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的富人们对以“L”字开头的奢侈品牌都很热衷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兰博基尼(Lamborghini)、卢浮(theLouvre)和拉菲(Lafite)。不过这只是句玩笑话,碰巧这些耳熟能详的奢侈品牌都是以字母L开头而已。事实上,不论以何种字母开头,也不论你是来自欧洲,还是来自别的发达国家,诸如此类的品牌几乎都存中国找到了第二春。
存取悦中国“金主”的道路上,各大国际品牌“前赴后继”地推陈出新,为了让中国消费者找到情感依托,今年秋冬季,一些草根的中国元素被运用在了奢侈品的设计中,CK推出黑布鞋、YSL推出旗袍、PRADA则索性推出了健美裤。可以预见的是,只要中国的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追捧还未到尽头,各大国际品牌的“中国梦”便不会停歇,如果有一天LV推出“解放鞋”,您下万记得要保持淡定。
给力的“北京镑”
2011年4月20号清晨,海南三亚的宁静被免税店前如潮的人海所打破,海南岛成为继日本>中绳岛、韩国济州岛、台湾妈祖及金门两岛之后第四个离岛免税地。来自山东的章文琪小姐很幸运地在排队的人流中占据了个比较靠前的位置。“我看中了CD的一款真我古龙水,这里的标价是750元,而外面买的话要1270元。”章小姐兴致勃勃地与后面的朋友交流着抢购经验:“前几天已经过来选好了,还有一件3000多元的BuRBERRY皮夹,只等开门后直接进去付款就行了。”
“店里客流已超出负荷,欢迎您择日来选购……”随着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正式实施,上面这句话成为三亚免税店店内广播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但~午就突破7000人的人流让三亚免税店疲于应付,店内广播—直重复“劝离”通知,而在LV等众多名牌店前,开门仅6分钟便拉起红色警戒线,开始限制游客分批进场。
没有错!上面讲的不是人们在抢购冬白菜的场景,里面所销售的都是些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奢侈消费品,尽管它们已经比市面上要便宜30%。
不仅是在国内的免税店,即使在欧美的一些奢侈品销售街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淡定地拿出一张张银行卡,像在饭店里点一盘鱼香肉丝那样从容不迫地买走一件又一件的LV和GUCCI。
在世界奢侈品销售中心之一的伦敦,从上世纪初开始,美国人、阿拉伯人、日本人以及印度和俄罗斯新富们成批出现在这里,而现在伦敦正想尽办法吸引中国人。为了迎接中国顾客,伦敦的不少商店已经雇佣了会说中国话的店员,帮助顾客挑选商品、付款。伦敦最著名的几家百货公司先后开通使用中国银联卡,更是促进了中国游客的消费。由于中国顾客太多,有目击者称,现场就像是个“中国大市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富有的中国游客在英国今年初的打折促销季中消费的奢侈品高达10亿英镑。由于中国顾客消费能力很强,英国媒体基于“英镑”的概念创造了个新名词——“北京镑”,即为中国人所花的英镑。“北京镑”所消费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奢侈品预计将会占整个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奢侈品消费的领跑者
2011年5月,贝恩顾问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生产者协会合作发布了半年度奢侈品市场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将达到1850亿欧元,如果将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购买力计算在内,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6月9日,中国贸促会和世界奢侈品协会联合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奢侈品贸易委员会。世界奢侈品协会同时发布2011最新报告,去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占全球份额的1/4。世界公认的项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预计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中国连续度过元旦、春节、情人节消费旺季时,就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当欧洲人在不断目睹破产事件发生的时候,中国市场却在以越来越热烈的姿态欢迎这些欧洲品牌。在2011年度的上海车展上,5号馆内炫目的展车在继续强化和推高这种热情。兰博基尼利用上海车展推出一款特别版跑车,这种为纪念意大利统一150周年,全球限量发售150辆的超级玩具价格达到了500万人民币,并在第一天就迎来中国客户的订单,而兰博基尼高层也乐观地表示,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兰博基尼的全球第大市场。
2011年以来,奢侈品大牌LV、BURBERRY、TOD公布的销售数据均超过了市场预期。中国消费者已经超过韩国、日本和美国,成为LV的顶级客户之一。而来自全球高档奢侈品历峰集团的财务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占历峰集团全球总销售的20%,加上在全球各地的采购总额,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量则占其全球销量的四成。
仅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一向提倡节俭的中国人在奢侈品上消费能力不仅震惊了世界,是否也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想象?
