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三维目标” 精确定位化学高效课堂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其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正确的态度和认知。“三维目标”是指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笔者以初中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为基础,对高效化学课堂的教学做了一些探究,在此,愿与广大教师进行交流。
  一、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这个全新的学科,必然对化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一定的欠缺。概念和原理是初中化学知识高度概括的精华。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大部分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先去查阅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殊不知学生往往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原理本身的不理解,才造成了种种难题无法解决。因此,概念和原理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只有精准定位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才能为解决各种问题打好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学初中化学《水的化学性质》这一节内容时,课本中列举了水遇到不同的氧化物后生成两种性质的物质,第一种是水遇到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H2O+CaO=Ca(OH)2,第二种是水遇到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如:H2O+CO2=H2CO3。产生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在于两种氧化物性质的不同,前者是碱性氧化物,因此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后者为酸性氧化物,因此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对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混淆不清,出现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在以“三维目标”为教学原则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常见的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并结合简单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性质的物质进行对比,再展示出其模式图,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深度思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区别。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尽管初中化学教学更加趋向于对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考查,但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在深化教学时,提供实验平台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初步探究简单的化学问题。通过探究,学生能够学到包含在一个实验中的多个化学知识点,对实验的原理也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主动思考、主动感悟。
  例如,在教学《铁的燃烧》这一实验课时,笔者要求学生提前熟悉和理解燃烧的铁方程式,学生通过教材预习了解到铁燃烧后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在实验开始前,笔者通过提问相关的实验操作步骤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比如,燃烧时广口瓶中加适量清水的目的是什么,燃烧后能够看到什么现象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瓶底加清水的目的在于防止广口瓶在燃烧时发生爆裂,生成了黑色固体产物,即四氧化三铁。结束后,笔者继续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或反思。如:除了清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防止燃烧产生的爆裂现象?这样的设问,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辅以适时的操作指导,这样能够同时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在自我感悟中理解各种知识点。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的理解與领会,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合理安排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应对升学考试,教师往往会以布置大量习题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不断巩固已学知识。题量巨大且未做精心的布局安排,不考虑习题难易程度的阶梯式分层,整体呈现出凌乱、繁杂的现象。这样的习题形式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减,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对化学的学习失去热情和信心。“三维目标”的提出能够给教师以习题布局上的启发,促使教师根据难易程度以及题型、知识点类型等指标来合理安排习题布局。
  例如,笔者设计学生的课后习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生成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吗?是否存在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呢?学生在解析这道题目时,仅仅运用已学的化学基础知识以及产物生成的规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拓展思维能力,联想到其他可能的气体,并验证其思考的正确性。学生在对这道例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做更好的检验和反思,意识到自己思维能力方面的欠缺,从而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在这一方面努力提升,主动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以及部分提高能力的知识点,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设计各种研究性的题目,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该题目的探究,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学做结合,加强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
  “三维目标”既是教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情感的基础。通过“三维目标”,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实际意义,从而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就需要教师设计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化学思考题,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水的化学性质》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那么你是否能够结合已学的关于水的知识,举例说明人类怎样才能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或降低饮用水的生产成本或简化生产工艺?通过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很多学生都了解到地球的海底蕴藏着大量的氢气资源,如果能够为人类所用,与氧气结合,就可以生成大量水资源。而教师这时可继续发问,那么目前利用这一方法开发水资源的技术局限在哪里呢?一部分学生在查阅资料后已经对海底的“氢”资源有所了解,教师再对氢气的相关性质作适当补充,学生就很快能够理解用海底“氢”生产水资源的局限性在哪里了。这样的课前预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以及化学知识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
  总之,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和指导的初中化学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端正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体现更多的情感价值。在以“三维目标”为基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设计并实践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并通过分析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打造更加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关志强)
其他文献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以减少家庭的学校教育支出。同时,还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家长合理选择培训班,降低非理性的校外教育支出。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就是给每个家庭发出“红包”。  2016年下学期和2017年上学期,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总体规模约19042.6亿,占2016年GDP比重达2.48%,这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的“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
期刊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人文主题组构单元,并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加以呈现,同时强调语文方法策略的指导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策略与语文学习习惯都属于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科特点,探究教学训练要点,并根据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推动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一、依循基础知识教学,实现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语文知识是语文要素最直观的体现,
期刊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和写字开始,不少的困惑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原先,一直以为教学生写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渐渐地发现班级的学生写的字不尽如人意,写字的姿势更是惨不忍睹。写字课上,他们的头会不自觉地往下且越来越低,犹如一群士兵从写字擂台上落荒而逃,战败而归。作为教师,尽管我们不断提醒学生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要注意写字的姿势,而学生也可以把关于写字姿势的要领倒背如流,但是他们还
期刊
诗意的音乐中有着动人的旋律与美好的画面,有着琴瑟相知的韵味,有着灵动脱俗的气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去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及鉴赏能力,却忽视了音乐如诗的特质。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着诗意的光华,需要音乐教师去挖掘,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多姿多彩。教师可以从歌词入手,找到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艺术品味上可以更上一层楼,也可以使音乐课堂呈现新气象。  一、体会音乐深远意境,感
期刊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描写了一件生活小事,故事很短却意蕴十足。从“萨沙把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我们看到,生命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得到了传承、唤醒和打开。那么,如何从教材人物的精神版图中找到最合适的楔入点,引领学生从“我不是最弱小的”角度引申开去,从而得到言语生命的润泽和锻造,同时也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呢?  听过不少教师执教公开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发现一个共同点,
期刊
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应通过“探究、自主以及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本文提及的探究式学习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收获科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充分应用,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快乐  不管什么样的知识,只要是学生自己探究获取的,他们必然能深刻理解。教师可利用较为合理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感悟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
期刊
曾几何时,微课在课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以此打造出一片开放、多元、灵动、厚重的课堂新时空。然而,并非所有的微课都能如此幸运。微课在课堂中的介入时机、方式和路径不同,其教学效果也就不尽相同。选择何时让微课介入与何时不介入,体现了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师要该出手时再出手,以期“新的希望与突围”能在微课中实现,这也应该成为教师在微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点。  笔者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六年
期刊
德育课程一体化,就是要求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课堂中。体育课程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也是重要的生命课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将规则意识有效地渗透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开展体育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一、在实践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规则意识的内涵和本质,我鼓励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在多次尝试和
期刊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成长的路上,童年的记忆应以欢声笑语为主,欢声笑语的来源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快乐的学习。陈鹤琴的游戏理论主张以幼儿特点为前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以实现“做现代中国人”为根本宗旨,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能不能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到知识呢?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兒童的生命”,幼儿有“四心”:“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
期刊
高中历史是高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可见学好历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这也证明了历史课程教学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要探究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生学法的培养,首先要探究高中历史的特点。  一、高中历史的特点  高中历史是历史基础教育体系的最后教学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经过探究,笔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