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它关系到教育公平是否真正落实,是做到精准扶贫的关键。
关键词: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层次分析法
一、 国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
西方國家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理念目前最为流行的有两种:一种是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的“受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另外一种是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教育成本分担”理念。因各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资助模式,下面就西欧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作简单介绍,以便参考。
(一) 西欧模式
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阶段最为流行的是“免费高等教育 助学金资助模式”。当时有50多个国家实行这个模式,包括英国、苏联,这种模式不需要进行贫困生认定,国家无偿为学生提供学费和部分生活费。
(二) 日本模式
日本一直实行上大学需缴费,但可以进行助学贷款,根据学生情况贷款分两种:一种是一般贷款,另一种是特别贷款。接受贷款的学生不要贷款利息,毕业后分期还款。这种模式要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业成绩进行考核认定。
(三) 美国模式
美国是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采用的是混合式资助模式,即国家直接补助和助学贷款,这个与我们目前的资助模式一样。由于美国有发达的税收管理制度,相关机构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所在家庭的收入经济状况,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家庭的经济情况,便于对贫困生进行认定。
二、 目前我校贫困生认定的情况
我校贫困生的认定主要采取生源地调查认证与学校自身认证相结合。入学前,每位学生通知书中都会夹带一份《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较为贫困需要资助的同学可根据真实情况填写自己的信息并到乡镇民政部门、城市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开具贫困证明,写明家庭成员状况、收入、支出及生活现状等。生源地证明能较为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现状以及生活水平,但缺少监督,可信性相对不高,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生源地证明主要作为参考,更主要的通过学校自身的认证。
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主要由资助委员会和各班班委会共同完成。资助委员会由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的校资助委员会和院系资助委员会共同组成,由专门的老师负责。通常的贫困生认定程序为“个人申请→班委推荐→班主任审核→资助辅导员审查→上报资助中心审查→校资助委员会审批”,之后建立贫困生档案,以备随时调出查看。“个人申请”通常在开学初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随后上报到班委,班委根据本班情况统筹安排将名单报给班主任,班主任找班里的每个申请人进行谈话了解真实情况,包括平时的衣食住行等在校期间的日常消费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同时要求被谈话的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随后与资助辅导员、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最终敲定。整个过程需要2~3周,如此掌握的信息相对精确,了解学生最新情况充实贫困档案。同时资助信息网与资助包的建立与推广使信息更完善更准确,老师与学生助理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提高反应时间和速度,更准确地去判定。
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目前,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存在片面性
以我校为例,每年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都会收到《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学生在来校报到前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如实填好,到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报到时带来学校。老生在国庆放假时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如实填好,盖章后带来学校,这就是政府方面的认证。客观上说,这个认证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困难程度。因为学生居住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一般都会为学生签章。所以就凭学生一张盖有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应该质疑的。
同样在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上也存在着不合理性,在《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上,在民主评议栏分了四个等级: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家庭经济不困难。首先,评议小组在评定困难等级时没有一个标准,一般都是由班主任、辅导员、班委会成员组成的评议小组进行评定。但是,笔者从多次进行困难生评定发现,那些人缘好,性格开朗,特别是学生干部容易获得评定小组的认可。相反,那些家庭经济确实特别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得不到同学的认可。还有个别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申请,这样一来,认定结果就存在偏差,评定等级就不公平。
(二)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存在重“优”不重“贫”现象
高等学校资助体系中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奖助学金的评定细则中,除了对于成绩有着严格的硬性要求之外,对于大学生的在校表现、特长等亦有着明确要求,只有综合表现都很好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理论上讲,高等学校的这些奖助学金评选要求确实是在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这些要求绝对无可厚非。然而,在资助工作的实践中,这些细则使得绝大多数的贫困生很难达到。因为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当地教育水平的局限,他们在学业和业余特长方面有着“先天”的劣势。
四、 高校贫困生模糊综合认定方法的数学描述
(一) 建立因素集、考核集和评定集
五、 贫困生认定软件系统的应用
为了提高贫困生认定效率,我们运用VB语言开发了贫困生认定软件系统。实现过程:1. 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参评人的表1贫困生指标体系“个人情况B2”中4个人因素,对应评定表确定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不困难4个等级中的一个评定。2. 学院评定委员会根据学生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对参评人的表1贫困生指标体系“个人情况B1”中4个因素,对应评定表确定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不困难4个等级中的一个评定。3. 将评定结果以矩阵形式录入到系统中,系统将进行运算,运算结果将自动保存到系统中。
六、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制度的对策
虽然运用了模糊综合认定方法和认定软件对贫困生进行等级认定,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在变化的,就会出现不同学生导致他贫困的因素权重不同,在计算时就会出现权重偏差,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人为的监督,进行核查,对故意作假的学生建立惩罚机制,对认定结果要建立复查机制。
总之,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以后开展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坚信因为暂时困难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会在将来创造一片天地,并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陈礼仁,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层次分析法