奢侈品VS必需品
究竟什么是奢侈品,在历史上人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拉丁文说:奢侈品Luxus来源于Lux(即“光”)。奢侈品就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奢侈品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
在康乾时期的中国,奢侈品就是宋元书画大家们流传下来的一幅飘逸洒脱的墨宝真迹;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一件印有暗格的呢子大衣就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奢侈品;而彩色电视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就是千万家庭最想得到的“大件”;到了2004年,北京,价值888万的宾利728加长型跑车,镶有88颗钻石的劳力士手表,价值连城的古董……这些老百姓难以企及的东西重写了奢侈品的定义。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在则在《奢侈病:无节制挥霍时代的金钱与幸福》中说,“对于有些人来说奢侈品可能是一辆500万元的劳斯莱斯;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一份500元的哈根达斯”而“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米瑟斯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则认为:“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这种渴望或许是作为社会的人都会萌发于心,但并非任何一个人都能消费得起。因此,在消费欲望与购买能力之间形成一道沟壑。正因为有这样一条鸿沟摆在大众面前,富豪才有大肆挥霍置办名车、豪宅以炫耀财富的土壤,也才有为了购入一款心仪的LV包包甘愿连续两个月吃泡面攒钱的小白领。
尽管奢侈品一直难逃“贪欲、挥霍、浪费”的骂名,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它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高档消费行为,同时代表着一种个人品位的提升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全球最大的市場研究机构之一TNS发布的最新奢侈品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部分中产阶层对于奢侈品抱有“相当积极”的态度。
正如许多学者所言,尽管每每提及“奢侈品消费”,很多人会认为它代表的是“昂贵、华而不实”的意思,含有贬义,但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是无法阻止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市场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在提倡理性消费的同时,更要提倡人们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奢侈品消费。奢侈品消费在与中国市场进行融合时,会自然地本土化。这个本土化不是指制造的本土化,而是指价格、设计和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形成中国的奢侈品文化。这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合理的引导。
编辑/杜启洪
存取悦中国“金主”的道路上,各大国际品牌“前赴后继”地推陈出新,为了让中国消费者找到情感依托,今年秋冬季,一些草根的中国元素被运用在了奢侈品的设计中,CK推出黑布鞋、YSL推出旗袍、PRADA则索性推出了健美裤。可以预见的是,只要中国的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追捧还未到尽头,各大国际品牌的“中国梦”便不会停歇,如果有一天LV推出“解放鞋”,您下万记得要保持淡定。
给力的“北京镑”
2011年4月20号清晨,海南三亚的宁静被免税店前如潮的人海所打破,海南岛成为继日本>中绳岛、韩国济州岛、台湾妈祖及金门两岛之后第四个离岛免税地。来自山东的章文琪小姐很幸运地在排队的人流中占据了个比较靠前的位置。“我看中了CD的一款真我古龙水,这里的标价是750元,而外面买的话要1270元。”章小姐兴致勃勃地与后面的朋友交流着抢购经验:“前几天已经过来选好了,还有一件3000多元的BuRBERRY皮夹,只等开门后直接进去付款就行了。”
“店里客流已超出负荷,欢迎您择日来选购……”随着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正式实施,上面这句话成为三亚免税店店内广播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但~午就突破7000人的人流让三亚免税店疲于应付,店内广播—直重复“劝离”通知,而在LV等众多名牌店前,开门仅6分钟便拉起红色警戒线,开始限制游客分批进场。
没有错!上面讲的不是人们在抢购冬白菜的场景,里面所销售的都是些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奢侈消费品,尽管它们已经比市面上要便宜30%。
不仅是在国内的免税店,即使在欧美的一些奢侈品销售街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淡定地拿出一张张银行卡,像在饭店里点一盘鱼香肉丝那样从容不迫地买走一件又一件的LV和GUCCI。
在世界奢侈品销售中心之一的伦敦,从上世纪初开始,美国人、阿拉伯人、日本人以及印度和俄罗斯新富们成批出现在这里,而现在伦敦正想尽办法吸引中国人。为了迎接中国顾客,伦敦的不少商店已经雇佣了会说中国话的店员,帮助顾客挑选商品、付款。伦敦最著名的几家百货公司先后开通使用中国银联卡,更是促进了中国游客的消费。由于中国顾客太多,有目击者称,现场就像是个“中国大市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富有的中国游客在英国今年初的打折促销季中消费的奢侈品高达10亿英镑。由于中国顾客消费能力很强,英国媒体基于“英镑”的概念创造了个新名词——“北京镑”,即为中国人所花的英镑。“北京镑”所消费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奢侈品预计将会占整个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奢侈品消费的领跑者
