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进程中,巴赫将钢琴复调作品推向了极致,贝多芬则通过改革创新,将钢琴奏鸣曲推向了巅峰。其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不仅是每位钢琴演奏者的必弹曲目,也是钢琴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
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进程中,巴赫将钢琴复调作品推向了极致,贝多芬则通过改革创新,将钢琴奏鸣曲推向了巅峰。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共创作了32首,从第一首钢琴奏鸣曲的问世到最后一首的完成,可以说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创作的一生。因此,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被人们誉为“一部自我意识发展史”,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他成长的心路历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处处体现着宏伟的气魄和深刻的内涵。钢琴奏鸣曲在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享有的地位仅次于交响曲,在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每位钢琴演奏者的必弹曲目,也是钢琴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在钢琴作品中拥有极高的声望。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历史地位
贝多芬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开拓,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这与他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西方欧洲社会激烈的社会变革和动荡有直接的关系。出于当时社会环境和自身的音乐才能,致使他创作作品的表现力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将钢琴奏鸣曲的内容与形式也都推向了全新的艺术时代。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特征与个性结合的产物,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发展和提高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使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成为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无论从曲式规模、主题的展开、和声的功能、织体的复杂程度、节奏的动力、演奏技术上还是音响上都远远超越了海顿和莫扎特所使用的传统手法。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能使作品充满激情,能把人的情感和个性发挥到了极致。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不仅体现了他个人风格的演变,也体现了钢琴音乐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不同历史阶段
1、早期创作阶段。自1794年至1800年属于贝多芬的早期创作阶段,这个阶段贝多芬共创作了13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在波恩以及维也纳前期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这个阶段的贝多芬,正处于青年时代,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这些特质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这时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基本按照海顿和莫扎特遗留下来的古典技法进行创作,然而逐渐地随着他过人的天赋,以及他对奏鸣曲形式的不断探索,特有的创作风格也逐渐有所体现。
早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第二钢琴奏鸣曲(op.2 no.2);第三钢琴奏鸣曲(op.2 no.3);第四钢琴奏鸣曲(op.7);第五钢琴奏鸣曲(op.10 no.1);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 no.2);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 no.3);第八钢琴奏鸣曲(op.13);第九钢琴奏鸣曲(op.14 no.1);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 no.2);第十一钢琴奏鸣曲(op.22);第十二钢琴奏鸣曲(op.26);第十三钢琴奏鸣曲(op.27 no.1)。
2、中期创作阶段。自1801年至1814年期间,是贝多芬的中期创作阶段,这期间共创作了十四首钢琴奏鸣曲。这时的贝多芬思想上已逐渐成熟,创作技法上也极为娴熟,整体创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他已不再受古典形式的约束,表现手段更加自由,英雄性也完全体现出来,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这期间,贝多芬坚决着力于改革奏鸣曲的创作形式,以创作作品容量大,自由性强为主要特点,开始以完全的新颖理念来处理奏鸣曲创作中的基本框架,较好的突出了音乐的结构形式为音乐内容服务。
中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有:第十四钢琴奏鸣曲(op.27 no.2);第十五钢琴奏鸣曲(op.28);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 no.1);第十七钢琴奏鸣曲(op.31 no.2);第十八钢琴奏鸣曲(op.31 no.3);第十九钢琴奏鸣曲(op.49 no.1);第二十钢琴奏鸣曲(op.49 no.2);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op.53);第二十二钢琴奏鸣曲(op.54);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op.57);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op.78);第二十五钢琴奏鸣曲(op.79.);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op.81a);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op.90)。
