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樣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为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识、行为、情感、能力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随着校园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人们需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新的审视。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一项根本任务。实践证明,校园文化以其具有的普遍性、群众性、科学性、发展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载体支持、激励感召、渗透教育、促进发展、环境熏陶等作用,为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载体支持。
应该说,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有很多,研究和实践证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营造科学的育人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近几年来,团中央倡导全国高校组织学生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教文卫体”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等,激发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事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使他们掌握更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技能和本领,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全面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大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
在校园品牌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活动是最具活力、表现力的因素,通过品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其次,通过校内外具有崇高威望、在学术上有深厚造诣、在教学上有独特风格和艺术的教学名师、“学业导师”、“人生导师”去教育引导和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以发展和释放。
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功利化
在高校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高校办学规范的发展速度,校园文化应有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这造成在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中,注重体现时代特色而忽视对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理念的写真;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严谨规范有余、人文关怀不足;在行为文化建设中失去精神依托,形式化严重。各类校园文化无法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大学精神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精神引导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泛化
校园文化是有灵魂的,其灵魂就是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表面上传递的是文化,实际上传递的是一种精神。缺乏校园精神的各类活动也只能喧哗一时,无法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培育的人才有灵魂,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当前人们质疑高校培养的人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灵魂,校园文化被泛化是重要原因。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校园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有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全校一盘棋,分步实施,分阶段落实,步步推进。当前校园文化育人做的一切工作,搞的一切活动,给人感觉是走一步看一步,比较零散,缺少系统性。这樣必然导致校园文化育人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有效机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
建立健全校园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是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根本保证,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作用。校园文化育人机制不健全,具有普遍性。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发扬光大,同时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校园文化育人不断规范化、不断制度化、不断科学化,从而使育人效果进一步凸显。
(二)加强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在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授一门课程时,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同时还会对学生产生3种影响:一是教师自身形象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二是通过课程学习专业知识时,学生在思维方法上所受到的影响,这主要通过教师的释疑解惑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三是讲好每一门学科对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影响,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把每一堂课都可看作是校园文化的“无声讲授”和“潜在课程”,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课堂”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应当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热情,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建设主体的群体文化,应充分调动他们在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多提供舞台,使教师能有机会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拉近他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应努力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强化育人意识和提升育人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应主动、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作为接受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受益客体,应充分吸收校园文化成果中的精华,使这成为自己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识、行为、情感、能力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随着校园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人们需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新的审视。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一项根本任务。实践证明,校园文化以其具有的普遍性、群众性、科学性、发展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载体支持、激励感召、渗透教育、促进发展、环境熏陶等作用,为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载体支持。
应该说,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有很多,研究和实践证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营造科学的育人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近几年来,团中央倡导全国高校组织学生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教文卫体”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等,激发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事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使他们掌握更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技能和本领,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全面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大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
在校园品牌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活动是最具活力、表现力的因素,通过品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其次,通过校内外具有崇高威望、在学术上有深厚造诣、在教学上有独特风格和艺术的教学名师、“学业导师”、“人生导师”去教育引导和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以发展和释放。
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功利化
在高校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高校办学规范的发展速度,校园文化应有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这造成在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中,注重体现时代特色而忽视对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理念的写真;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严谨规范有余、人文关怀不足;在行为文化建设中失去精神依托,形式化严重。各类校园文化无法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大学精神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精神引导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泛化
校园文化是有灵魂的,其灵魂就是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表面上传递的是文化,实际上传递的是一种精神。缺乏校园精神的各类活动也只能喧哗一时,无法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培育的人才有灵魂,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当前人们质疑高校培养的人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灵魂,校园文化被泛化是重要原因。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校园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有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全校一盘棋,分步实施,分阶段落实,步步推进。当前校园文化育人做的一切工作,搞的一切活动,给人感觉是走一步看一步,比较零散,缺少系统性。这樣必然导致校园文化育人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有效机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
建立健全校园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是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根本保证,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作用。校园文化育人机制不健全,具有普遍性。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发扬光大,同时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校园文化育人不断规范化、不断制度化、不断科学化,从而使育人效果进一步凸显。
(二)加强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在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授一门课程时,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同时还会对学生产生3种影响:一是教师自身形象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二是通过课程学习专业知识时,学生在思维方法上所受到的影响,这主要通过教师的释疑解惑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三是讲好每一门学科对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影响,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把每一堂课都可看作是校园文化的“无声讲授”和“潜在课程”,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课堂”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应当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热情,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建设主体的群体文化,应充分调动他们在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多提供舞台,使教师能有机会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拉近他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应努力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强化育人意识和提升育人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应主动、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作为接受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受益客体,应充分吸收校园文化成果中的精华,使这成为自己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