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之中?近年来,石家庄弘贤婴幼园通过读经典、习礼仪、听音乐、行孝道、修身心,让孩子从小接触、学习、认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转化为自觉行为,初步探索出一条打好幼儿德行根基和个性养成教育之路。
诵经典 启心智 练养成
镜头一:走进弘贤婴幼园中(一)班,上早读课的孩子们正在向孔子画像行礼,接着轻轻地搬起椅子,在一张桌子围坐。随着舒缓的音乐,孩子们开始诵读:“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是记者在弘贤婴幼园看到的一幕情景。传统“经典”,凝结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与理解,值得继承与发扬。
据弘贤婴幼园园长赫欣介绍,诵读经典是办园的特色。从2007年开始,学校陆续开设了《孝经》、《弟子规》、《大学》、《论语》和《中庸》等经典诵读课程,各班级根据幼儿年龄大小,每学期选读其中的一种。
这些经典深奥、难懂,如何理解和入心入脑?赫欣说,首先,学校要求老师熟读经典,知其意、明其理,然后引导幼儿诵读,给孩子讲解。他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了教师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制度,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一些老师把经典中难以理解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比如在《三字经》学习中,讲述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感人故事,使经典在孩子们面前有画面感、活起来。
近几年实践证明,诵读经典不但能启发心智,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宽容、感恩等优良品质。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提高了手指、眼看、口诵、心记的协调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记忆力、理解力和专注力。
勤劳作 明事理 知感恩
镜头二:在弘贤婴幼园大(一)班,一堂生动的食育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老师孙亚楠的示范下,孩子们三人一组,分别负责和面、擀皮、包馅,不一会,形状各异的饺子就下锅了。煮熟的饺子送到中(三)班,作为加餐课的食物。食育课的开设,使做饺子的孩子懂得亲自动手、珍惜粮食、互帮互助的道理;吃饺子的孩子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恩他人、社会和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交往、感恩的内容非常多。弘贤婴幼园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说教,或者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脱离现实,而是把这些内容有机融入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手段,寓教于乐。
音乐课,学校重视国乐启蒙,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韵味和魅力;体育课,通过练习意形养生操,让孩子们领悟强身健体之道;劳动课,教孩子们在学校开辟的园地里如何种植蔬菜,让学生明白劳动的艰辛。这些课程都贯穿传统文化教育之内容,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每到传统佳节之时,老师们不仅给孩子们讲生动的传说、故事,介绍有趣的风俗习惯,还带领孩子们一起做饺子、元宵、麻花等五花八门的美食,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每年的端午节,集体包粽子,学校举行简单而隆重的祈福仪式,开展模拟水上赛龙舟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如今,过传统节日成为孩子们最喜欢和最期待的一件事情。
在生活化、情景化的活动中,孩子们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行、合、意等传统文化知识,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孩子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扎牢德行的根基。
重孝悌 立品行 促成长
镜头三:在弘贤婴幼园召开的家长交流會上,一位叫马松的家长吐露了自己心声:“两年下来,儿子马骏昊不仅能背诵《孝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还带动全家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吃饭时,他说出‘不是长者先、幼者后吗,你们先吃’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孩子们学到心里去了。”
为了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弘贤婴幼园定期设立家长课堂,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使其了解、掌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还时常邀请家长参与相关主题活动,尝尝孩子们做的孝心餐,听听孩子们唱的感恩歌。在升班仪式、毕业典礼上,邀请家长一起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见证孩子的成长历程。赫欣介绍,学校给每个孩子都做了一本《孝心册》和《成长日志》,通过这些手段,老师和家长进一步密切了联系、加强了沟通。
学校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后,很多家长对生活、社会和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逐步影响到身边的人。河北威县孙家寨村的付宏伟,跟随自己的孩子在弘贤婴幼园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后,深受启发,主动放弃城市优厚的条件回到农村老家,开设孝道讲习班,建立空巢老人服务站,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带动整个村庄乃至所在县弘扬孝道,向社会积极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弘贤婴幼园的探索表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于学做结合、知行合一。他们深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因此特别重视引导家长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弘贤婴幼园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让每个孩子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责编/王志远 美编/石玉