3、晚期创作阶段。自1815年至1825年期间,为贝多芬的晚年创作阶段,这期间共创作了5首钢琴奏鸣曲。晚年贝多芬身体每况愈下,在其最后的人生旅程中,他使奏鸣曲的创作形式完全地服从他自身的非凡幻想中,他创作钢琴的奏鸣曲的曲式己经完全自由化,摆脱了所有的传统规则和格式。
晚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有: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op.101);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 第三十钢琴奏鸣曲(op.109);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op.110);三十二钢琴奏鸣曲(op.111)。
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三个创作阶段风格特点
1、早期创作阶段。该阶段是贝多芬的创作初期,从创作风格和技法有巴赫、海顿、莫扎特等创作的痕迹,这些作品集中显示了贝多芬创作初期,受到的古典传统风格影响。但是作品中利用和声及曲式结构变化,采用突然转调,对慢乐章处理得内容深刻、表情丰富的创作手法,技术上运用大量的八度和弦,等等,这些都预示着贝多芬创作观念逐渐在转变,即在古典传统基础上突出其个性发展及创新。而在演奏贝多芬此阶段的奏鸣曲作品时,须要突出年轻时期贝多芬所具有的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和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2、中期创作阶段。该阶段的作品是贝多芬创作的全盛时期,其钢琴奏鸣曲的杰出作品均创作于此阶段。如“月光”、“田园”、“暴风雨”、“黎明”、“热情”和“告别”等钢琴奏鸣曲均问世于此阶段。这些作品蕴涵的情感丰富和内涵深刻,原有的钢琴奏鸣曲结构形式已无法容纳,因此,贝多芬大胆创新,挣脱原有奏鸣曲形式结构规模的束缚,采用了扩展主部主题内部、连接部、尾声的方法,并将葬礼进行曲、幻想风、宣叙调、标题音乐、力度对比等更加夸张的创作手法,创新性的运用于此时期的作品中,充分展示了贝多芬奏鸣曲多姿多彩的风格,让题材形式更好的服务于音乐内容。
3、晚期创作阶段。贝多芬在晚期创作的作品均为经典之作,此时贝多芬的双耳失聪,生活不幸,恶劣的处境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響,是贝多芬创作成熟的时期。贝多芬在此时期,以突出表达情感需要为出发点,以更复杂、更灵活、更富于变化的形式,极为细腻地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极为深刻生活的哲理。并充分发挥钢琴本身性能,通过音色、对比等技术手段,使作品更具有宏伟壮阔的史诗性,体现了贝多芬在此阶段技巧娴熟、炉火纯青的创作境界。晚期的五首奏鸣曲表达了贝多芬自由且带有深刻的哲理,以复调手法及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他在此时期的创作己从早期、中期表现激烈、充满矛盾的倾向,转变为追求自我反省、宁静志远的精神境界,这也预示着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罗杰·卡曼著. 音乐艺术欣赏 【M】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7
[2]赵鑫册著.贝多芬之魂【M】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5
[3]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M】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0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
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进程中,巴赫将钢琴复调作品推向了极致,贝多芬则通过改革创新,将钢琴奏鸣曲推向了巅峰。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共创作了32首,从第一首钢琴奏鸣曲的问世到最后一首的完成,可以说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创作的一生。因此,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被人们誉为“一部自我意识发展史”,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他成长的心路历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处处体现着宏伟的气魄和深刻的内涵。钢琴奏鸣曲在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享有的地位仅次于交响曲,在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每位钢琴演奏者的必弹曲目,也是钢琴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在钢琴作品中拥有极高的声望。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历史地位
贝多芬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开拓,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这与他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西方欧洲社会激烈的社会变革和动荡有直接的关系。出于当时社会环境和自身的音乐才能,致使他创作作品的表现力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将钢琴奏鸣曲的内容与形式也都推向了全新的艺术时代。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特征与个性结合的产物,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发展和提高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使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成为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无论从曲式规模、主题的展开、和声的功能、织体的复杂程度、节奏的动力、演奏技术上还是音响上都远远超越了海顿和莫扎特所使用的传统手法。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能使作品充满激情,能把人的情感和个性发挥到了极致。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不仅体现了他个人风格的演变,也体现了钢琴音乐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不同历史阶段
