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导入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师生凭借教材进行的最初的信息交流,是使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必要铺垫。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这一课堂环节,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教师导入得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起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渲染导入
  情感渲染导入是指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情感渲染导入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以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生活情境和教材情境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尽快融入文本,走进文本。例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
  师:1934年7月4日,一颗科学巨星的陨落,全世界都为之悲痛。(加重语气)她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她为科学事业、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就是著名的化学家——居里夫人!(语速稍慢,再次加重语气)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的那一刻起就名满寰宇、流芳于世,迄今已有百年。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刊出了梁衡所写的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发表后好评如潮,被上百家报刊转载。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这么受读者青睐呢?到底怎样的美丽才能跨越百年呢?(两个问句语速稍慢加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科学巨星,去感受居里夫人永恒的精神!请大家读课题。
  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题。
  评价: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感染了学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背景介绍导入
  背景介绍导入是指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师生先就课文的背景资料进行交流。课文的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师生把握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创作背景等。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对这些内容介绍得较少。对于那些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或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课文,由于缺少对课文背景资料的认识,学生阅读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对背景进行介绍导入,能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感知,从而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蕴涵的情意。例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师:在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屏幕出示文字,师诵读):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
  (读后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吗?
  生:(通过预习,有的学生答出)季羡林。
  师:对,就是季羡林。(投影出示季羡林先生的照片)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季羡林的作品(出示季羡林作品的封面)。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人们称为“学术泰斗”。1935年,季羡林经清华大学推荐,远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求学,1946年回国。1980年,阔别三十多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老先生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学生齐读课题。
  评价:世上无“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也是如此。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而且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恰当地使用这些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
  三、温故知新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对已学且与新知有关内容的回顾导入新课,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采用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桥》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吗?
  生:记得。
  师:那篇课文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呢?
  生:讲的是台湾的一名青年给大陆的患白血病的青年捐献骨髓的事情。
  师:是的,大陆与台湾人民用骨肉亲情架起来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大陆青年走向生的希望。这样的“感情”之桥、“精神”之桥还有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桥》,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体会,“它”为什么是一座让人荡气回肠的“桥”。(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评价:教师抓住学生学过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即将学习的《桥》这两篇课文的相同点,让学生在学习之初,既回顾了已学的课文,又初步感受到了新课的课题有着深刻的含义。
  在学习同一类型的文章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回顾文章的写法和阅读方法,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鸟的天堂》和《火烧云》两片课文都运用了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表达方式,都可以采用边读文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当学习完本组第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通过复习写法和学法,将学生引入第二篇课文的学习。
  总之,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师应不断摸索、探究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师生互动 主体地位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热爱学习。在教学方法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症状进行证候学分类,以此归纳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当中互动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将100名产妇按照随机分配的结果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随机各分配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多有这样的经验,看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首先是题目或书名、封面吸引了自己:
中国画是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精髓,也展示着中国的发展变迁.将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可以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深化中国画创作的价值,
自实行新课标以来,全国语文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巴班斯基、波兰尼、叶澜、布鲁姆……这些名字充斥于各种资料、论文和我们的视野中,令人眼花缭乱。于是,第一线的教师被组织起来,观摩、学习、取经、研讨,回来后,依样画葫芦,语文课堂越发热闹,讨论、辩论、唱歌、跳舞、演戏、画画……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各种形式不一而足。在“繁荣”背后,我们尴尬地发现:语文课堂热闹了
摘 要: 在课堂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问题意识,为进一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深化素质教育,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方向的转变,熟悉并对语文课本产生较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创设比较特别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新鲜事物的愿望。本文对如何构建情境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情境课堂 学习兴趣 导入式教学  引言  构建情境课堂是随着我
“廉政”一词,一指廉洁的政府;二指为政廉洁。廉洁,则是指公正、无私,不受贿,不贪污。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真正的、彻底的廉政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以公有
摘 要: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学生多感官;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教学方法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
摘 要: 语文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出灵动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的思维要活起来,师生情绪要活起来,教师的教法要活起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搞活课堂  笔者近期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课堂上喜欢发言的学生少得可怜,能与老师交流互动甚至辩论的更是凤毛麟角。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或是低头不语,或是张口结舌,答非所问。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