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赣南采茶剧是江西赣南地区艺术特色鲜明的一种地方剧种,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强继承、改革和创新。本文分析了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认为建设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并开展相关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多模态语料库的技术优势和赣南采茶剧的特色优势,应用前景广阔,能够为赣南采茶剧的舞台表演、人才培养和剧目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關键词】 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097-02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年)规划项目(15YY09)。
赣南采茶剧(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地方小戏”,也是江西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赣南采茶剧源于乡间的采茶活动,后来吸收民间歌舞和灯彩等艺术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戏剧种类,它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历经萌芽、成长、繁荣、没落、新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赣南采茶剧载歌载舞,欢快活泼,深深扎根于赣南客家这片土壤,反映客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积淀,饱含丰富的乡土气息和地方风味,受到当地人民的深深喜爱。自创立以来,赣南采茶剧就不断向外传播,据史料记载清代已广泛流传到赣中、赣东及闽、粤、湘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进京会演、拍电影、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赣南采茶剧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正如哲学所言,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当中,时代在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化政策的推进和现代通讯、娱乐的大量涌现,赣南采茶剧虽然被政府纳入体制,获得主流认可,但其发展却开始陷入窘境,出现人才流失、观众缺乏的现象。为了解决问题,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赣南采茶剧,有必要在分析具体形势,多方寻求新方法与技术的帮助,其中建设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并妥善加以应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多模态语料库的技术优势。语言学专家顾曰国认为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用三个或以上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多模态。多模态语料库是把音频、视频和文字语料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研究者通过多种模态方式进行标注、检索、统计等操作的电子数据库。[1]刘剑通过调查发现,国外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1.探讨多模态交际中话语与表情、手势、目光等非语言要素之间关系。2.探讨多模态语料库在专门领域如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2]国内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语言领域。多模态语料库研究方法针对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模态进行分析,能够更加系统全面、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类交际活动的形式、内涵和意义,在语言研究和其他人文学科研究如政治行为、社会心理和戏剧表演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为实现研究目的,人们开发出多种多模态转写与标注工具,如Anvil、Praat、ELAN等。举例来说,Elan就是由荷兰马普心理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一款便捷实用的绿色音视频分析工具,能够实现对语言、动作、声音和图像等的全面分析。根据王立非、文艳的总结,Elan具备以下优点:视频播放可精确到0.01秒;标注与文本、声音、图像同步;标注编码表可自行定义,标注层数具有无限性;标注与标注之间能彼此链接;标注结果输出格式多样化[3]。
(二) 赣南采茶剧的艺术特色。赣南采茶剧历经四百多年的发展,培育出了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表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赣南采茶剧歌、舞、戏三者并重,各有特色。在“歌”方面,根据曲牌来源、旋律、调式、功能及伴奏乐器等方面的区别分为“三腔一调”,即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4]在“舞”方面,有著名的表演“三绝”,即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变化多端,别具一格。在“戏”方面,传统采茶剧的故事全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爱情生活,没有才子佳人戏和宫廷争斗戏。这些艺术特色都是一代又一代的采茶剧表演艺术家辛苦积淀而成,他们提炼、吸收多种地方文化因素,对表演程式和特色加强打磨,并在戏班或文艺学校中教授给了新人,为采茶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口耳相传、亲身示范的教授方法具备较大优势,它能够让徒弟或学员听得清、看得细,平常的表演练习还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因而进步快而明显。但这种教授的内容很多是基于师傅或老师的个人经验与感受,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可能受到流派和见识所限,在宏观把握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于提升。
汇集大量经典的赣南采茶剧音、视频文件,通过多模态语料库技术工具检索、全面分析和提炼赣南采茶剧在语言、音韵、唱腔和动态造型等方面的特征,能够系统挖掘赣南采茶剧的各种艺术特色,为从事赣南采茶剧表演、教学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上述分析,很有必要建设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因为它可以充分发挥多模态语料库的技术优势,同时发挥赣南采茶剧的传统特色和教学资源优势,能够为赣南采茶剧舞台表演、人才培养和剧目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二、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可行性
(一) 政策大环境适宜。赣南采茶剧汇集了赣南当地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风情民俗,得到地方民众的高度认同和喜爱,是赣南客家乡村优秀文化的代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5]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中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新的征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规划》还特意提到要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的传承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的坚持和强调,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为包含赣南采茶剧在内的乡村文化提供更丰富的发展条件,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将拥有更好的政策大环境保障。 (二)赣南采茶剧的资源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改人、改戏和改制,赣南采茶剧获得了新生,戏目大量增加,迄今已达到四百多个的盛况。除了“四大金刚”和“四小金刚”等传统剧目,还有《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及改革開放之后的优秀剧目如《山歌情》《快乐标兵》《八子参军》和《永远的歌谣》。[6]所幸随着科技的发展,其中大部分经典剧目的表演都有录音或录像保存,这些音视频文件为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此外赣南地区有丰富的表演专家、剧团和各类资料,方便进行咨询、观摩和查找。