1、早期创作阶段。自1794年至1800年属于贝多芬的早期创作阶段,这个阶段贝多芬共创作了13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在波恩以及维也纳前期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这个阶段的贝多芬,正处于青年时代,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这些特质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这时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基本按照海顿和莫扎特遗留下来的古典技法进行创作,然而逐渐地随着他过人的天赋,以及他对奏鸣曲形式的不断探索,特有的创作风格也逐渐有所体现。
早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第二钢琴奏鸣曲(op.2 no.2);第三钢琴奏鸣曲(op.2 no.3);第四钢琴奏鸣曲(op.7);第五钢琴奏鸣曲(op.10 no.1);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 no.2);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 no.3);第八钢琴奏鸣曲(op.13);第九钢琴奏鸣曲(op.14 no.1);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 no.2);第十一钢琴奏鸣曲(op.22);第十二钢琴奏鸣曲(op.26);第十三钢琴奏鸣曲(op.27 no.1)。
2、中期创作阶段。自1801年至1814年期间,是贝多芬的中期创作阶段,这期间共创作了十四首钢琴奏鸣曲。这时的贝多芬思想上已逐渐成熟,创作技法上也极为娴熟,整体创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他已不再受古典形式的约束,表现手段更加自由,英雄性也完全体现出来,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这期间,贝多芬坚决着力于改革奏鸣曲的创作形式,以创作作品容量大,自由性强为主要特点,开始以完全的新颖理念来处理奏鸣曲创作中的基本框架,较好的突出了音乐的结构形式为音乐内容服务。
中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有:第十四钢琴奏鸣曲(op.27 no.2);第十五钢琴奏鸣曲(op.28);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 no.1);第十七钢琴奏鸣曲(op.31 no.2);第十八钢琴奏鸣曲(op.31 no.3);第十九钢琴奏鸣曲(op.49 no.1);第二十钢琴奏鸣曲(op.49 no.2);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op.53);第二十二钢琴奏鸣曲(op.54);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op.57);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op.78);第二十五钢琴奏鸣曲(op.79.);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op.81a);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op.90)。
3、晚期创作阶段。自1815年至1825年期间,为贝多芬的晚年创作阶段,这期间共创作了5首钢琴奏鸣曲。晚年贝多芬身体每况愈下,在其最后的人生旅程中,他使奏鸣曲的创作形式完全地服从他自身的非凡幻想中,他创作钢琴的奏鸣曲的曲式己经完全自由化,摆脱了所有的传统规则和格式。
晚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有: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op.101);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 第三十钢琴奏鸣曲(op.109);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op.110);三十二钢琴奏鸣曲(op.111)。
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三个创作阶段风格特点
1、早期创作阶段。该阶段是贝多芬的创作初期,从创作风格和技法有巴赫、海顿、莫扎特等创作的痕迹,这些作品集中显示了贝多芬创作初期,受到的古典传统风格影响。但是作品中利用和声及曲式结构变化,采用突然转调,对慢乐章处理得内容深刻、表情丰富的创作手法,技术上运用大量的八度和弦,等等,这些都预示着贝多芬创作观念逐渐在转变,即在古典传统基础上突出其个性发展及创新。而在演奏贝多芬此阶段的奏鸣曲作品时,须要突出年轻时期贝多芬所具有的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和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2、中期创作阶段。该阶段的作品是贝多芬创作的全盛时期,其钢琴奏鸣曲的杰出作品均创作于此阶段。如“月光”、“田园”、“暴风雨”、“黎明”、“热情”和“告别”等钢琴奏鸣曲均问世于此阶段。这些作品蕴涵的情感丰富和内涵深刻,原有的钢琴奏鸣曲结构形式已无法容纳,因此,贝多芬大胆创新,挣脱原有奏鸣曲形式结构规模的束缚,采用了扩展主部主题内部、连接部、尾声的方法,并将葬礼进行曲、幻想风、宣叙调、标题音乐、力度对比等更加夸张的创作手法,创新性的运用于此时期的作品中,充分展示了贝多芬奏鸣曲多姿多彩的风格,让题材形式更好的服务于音乐内容。
3、晚期创作阶段。贝多芬在晚期创作的作品均为经典之作,此时贝多芬的双耳失聪,生活不幸,恶劣的处境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響,是贝多芬创作成熟的时期。贝多芬在此时期,以突出表达情感需要为出发点,以更复杂、更灵活、更富于变化的形式,极为细腻地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极为深刻生活的哲理。并充分发挥钢琴本身性能,通过音色、对比等技术手段,使作品更具有宏伟壮阔的史诗性,体现了贝多芬在此阶段技巧娴熟、炉火纯青的创作境界。晚期的五首奏鸣曲表达了贝多芬自由且带有深刻的哲理,以复调手法及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他在此时期的创作己从早期、中期表现激烈、充满矛盾的倾向,转变为追求自我反省、宁静志远的精神境界,这也预示着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罗杰·卡曼著. 音乐艺术欣赏 【M】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7
[2]赵鑫册著.贝多芬之魂【M】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5
[3]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M】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