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使他们熟练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好应用题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题教学 教学方法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认为:坚持直观教学,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使他们熟练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好应用题的根本方法。
一、认真培养学生审题是教学应用题的前提
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非常重要。不少学生往往忽视审题,见到问题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急于求解,结果适得其反,差错严重。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一年级开始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具体做法是:
1.通过看图、画图、用卡片等多种形式,从简单的应用题入手,耐心引导学生审题,使他们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例如:二年级学生学习“同学们做红花15朵,比黄花少3朵,同学们做黄花多少朵?”时,我先出示早已准备好的15朵红花后,问同学们黄花应该出示多少朵?同学们回答:18朵。我问:为什么是18朵?同学们回答:“因为题里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少3朵,也就是说黄花比红花多3朵,所以黄花有18朵。”然后我出示18朵黄花,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明确,比黄花少3朵的道理。为了使同学们加深理解,我又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认识,杜绝部分学生单纯看字眼逢多便加,逢少便减的做法。
2.通过自编应用题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各年级课本上看图编题,看式编题的内容很多,我在教学中侧重了这方面的研究,先让学生给应用题补充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应用题,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结构及数量间关系的理解。
3.通过预习、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学生进入二年级后,读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始布置预习时,让学生按事先拟好的要求去预习、领会,通过预习使他们明确每道题中哪是已知条件,哪是所求的问题,哪些是关系直接的,哪些是关系间接的,懂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做什么。
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题意是学好应用题的关键
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具、作图等直观手段,使学生做题时养成一提(提出问题)、二找(找出已知条件)、三判(判定数量关系)、四选(选择算法)的习惯。线段图既直观又明显,它可以简单明了地示意应用题中的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些应用题可让学生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综合,并列出算式。例如:某筑路队原计划15天筑路345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30米,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让学生分析并列出算式:3450÷[(3450÷15) 30]。
三、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应用题的保证
解应用题的过程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对应用题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开拓思路,使他们掌握思维方法。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三个方面的训练。
1.一题多问。例如:四年级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①一共有多少人?②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③男生是女生的几倍?④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⑤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⑥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等等。
2.一题多变。例如:四年级有男生25人,?摇?摇?摇?摇 ?摇?摇,女生有多少人?①男生比女生多5人,②男生是女生的1.25倍,③女生比男生多15人,④男生比女生的1.5倍少5人。⑤女生是男生的20%,⑥女生是男生的3倍,等等。
3.一题多解。例如:20元钱可买2.5千克猪肉,买7.5千克要用多少元?解法一:20÷2.5×7.5=8×7.5=60(元);解法二:20×(7.5÷2.5)=20×3=60(元)。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好应用题的手段
根据前面的分析,影响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因素,不单是解答步数多少的问题,还有题材、使用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及结构特征等方面,因此是错综复杂的。而每种情况的题目不可能都当做例题来教,只能通过对典型的例题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推理方法,举一反三地解答各种不同的题目,所以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方面,教师要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要理解应用题的具体内容,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熟悉应用题的各种结构特征。
五、加强练习是学好应用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练习,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只有不断地加以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老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数学课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尹智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体会.《小学教学参考》,2012(08).
[2]卫平.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辽宁教育》,1999(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题教学 教学方法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认为:坚持直观教学,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使他们熟练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好应用题的根本方法。
一、认真培养学生审题是教学应用题的前提
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非常重要。不少学生往往忽视审题,见到问题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急于求解,结果适得其反,差错严重。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一年级开始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具体做法是:
1.通过看图、画图、用卡片等多种形式,从简单的应用题入手,耐心引导学生审题,使他们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例如:二年级学生学习“同学们做红花15朵,比黄花少3朵,同学们做黄花多少朵?”时,我先出示早已准备好的15朵红花后,问同学们黄花应该出示多少朵?同学们回答:18朵。我问:为什么是18朵?同学们回答:“因为题里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少3朵,也就是说黄花比红花多3朵,所以黄花有18朵。”然后我出示18朵黄花,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明确,比黄花少3朵的道理。为了使同学们加深理解,我又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认识,杜绝部分学生单纯看字眼逢多便加,逢少便减的做法。
2.通过自编应用题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各年级课本上看图编题,看式编题的内容很多,我在教学中侧重了这方面的研究,先让学生给应用题补充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应用题,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结构及数量间关系的理解。
3.通过预习、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学生进入二年级后,读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始布置预习时,让学生按事先拟好的要求去预习、领会,通过预习使他们明确每道题中哪是已知条件,哪是所求的问题,哪些是关系直接的,哪些是关系间接的,懂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做什么。
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题意是学好应用题的关键
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具、作图等直观手段,使学生做题时养成一提(提出问题)、二找(找出已知条件)、三判(判定数量关系)、四选(选择算法)的习惯。线段图既直观又明显,它可以简单明了地示意应用题中的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些应用题可让学生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综合,并列出算式。例如:某筑路队原计划15天筑路345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30米,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让学生分析并列出算式:3450÷[(3450÷15) 30]。
三、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应用题的保证
解应用题的过程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对应用题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开拓思路,使他们掌握思维方法。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三个方面的训练。
1.一题多问。例如:四年级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①一共有多少人?②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③男生是女生的几倍?④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⑤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⑥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等等。
2.一题多变。例如:四年级有男生25人,?摇?摇?摇?摇 ?摇?摇,女生有多少人?①男生比女生多5人,②男生是女生的1.25倍,③女生比男生多15人,④男生比女生的1.5倍少5人。⑤女生是男生的20%,⑥女生是男生的3倍,等等。
3.一题多解。例如:20元钱可买2.5千克猪肉,买7.5千克要用多少元?解法一:20÷2.5×7.5=8×7.5=60(元);解法二:20×(7.5÷2.5)=20×3=60(元)。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好应用题的手段
根据前面的分析,影响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因素,不单是解答步数多少的问题,还有题材、使用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及结构特征等方面,因此是错综复杂的。而每种情况的题目不可能都当做例题来教,只能通过对典型的例题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推理方法,举一反三地解答各种不同的题目,所以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方面,教师要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要理解应用题的具体内容,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熟悉应用题的各种结构特征。
五、加强练习是学好应用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练习,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只有不断地加以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老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数学课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尹智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体会.《小学教学参考》,2012(08).
[2]卫平.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辽宁教育》,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