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上的青春印记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雄的颂歌
  
  上世纪50至70年代是一段崇尚英雄的火红岁月。
  什么样的人是英雄?电影《英雄儿女》应该给出了标准答案。大凡40岁开外的人眼前定会浮现出片中王成手持爆破筒,从战壕中一跃而出的英雄形象,耳边也一定会响起那首曲调激昂的《英雄赞歌》。“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的形象,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的标杆,也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形象的代表。
  对刚刚解放的中国而言,电影以其高度形象化的特点,承担着阐释中国社会走向,完成大众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的使命。因此,当时电影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而非娱乐观众。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中国电影中主要通过塑造青年革命英雄形象和劳动模范形象来规范以青年为主体的社会大众,为人们提供一个个学习和效仿榜样,利用形象的示范作用和精神感召力来完成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
  那个年代青年革命英雄形象不外乎以下几种:一种是如杨子荣(《林海雪原》)、江姐(《烈火中永生》)、卢嘉川(《青春之歌》)、洪常青(《红色娘子军》)等在电影开始时就已经成为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青年英雄,他们更多地作为精神和意志的象征,他们的形象几近完美。另一种是如吴琼花(《红色娘子军》)、林道静(《青春之歌》)等,性格或思想上有着缺点,但最终从农民、小资产阶级成长为革命战士。
  从普通人变成军人英雄,在部队大熔炉里的思想指引和磨练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电影的重要题材之一。年轻的英雄需要一个语重心长的“父亲”角色,一般是一脸正气的政委或指导员。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如王成(《英雄儿女》)、董存瑞(《董存瑞》)、刘胡兰(《刘胡兰》)、赵一曼(《赵曼》)等大概如此。他们从普通百姓成长为合格战士,又从普通战士升华为英雄的经历更是成为激励普通民众努力奋进的航标灯。
  这些战争片几乎都以抗日战争时期或者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为主角,唱响了对英雄的颂歌。那时银幕上的青年人形象折射出这样一种英雄审美模式:这些战争片中的英雄人物都是无比坚韧,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在敌人面前从不屈服,他们可谓是神,而不是人。这种对战争英雄的美学塑造开启了新中国战争电影英雄审美模式的一扇大门,对一代一代青年人世界观的形成及人生道路的选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向往未来的激情
  
  如果说五六十年代荧屏上的青年人是英雄主义的完美化身,进入80年代,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中的青年人则从神落地为人,担当起渴望未来美好生活的改革先行者的重任。
  进入新时期后,借助思想的解放,文化上的启蒙主义与艺术上的现代主义交汇并容,影视剧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青年形象表现人性成为电影回归生活、还原艺术的主旨之一。英雄依然受到欢迎与崇拜,但已经开始回归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化。
  同样是军旅题材,《高山下的花环》中就出现了三种性格迥异的英雄人物:连长梁三喜英勇善战,直到牺牲却依然怀揣老家的欠账单;赵蒙生原意是来部队上镀镀金,却在战火中得到灵魂的洗礼:靳开来爱发牢骚,最后为战友冒险取水而踏雷牺牲。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与人们心目中传统概念上的英雄迥然不同。
  80年代初中期,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对新时期文艺的要求,此时的青年人在经历了“文革”前后两个时期,对国家和人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渴望国家的繁荣富强,体现出一种激流勇进的精神。电视剧方面,《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解净、刘思佳,不安于现状,是具有叛逆精神的改革者形象。《新星》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李向南,是锐意进取的改革者的化身……这些方面具有普通人的人格特点,一方面又具有超出普通人的胆识和能力的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从理想化的英雄到普通人的过渡。
  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权威被解构,精英文化被大众文化取而代之。社会政治、经济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青年形象开始趋于多元化。
  