2011年5月,贝恩顾问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生产者协会合作发布了半年度奢侈品市场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将达到1850亿欧元,如果将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购买力计算在内,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6月9日,中国贸促会和世界奢侈品协会联合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奢侈品贸易委员会。世界奢侈品协会同时发布2011最新报告,去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占全球份额的1/4。世界公认的项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预计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中国连续度过元旦、春节、情人节消费旺季时,就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当欧洲人在不断目睹破产事件发生的时候,中国市场却在以越来越热烈的姿态欢迎这些欧洲品牌。在2011年度的上海车展上,5号馆内炫目的展车在继续强化和推高这种热情。兰博基尼利用上海车展推出一款特别版跑车,这种为纪念意大利统一150周年,全球限量发售150辆的超级玩具价格达到了500万人民币,并在第一天就迎来中国客户的订单,而兰博基尼高层也乐观地表示,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兰博基尼的全球第大市场。
2011年以来,奢侈品大牌LV、BURBERRY、TOD公布的销售数据均超过了市场预期。中国消费者已经超过韩国、日本和美国,成为LV的顶级客户之一。而来自全球高档奢侈品历峰集团的财务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占历峰集团全球总销售的20%,加上在全球各地的采购总额,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量则占其全球销量的四成。
仅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一向提倡节俭的中国人在奢侈品上消费能力不仅震惊了世界,是否也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想象?
奢侈品VS必需品
究竟什么是奢侈品,在历史上人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拉丁文说:奢侈品Luxus来源于Lux(即“光”)。奢侈品就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奢侈品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
在康乾时期的中国,奢侈品就是宋元书画大家们流传下来的一幅飘逸洒脱的墨宝真迹;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一件印有暗格的呢子大衣就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奢侈品;而彩色电视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就是千万家庭最想得到的“大件”;到了2004年,北京,价值888万的宾利728加长型跑车,镶有88颗钻石的劳力士手表,价值连城的古董……这些老百姓难以企及的东西重写了奢侈品的定义。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在则在《奢侈病:无节制挥霍时代的金钱与幸福》中说,“对于有些人来说奢侈品可能是一辆500万元的劳斯莱斯;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一份500元的哈根达斯”而“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米瑟斯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则认为:“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这种渴望或许是作为社会的人都会萌发于心,但并非任何一个人都能消费得起。因此,在消费欲望与购买能力之间形成一道沟壑。正因为有这样一条鸿沟摆在大众面前,富豪才有大肆挥霍置办名车、豪宅以炫耀财富的土壤,也才有为了购入一款心仪的LV包包甘愿连续两个月吃泡面攒钱的小白领。
尽管奢侈品一直难逃“贪欲、挥霍、浪费”的骂名,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它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高档消费行为,同时代表着一种个人品位的提升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全球最大的市場研究机构之一TNS发布的最新奢侈品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部分中产阶层对于奢侈品抱有“相当积极”的态度。
正如许多学者所言,尽管每每提及“奢侈品消费”,很多人会认为它代表的是“昂贵、华而不实”的意思,含有贬义,但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是无法阻止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市场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在提倡理性消费的同时,更要提倡人们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奢侈品消费。奢侈品消费在与中国市场进行融合时,会自然地本土化。这个本土化不是指制造的本土化,而是指价格、设计和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形成中国的奢侈品文化。这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合理的引导。
编辑/杜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