诵经典 启心智 练养成
镜头一:走进弘贤婴幼园中(一)班,上早读课的孩子们正在向孔子画像行礼,接着轻轻地搬起椅子,在一张桌子围坐。随着舒缓的音乐,孩子们开始诵读:“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是记者在弘贤婴幼园看到的一幕情景。传统“经典”,凝结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与理解,值得继承与发扬。
据弘贤婴幼园园长赫欣介绍,诵读经典是办园的特色。从2007年开始,学校陆续开设了《孝经》、《弟子规》、《大学》、《论语》和《中庸》等经典诵读课程,各班级根据幼儿年龄大小,每学期选读其中的一种。
这些经典深奥、难懂,如何理解和入心入脑?赫欣说,首先,学校要求老师熟读经典,知其意、明其理,然后引导幼儿诵读,给孩子讲解。他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了教师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制度,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一些老师把经典中难以理解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比如在《三字经》学习中,讲述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感人故事,使经典在孩子们面前有画面感、活起来。
近几年实践证明,诵读经典不但能启发心智,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宽容、感恩等优良品质。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提高了手指、眼看、口诵、心记的协调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记忆力、理解力和专注力。
勤劳作 明事理 知感恩
镜头二:在弘贤婴幼园大(一)班,一堂生动的食育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老师孙亚楠的示范下,孩子们三人一组,分别负责和面、擀皮、包馅,不一会,形状各异的饺子就下锅了。煮熟的饺子送到中(三)班,作为加餐课的食物。食育课的开设,使做饺子的孩子懂得亲自动手、珍惜粮食、互帮互助的道理;吃饺子的孩子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恩他人、社会和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交往、感恩的内容非常多。弘贤婴幼园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说教,或者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脱离现实,而是把这些内容有机融入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手段,寓教于乐。
音乐课,学校重视国乐启蒙,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韵味和魅力;体育课,通过练习意形养生操,让孩子们领悟强身健体之道;劳动课,教孩子们在学校开辟的园地里如何种植蔬菜,让学生明白劳动的艰辛。这些课程都贯穿传统文化教育之内容,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每到传统佳节之时,老师们不仅给孩子们讲生动的传说、故事,介绍有趣的风俗习惯,还带领孩子们一起做饺子、元宵、麻花等五花八门的美食,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每年的端午节,集体包粽子,学校举行简单而隆重的祈福仪式,开展模拟水上赛龙舟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如今,过传统节日成为孩子们最喜欢和最期待的一件事情。
在生活化、情景化的活动中,孩子们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行、合、意等传统文化知识,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孩子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扎牢德行的根基。
重孝悌 立品行 促成长
镜头三:在弘贤婴幼园召开的家长交流會上,一位叫马松的家长吐露了自己心声:“两年下来,儿子马骏昊不仅能背诵《孝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还带动全家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吃饭时,他说出‘不是长者先、幼者后吗,你们先吃’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孩子们学到心里去了。”
为了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弘贤婴幼园定期设立家长课堂,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使其了解、掌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还时常邀请家长参与相关主题活动,尝尝孩子们做的孝心餐,听听孩子们唱的感恩歌。在升班仪式、毕业典礼上,邀请家长一起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见证孩子的成长历程。赫欣介绍,学校给每个孩子都做了一本《孝心册》和《成长日志》,通过这些手段,老师和家长进一步密切了联系、加强了沟通。
学校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后,很多家长对生活、社会和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逐步影响到身边的人。河北威县孙家寨村的付宏伟,跟随自己的孩子在弘贤婴幼园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后,深受启发,主动放弃城市优厚的条件回到农村老家,开设孝道讲习班,建立空巢老人服务站,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带动整个村庄乃至所在县弘扬孝道,向社会积极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弘贤婴幼园的探索表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于学做结合、知行合一。他们深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因此特别重视引导家长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弘贤婴幼园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让每个孩子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责编/王志远 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