  亮出年轻的护照
  
  1990年,一部影响了一代人的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在全国播出了,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校园青春剧。该剧因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学生活,准确地把握了青少年心理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又因触及现实,反映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心态,以及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而牵动了各种年龄层次观众的心。
  “你以为这是故事,那么你错了;你以为这是生活,那么我错了;这是综合成百上千个十六岁孩子的经历编织的一曲歌、—首诗、一个梦!”
  这是《十六岁的花季》的开篇语,温婉含蓄却又不失奔放,任何一颗年轻的心都会被它感染。剧中的人物更是具备了以前的年轻人所没有的强烈个性:个性率真的白雪,帅气又有才华的袁野,热情而又调皮的韩小乐……对于70年代或者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十六岁的花季》是真正代表了当时中学校园生活和青春思潮的一部标志性电视剧,当年盛况空前的播出至今尚历历在目。
  该剧播出后剧组收到7000多封群众来信和几百张卡片,许多中学生孩子们向演职人员倾诉着心里话。各地报刊发表近百篇消息、评论,在全国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此后,几乎每年的寒、暑假该剧都在全国各电视台重播,每次播出剧组都会陆续收到各地来信。也就是这部电视剧,让“花季”这个词成为十五六岁青少年的专用代名词。
  
  偶像时代的开启
  
  进入新世纪,青春影视剧异军突起。面对生活和职场的多重压力,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努力用自己的热情在感悟生活。
  2007年,一部电视剧《奋斗》红遍全国,它描述的是一群80后的大学毕业生在都市中迷惘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剧中的米莱是一个对爱情执着,敢爱敢恨,但心地善良的女孩。这样的性格征服了很多观众,让很多观众喜欢上这个角色。米莱并非一个软弱的女孩,她是一个完全乐天派的人,而且兼具心地善良。米莱对所有朋友,不管是富的、穷的、对自己好的、伤害过自己的,全都一视同仁施以援手。
  随着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过去,第一批80后已经迈入30岁的人生门槛,以往围绕80后的大都是早恋、溺爱、学业等话题,如今也渐渐转移到实际生活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上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80后们终于长大成熟,跨入了成人世界。《奋斗》反映了80后在事业、婚姻、生活当中遇到的种种不顺,也让我们看到了80后在人生道路中收获的第一笔实际经验。无论你是还在校园踌躇满志的80后,还是在社会中打拼已久的职场达人,80后们的成人之路注定只有“奋斗”这一条。
  “奋斗”之路一旦开启,职场就注定成为影视剧的热点地带。2010年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几乎占据了全国的荧屏,讲述了都市白领杜拉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一个企业的高管的故事,被誉为白领女性的职场宝典,一时间,职场青年白领间出现了“谁人不识杜拉拉”的热潮。
  2011年初,一部《美丽的山茶花》在国内各大高校上映,新时期青年志愿者的形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该片文艺气息浓厚,将视角关注在中国农村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上。短短两个小时,一个纯净感人的大学生志愿者故事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越来越多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青年人正在走向他们陌生的天地,挥洒自己美丽的青春。
  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和青年人日趋分化的21世纪,影视中的青年人形象也会日趋多元化,超女、体育明星、IT潮人等等崭新的青年人形象占据了荧屏。或许某一两个青年形象影响一代青年人的现象在短时期内不会再出现,但青年形象的打造仍然是主流意识形态不可或缺的舆论宣传手段。正如诗人朗费罗所言青年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
其他文献
琉璃亦被称为“瑠璃”、“流离”,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琉璃色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构件,在古代重要的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中都可以发现琉璃的影子。  博山区地处山东省淄博市西南端,因其千年的琉璃生产史而扬名中外。2006年9月21日,博山被中國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为“中
期刊
临沂温州服装鞋帽批发市场偌大的服装商城里,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个从事服装销售的摊位。看守摊位的大都是数不清的年轻姑娘。她们画着靓丽的妆,衣着或前衛、或另类,性格开朗而独立。她们既是卖家又是模特,在10余平方米的小店里,张扬着自己的青春。  24岁的刘雨就是她们当中的一位女店员,在嘈杂的服装市场为店主看店卖服装。刘雨是一个典型的外来打工妹,来临沂7个月了,因为乐观开朗,被周围朋友们昵称为“小雨”。小雨
期刊