一、 国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
西方國家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理念目前最为流行的有两种:一种是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的“受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另外一种是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教育成本分担”理念。因各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资助模式,下面就西欧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作简单介绍,以便参考。
(一) 西欧模式
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阶段最为流行的是“免费高等教育 助学金资助模式”。当时有50多个国家实行这个模式,包括英国、苏联,这种模式不需要进行贫困生认定,国家无偿为学生提供学费和部分生活费。
(二) 日本模式
日本一直实行上大学需缴费,但可以进行助学贷款,根据学生情况贷款分两种:一种是一般贷款,另一种是特别贷款。接受贷款的学生不要贷款利息,毕业后分期还款。这种模式要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业成绩进行考核认定。
(三) 美国模式
美国是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采用的是混合式资助模式,即国家直接补助和助学贷款,这个与我们目前的资助模式一样。由于美国有发达的税收管理制度,相关机构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所在家庭的收入经济状况,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家庭的经济情况,便于对贫困生进行认定。
二、 目前我校贫困生认定的情况
我校贫困生的认定主要采取生源地调查认证与学校自身认证相结合。入学前,每位学生通知书中都会夹带一份《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较为贫困需要资助的同学可根据真实情况填写自己的信息并到乡镇民政部门、城市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开具贫困证明,写明家庭成员状况、收入、支出及生活现状等。生源地证明能较为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现状以及生活水平,但缺少监督,可信性相对不高,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生源地证明主要作为参考,更主要的通过学校自身的认证。
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主要由资助委员会和各班班委会共同完成。资助委员会由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的校资助委员会和院系资助委员会共同组成,由专门的老师负责。通常的贫困生认定程序为“个人申请→班委推荐→班主任审核→资助辅导员审查→上报资助中心审查→校资助委员会审批”,之后建立贫困生档案,以备随时调出查看。“个人申请”通常在开学初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随后上报到班委,班委根据本班情况统筹安排将名单报给班主任,班主任找班里的每个申请人进行谈话了解真实情况,包括平时的衣食住行等在校期间的日常消费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同时要求被谈话的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随后与资助辅导员、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最终敲定。整个过程需要2~3周,如此掌握的信息相对精确,了解学生最新情况充实贫困档案。同时资助信息网与资助包的建立与推广使信息更完善更准确,老师与学生助理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提高反应时间和速度,更准确地去判定。
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目前,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存在片面性
以我校为例,每年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都会收到《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学生在来校报到前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如实填好,到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报到时带来学校。老生在国庆放假时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如实填好,盖章后带来学校,这就是政府方面的认证。客观上说,这个认证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困难程度。因为学生居住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一般都会为学生签章。所以就凭学生一张盖有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应该质疑的。
同样在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上也存在着不合理性,在《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上,在民主评议栏分了四个等级: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家庭经济不困难。首先,评议小组在评定困难等级时没有一个标准,一般都是由班主任、辅导员、班委会成员组成的评议小组进行评定。但是,笔者从多次进行困难生评定发现,那些人缘好,性格开朗,特别是学生干部容易获得评定小组的认可。相反,那些家庭经济确实特别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得不到同学的认可。还有个别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申请,这样一来,认定结果就存在偏差,评定等级就不公平。
(二)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存在重“优”不重“贫”现象
高等学校资助体系中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奖助学金的评定细则中,除了对于成绩有着严格的硬性要求之外,对于大学生的在校表现、特长等亦有着明确要求,只有综合表现都很好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理论上讲,高等学校的这些奖助学金评选要求确实是在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这些要求绝对无可厚非。然而,在资助工作的实践中,这些细则使得绝大多数的贫困生很难达到。因为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当地教育水平的局限,他们在学业和业余特长方面有着“先天”的劣势。
四、 高校贫困生模糊综合认定方法的数学描述
(一) 建立因素集、考核集和评定集
五、 贫困生认定软件系统的应用
为了提高贫困生认定效率,我们运用VB语言开发了贫困生认定软件系统。实现过程:1. 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参评人的表1贫困生指标体系“个人情况B2”中4个人因素,对应评定表确定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不困难4个等级中的一个评定。2. 学院评定委员会根据学生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对参评人的表1贫困生指标体系“个人情况B1”中4个因素,对应评定表确定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不困难4个等级中的一个评定。3. 将评定结果以矩阵形式录入到系统中,系统将进行运算,运算结果将自动保存到系统中。
六、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制度的对策
虽然运用了模糊综合认定方法和认定软件对贫困生进行等级认定,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在变化的,就会出现不同学生导致他贫困的因素权重不同,在计算时就会出现权重偏差,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人为的监督,进行核查,对故意作假的学生建立惩罚机制,对认定结果要建立复查机制。
总之,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以后开展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坚信因为暂时困难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会在将来创造一片天地,并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陈礼仁,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