学情境,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与自我发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之下,构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生活情境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巩固与迁移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4鼓励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以此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和思考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并发现新思路和新观念的能力,最终可以达到提高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负数的初步认识”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画出X方向的数轴,并在数轴上标示出……-7、-6、-5、-4、-3、-2、-1、0、1、2、3、4……。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6和-4谁大?”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提出的观点一致时,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观点进行思考,以此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发现创新,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5引导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设置一些提问环节,有效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此外,教师需要准备好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课程《圆的初步认识》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圆上所有点到圆心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游戏:八个学生一组,站成正方形后,开始比赛套环,看谁套中的环最多。站在后排的学生肯定会指出规则有问题,这时教师提出让学生来制定规则,问学生:怎么站才可以公平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知识的冲突,即正方形的队形让每个人到规定地点的距离都不相同。这就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随后学生根据预习了解了圆的特点,提出如果站成圆形是否可以让每个人到规定地点的距离都一样。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发现站成圆形可以达到人人公平,同时学生也就掌握了圆的新知识点。而在这堂课的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讨论与思考,学生走神的问题就得到很好的改善。
6教学要强化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使学生们之间既是朋友,又是各自的老师,以学生的身份来教授知识,往往不会产生在老师教学时出现的抗拒感,从而能学到的也就更多。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种合作原则,让在学习成绩上比较优异的学生,对学困生提供适当的帮助,从而引導学习困难的学生努力学习,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这样的形式使学生们能够在数学这一科目上互帮互助,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能够提升,在数学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 (9):40-48.
[2].张定强,张元媛.数学情境创设的机制性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6):57-60.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引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教师改变任教理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数学教师应当要从农村生活环境出发,关注农村学生的数学“元认知”的积累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根据农村小学生对鸡、鸭、鹅等动物了解度较高的特点,由此展开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除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运用开放性的教学设计,改变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基于动态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是一项必备的重要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看法,将课堂还给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基于此,农村数学教师应当要全面的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基于交往教学理论明确学生知识构建的重要作用以及具体的路径,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动态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掌握全新的知识。例如讲授数学题:“小明今年6岁,爷爷今年56岁,那么多少年后爷爷年龄是小明的6倍”。
在讲授“年龄计算”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再引导学生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不变的量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挖掘和理解在若干年之后,小明爷爷的年龄和小明年龄差值是不会改变的,最后根据爷爷年龄与小明年龄倍数差值,可以算他们的年龄。像剥洋葱一样的动态化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对他们的思路进行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会提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结合实际问题与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
首先,数学知识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打开教学视野与教学思维,有意识地将生活现象与社会实际问题与数学情境教学将结合,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与魅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应善于将生活中有效的、有学习意义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高度的关联性,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的生活情境,促进新旧知识的建构与迁移,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充分掌握并分析学生的现实背景、亲身经历、生活经历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的真实客观的现实情境。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求教师全面地掌握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与生活经验,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习兴趣与实际的生活背景,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并创设具有一定趣味性和真实性的数学情境,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与自我发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之下,构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生活情境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巩固与迁移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4鼓励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以此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和思考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并发现新思路和新观念的能力,最终可以达到提高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负数的初步认识”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画出X方向的数轴,并在数轴上标示出……-7、-6、-5、-4、-3、-2、-1、0、1、2、3、4……。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6和-4谁大?”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提出的观点一致时,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观点进行思考,以此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发现创新,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5引导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设置一些提问环节,有效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此外,教师需要准备好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课程《圆的初步认识》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圆上所有点到圆心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游戏:八个学生一组,站成正方形后,开始比赛套环,看谁套中的环最多。站在后排的学生肯定会指出规则有问题,这时教师提出让学生来制定规则,问学生:怎么站才可以公平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知识的冲突,即正方形的队形让每个人到规定地点的距离都不相同。这就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随后学生根据预习了解了圆的特点,提出如果站成圆形是否可以让每个人到规定地点的距离都一样。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发现站成圆形可以达到人人公平,同时学生也就掌握了圆的新知识点。而在这堂课的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讨论与思考,学生走神的问题就得到很好的改善。
6教学要强化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使学生们之间既是朋友,又是各自的老师,以学生的身份来教授知识,往往不会产生在老师教学时出现的抗拒感,从而能学到的也就更多。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种合作原则,让在学习成绩上比较优异的学生,对学困生提供适当的帮助,从而引導学习困难的学生努力学习,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这样的形式使学生们能够在数学这一科目上互帮互助,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能够提升,在数学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 (9):40-48.
[2].张定强,张元媛.数学情境创设的机制性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