爱丁堡位于苏格兰东海岸入海口,雄踞于延绵的火山灰和岩石峭壁上,与大部分欧洲城市相比,爱丁堡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南部低地的中心,也是苏格兰的首都,充满了苏格兰独特的魅力。一位作家曾称赞道“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称为王国首屈一指的地方,没有比这里更高贵迷人的景色”。市中心分为两部分旧城由世界著名的城堡占据,周围环绕的优美的鹅卵石甬道把苏格兰的过去和现在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城是幽雅杰出的乔治亚设计风格。这座城
期刊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的富人们对以“L”字开头的奢侈品牌都很热衷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兰博基尼(Lamborghini)、卢浮(theLouvre)和拉菲(Lafite)。不过这只是句玩笑话,碰巧这些耳熟能详的奢侈品牌都是以字母L开头而已。事实上,不论以何种字母开头,也不论你是来自欧洲,还是来自别的发达国家,诸如此类的品牌几乎都存中国找到了第二春。  存取悦中国“金主”的道路上,各
期刊
一味地“沉迷”在文字和语言里面,对文字的锤炼打造和摸索的结果,就是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职业作家。随着非凡的文字连缀能力的形成,其职业技巧会越来越高,杜撰本领越来越大。一切将变得容易,创作似乎是伸手可及的事情。一种职业作家才有的生活习惯与氛围,从此将把他层层包裹起来。可是如果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里闷得太久,闷得透不出气来,又会“发馊”。  作家写久了,词汇很多,脑子里还没有想出东西来,笔一落纸就可以“生
期刊
巍巍大汉帝国,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2007年山东东平县出土的批彩色壁画墓,就是这些财富中一颗闪亮的珍珠。  东平,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是在两汉时期兴盛一时,地属东平国,现境内有大量汉代文化遗存,目前发现遗址52处、墓地42处,集中在汉东平国都城周围。汉代墓葬有石椁墓、砖室墓、石室墓等多种样式,多次发现汉代壁画墓,证明东平在汉代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流行在墓室中装饰壁画的风俗。 
期刊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从中能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灵魂样貌。提起青岛的博物馆,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青岛博物馆、海军博物馆这些历史悠久、声名在外的“大眼睛”。实际上,青岛还有许多值得细品的“点睛”博物馆一一这一个个别有味道的灵动秀“眼”,或专业或特色,让人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青岛、认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虽然它们的知名度尚未飞升,但却不乏瑰丽神奇、妙趣横生之处。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即
期刊
自从进入商业时代,新兴词汇如雨后春笋般批量生产,如天女散花般大量传播,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目不暇接也要接,不接是不行的,不接就“Out”了,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好吧,那就愉快或者无奈地接受各种新兴词汇吧。于是,大家在酒桌上,在文章里,几乎在任何需要“表达”的场合,中西词汇混合着说,新老词汇搭配着用,好一派“混搭”风光。  混搭也是一个新兴的中文词汇。據说,它脱胎于英文Mix and Match,
期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漫步中国太阳城——德州,次第林立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绚烂多姿的公园景观……一幅幅令人心醉的靓丽和谐新画卷展现眼前。这是德州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是德州城市建设的累累硕果。近几年来,德州市新建、改造30多条道路、10多座桥梁,全面开展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功能明显提升。在城市建设的大潮中,活跃着一支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队伍——德州市财政评审。
期刊
青春接力,接力中国!  90年前,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充当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开辟了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基。  60年前,无数青年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热潮,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工作,用热血与汗水完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积累。  30年前,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一代青年在世界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带来30年经济的突飞猛进,令世界刮目相看。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