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的研究综述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但几乎没有研究来检验这个前提假设,本研究试图对其进行初步的检验。通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所做研究的相关现状。分析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学历因素、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及学龄因素和所教学科的因素这些统计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却不容乐观。现如今的中小学生们虽然被给予了极大地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学习方面的条件,但是其内心情感方面的一系列心理因素卻并没有达标。心理学家和高校工作研究者们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发现:没有情感宣泄对象的中小学生占26%,中小学学生之间相处不融洽甚至出现矛盾冲突的占29%,时常感到焦虑不安的占20%。所调查出来的数据均显示现如今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是以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正是为了改善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才得以颁布与实施的。中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在学校教育方面得不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包括:焦虑不安心理、逆反心理、孤僻和抑郁心理,以及最常见的依赖心理。因此为了解决中小学学生在成长阶段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是必然的也是刻不容缓的。所以说,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可见,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得到和谐发展是国家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举措。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程度也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说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群体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方面研究较多,对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丰富,相对成熟,但是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及其专业素质的研究相对匮乏。主要表现如下:
  (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构成的研究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刚要》中就指明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大体思路为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具体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发展智能、发展创造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个性、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以及学会做人。
  这八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懂得如何成人成才,如何利用知识技能来强化学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生存这一思想不谋而合。
  (二)关于心理健康教师卫生知识及其专业素质的研究
  袁桂平(2016)通过自编的问卷,调查了中小学教师各320名。研究结果表明,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小学教师人数占全体中学教师人数的81.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中学教师人数占全体小学教师人数的72.8%,且男教师的比例为79.8%,女教师的比例为75.4%。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刘宏良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上实力薄弱,但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方面总体较好,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的培养。王宏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54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具备一定的卫生知识,此处的卫生知识主要指的是生理层面上的,这说明了当今我国的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中在生理卫生课程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只有少数教师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也从正面说明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的很薄弱。
  (三)关于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水平研究
  胡卫平利用改编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问卷”,对495所学校的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性别、年龄、教龄、学历、办学形式、学校类型对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影响。其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影响为女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好于男教师;年龄对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影响为教师的教育心理知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教龄对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影响为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随教龄增长呈倒U型曲线,5-10年教龄的教师得分最高;学历对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影响:专科以下学历教师的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最差,本科学历教师的教与学的知识最差。
  三、国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面未找到外文文献及相关的研究,但国外对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知识构成方面却有着很详细的研究
  舒尔曼对教师知识的研究及其深入,是国外研究此类的典型代表。舒尔曼对知识的类型划分激起了各国学者对教师知识研究的高潮,国外学者最先关注教师知识结构。舒尔曼把知识划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教育宗旨”等知识。普特南和博克把教师教育知识划分为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
  除此之外,国外鲜有对教师教育心理知识作系统完整的研究,本文采纳ThamarVoss,MareikeKunter,andJürgenBaumert等学者对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的界定: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习过程、学生差异性等五个方面。ThamarVoss和MareikeKunter(2001)通过系统研究,选取了746名德国教师将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划分为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习过程、学生差异性等五个方面。   (二)国外对教师知识的来源研究
  范良火于1998年在美国芝加哥研究了数学教师如何发展他们的教学知识,结果表明:教师的“自身教学经验反思”和“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是数学教师发展教学知识的最主要的来源。
  Lortie的研究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一段时间内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获得学习经验,这从侧面证明了教师本身也是作为学生的学习经验而存在着。通过观察教师而获得学习经验的方式会对学生的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
  JonesM.G.和Vesilind对师范专业就读的23名未來教师的知识来源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在教育实习中重新建构了关于教学的知识,从他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课程及指导教师的影响比不上在实习学校学生与师生间互动的影响。实习学校期间,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对教学知识上的一种直接的互动,这种知识来源对于教师的影响来说是非常重大的。
  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好的原因分析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入手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好进行原因分析,学理层面的原因分析将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好的原因一般归结为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另一层面就是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分析人口学变量和知识来源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影响。
  首先从学理层面上来看,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好的原因,总结如下。祁占勇教授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教师教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以教师教育的视角来论述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好的原因:教师教育条件性知识过度注重知识的理论逻辑性,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运用;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育缺乏师生互动;课程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更新;师生缺乏问题意识。
  其次有部分学者选取不同程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并探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学者们把人口学变量和不同的知识来源看作是影响教师条件性知识的两个重要因素,有些论文的研究结果一致,而有的研究结果则不尽相同。在人口学变量中研究学者们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性别、教龄、所教学科和学历等因素。总体而言,中小学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将会有所下降;且其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将会随着教龄的增长开始时会显著增加,但随着教龄的持续增长其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将会有所下降。
  五、总结
  总体说来,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上实力薄弱,但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方面总体较好,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的培养,要把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复杂性,众多学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观点各异也说明了这一点。虽然学者们对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研究大多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而从教师知识水平角度来分析的研究却不多见,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又更加稀少。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也决定了加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依托其他学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研究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进行相关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袁桂平,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6(3).
  [2]刘宏良,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3]胡卫平.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教师教育出版社,2010
  [4]高莹.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测量及其显性化的干预[M].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5]王宏,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295名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2(5).
  [6]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班华.“心理教育理念”再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8]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3).
  [9]郭峰.如何为教授治学创造良好的环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
  [10]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9(5).
  作者简介:钱同庆,1992年生,男,汉族,安徽省马鞍山市,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生产调度问题是一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组合优化问题,它广泛存在于现代化生产的各行各业。由经典调度问题拓展而来的批调度问题,由于其广泛的实用价值和较好的理论支撑,已成为当前生产调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兴生产模式的兴起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生产环境也由传统的单机生产环境扩展到了复杂的多机生产环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物联网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给企业的生产调度带来
【摘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而对于阅读能力培养的最好时间阶段就是小学阶段,随着社会与时代的进步,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年龄不断地提前,目前大多数教师与父母都认为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学时就开始培养,这个阶段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阅读的激情,让孩子喜欢上书,为将来的学习过程做一个良好的奠基,由此,本文浅略的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课
【摘要】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积累、尊重学生个性,让个性飞扬;仔细观察,并过滤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打破作文难的窘境。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老师的作文教学好像一楼春风,它能化作一丝丝细雨,滋润学生心田,从而让他开花结果。将“语文”一词解析开来,就是口语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学习手段;也是语文教学开展的主要对象和语文学习形式。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方法和能力需要教师优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学活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听说读写等活动的开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大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闪烁着浓郁的人文色彩。这些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染和陶冶情操的最佳资源。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情感体验贯穿于阅读活动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指导;情感体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不是无
【摘要】作文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已完成作文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对学生写作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说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鉴于作文评价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并不乐观的现状,本文在分析高中作文评价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作文教学中有关作文评价的几点策略,为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就作文评价提供一些思路,共同讨论,促进作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作文评价;现状;功能;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