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现为:既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为较为抽象且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使教学各个环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为重要的是对陶冶学生的内心情操、开发其智力,以及培养其学习意志和完善人格修养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巧设媒体情境,培养审美意识”“注重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媒体情境;美育;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而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看,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美育两者有机结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美”,使其初步具备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达到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且高效。但不容乐观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就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仍有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味地采用以学科为本、知识为本的传统“灌输式、说教式”等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消失殆尽。”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渗透美育。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改变上述现状,从真正意义上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美育教学有机结合显然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巧设媒体情境,培养审美意识
所谓媒体情境,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形式加以呈现,以最大限度地营造出一种富有情绪色彩且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的体验,最终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与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切身领悟到美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来创设小学生喜闻常见的媒体情境,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觀、生动、形象地加以呈现,以给予学生视觉上一定冲击力,让学生在感受美、发现美的同时对新授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审美情趣,使其在自我情趣的驱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获得最大化、最优化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将音乐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来有效逐步引导学生在美丽的音乐旋律中体验美,进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高效且趣味横生。
二、注重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鼓励和倡导学生以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以全面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另外,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仅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如: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创意、布局、背景、色彩等方面突出简洁、舒适、自然的和谐美,以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电脑作品,并尽现各自的个性美,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优带劣、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以让学生在合理的分组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审美方面),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也要善于以朋友、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展开学习与探究,即: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脑作品中的整体风格、色彩运用、结构布局、动静搭配等处理方法,以此来充分发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与灵感,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为民主性、高效性、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有效的渗透策略。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美育能力,以制定出更多新颖且高效的渗透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既能够欣赏美、创造美,也能够处处体现美,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使课堂教学时刻充分魅力,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郭丽娟.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辽宁教育,2017(23):72.
[2]周希辉.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2):71-72.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媒体情境;美育;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而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看,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美育两者有机结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美”,使其初步具备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达到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且高效。但不容乐观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就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仍有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味地采用以学科为本、知识为本的传统“灌输式、说教式”等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消失殆尽。”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渗透美育。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改变上述现状,从真正意义上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美育教学有机结合显然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巧设媒体情境,培养审美意识
所谓媒体情境,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形式加以呈现,以最大限度地营造出一种富有情绪色彩且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的体验,最终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与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切身领悟到美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来创设小学生喜闻常见的媒体情境,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觀、生动、形象地加以呈现,以给予学生视觉上一定冲击力,让学生在感受美、发现美的同时对新授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审美情趣,使其在自我情趣的驱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获得最大化、最优化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将音乐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来有效逐步引导学生在美丽的音乐旋律中体验美,进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高效且趣味横生。
二、注重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鼓励和倡导学生以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以全面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另外,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仅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如: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创意、布局、背景、色彩等方面突出简洁、舒适、自然的和谐美,以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电脑作品,并尽现各自的个性美,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优带劣、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以让学生在合理的分组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审美方面),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也要善于以朋友、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展开学习与探究,即: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脑作品中的整体风格、色彩运用、结构布局、动静搭配等处理方法,以此来充分发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与灵感,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为民主性、高效性、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有效的渗透策略。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美育能力,以制定出更多新颖且高效的渗透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既能够欣赏美、创造美,也能够处处体现美,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使课堂教学时刻充分魅力,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郭丽娟.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辽宁教育,2017(23):72.
[2]周希辉.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