(三)前期研究基础扎实。本课题组获得多模态工具Elan并掌握其具体操作方法后,对赣南采茶剧进行了调查分析,之后选取了赣南采茶剧的优秀剧目代表,即俗称“四大金刚”的《卖杂货》 《上广东》 《大劝夫》 《四姐反情》和“四小金刚”的《睄妹子》《钓》《补皮鞋》《老少配》(视频语料来源于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光碟),分别创建了一个赣南采茶剧幽默特点多模态语料库和一个赣南采茶剧夸张特点多模态语料库。研究者经过长时间的逐一标注和检查核对之后,对赣南采茶剧的幽默特点和夸张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结果显示:在幽默方面,赣南采茶剧包含大量幽默元素,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出现的频次和时长不平衡,幽默特点体现于生活气息浓郁、客家语言文化突出、各种幽默形态交互融合。在夸张方面,赣南采茶剧夸张数量众多、持续时间长、分布广泛但不平衡,其具体特点表现为功能多样且效果显著、源于生活、尺度合理、幽默活泼。这两个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数据翔实、例证丰富,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为今后尝试应用同类方法进一步拓展研究赣南采茶剧的音韵、唱腔和舞蹈等特点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三、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的应用前景
在资金和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建团队开展基于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的更广泛的应用研究。选取赣南采茶剧的传统剧目多部,包括但不限于“四大金刚”和“四小金刚”等,要求这些剧目由名家经典表演,具备很强的艺术代表性,将这些视频汇集在一个电脑文件中。另外选取近期优秀剧目如《山歌情》《快乐标兵》《八子参军》和《永远的歌谣》等,将它们的视频汇集于另一个文件。利用多模态工具Elan建成相关的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语料库技术人员和采茶剧表演专家合作,标注语言、音韵、唱腔和动态造型的艺术细节,分析、总结这些经典剧目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同时比较传统剧目和近期优秀剧目之间可能存在的异同。将以上研究结果写成一系列论文予以发表或相关专著予以出版,之后在赣南采茶剧演艺圈进行分享、推广和开展交流,为现行的舞台表演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人才培养和创作符合新时代特色的新剧目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果进展顺利,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和应用的成果还可能给国内其他剧种的有关人员带来启发,从而将类似研究延伸到京剧、越剧等国内其他剧种,为它们提供重要参考,最终为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文化,为树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顾曰国.论言思情貌整一原则与鲜活话语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3,(4):1-19
[2]刘剑.国外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相关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2017,(4):40-45.
[3]王立非,文艳.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8(5):8-12.
[4]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02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6]黄玉英,龚文瑞,王爱生.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11:028.
作者简介:
蔡强,男,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方面研究。
【關键词】 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097-02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年)规划项目(15YY09)。
赣南采茶剧(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地方小戏”,也是江西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赣南采茶剧源于乡间的采茶活动,后来吸收民间歌舞和灯彩等艺术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戏剧种类,它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历经萌芽、成长、繁荣、没落、新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赣南采茶剧载歌载舞,欢快活泼,深深扎根于赣南客家这片土壤,反映客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积淀,饱含丰富的乡土气息和地方风味,受到当地人民的深深喜爱。自创立以来,赣南采茶剧就不断向外传播,据史料记载清代已广泛流传到赣中、赣东及闽、粤、湘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进京会演、拍电影、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赣南采茶剧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正如哲学所言,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当中,时代在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化政策的推进和现代通讯、娱乐的大量涌现,赣南采茶剧虽然被政府纳入体制,获得主流认可,但其发展却开始陷入窘境,出现人才流失、观众缺乏的现象。为了解决问题,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赣南采茶剧,有必要在分析具体形势,多方寻求新方法与技术的帮助,其中建设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并妥善加以应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多模态语料库的技术优势。语言学专家顾曰国认为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用三个或以上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多模态。多模态语料库是把音频、视频和文字语料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研究者通过多种模态方式进行标注、检索、统计等操作的电子数据库。[1]刘剑通过调查发现,国外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1.探讨多模态交际中话语与表情、手势、目光等非语言要素之间关系。2.探讨多模态语料库在专门领域如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2]国内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语言领域。多模态语料库研究方法针对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模态进行分析,能够更加系统全面、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类交际活动的形式、内涵和意义,在语言研究和其他人文学科研究如政治行为、社会心理和戏剧表演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为实现研究目的,人们开发出多种多模态转写与标注工具,如Anvil、Praat、ELAN等。举例来说,Elan就是由荷兰马普心理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一款便捷实用的绿色音视频分析工具,能够实现对语言、动作、声音和图像等的全面分析。根据王立非、文艳的总结,Elan具备以下优点:视频播放可精确到0.01秒;标注与文本、声音、图像同步;标注编码表可自行定义,标注层数具有无限性;标注与标注之间能彼此链接;标注结果输出格式多样化[3]。
(二) 赣南采茶剧的艺术特色。赣南采茶剧历经四百多年的发展,培育出了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表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赣南采茶剧歌、舞、戏三者并重,各有特色。在“歌”方面,根据曲牌来源、旋律、调式、功能及伴奏乐器等方面的区别分为“三腔一调”,即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4]在“舞”方面,有著名的表演“三绝”,即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变化多端,别具一格。在“戏”方面,传统采茶剧的故事全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爱情生活,没有才子佳人戏和宫廷争斗戏。这些艺术特色都是一代又一代的采茶剧表演艺术家辛苦积淀而成,他们提炼、吸收多种地方文化因素,对表演程式和特色加强打磨,并在戏班或文艺学校中教授给了新人,为采茶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口耳相传、亲身示范的教授方法具备较大优势,它能够让徒弟或学员听得清、看得细,平常的表演练习还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因而进步快而明显。但这种教授的内容很多是基于师傅或老师的个人经验与感受,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可能受到流派和见识所限,在宏观把握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于提升。
汇集大量经典的赣南采茶剧音、视频文件,通过多模态语料库技术工具检索、全面分析和提炼赣南采茶剧在语言、音韵、唱腔和动态造型等方面的特征,能够系统挖掘赣南采茶剧的各种艺术特色,为从事赣南采茶剧表演、教学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上述分析,很有必要建设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因为它可以充分发挥多模态语料库的技术优势,同时发挥赣南采茶剧的传统特色和教学资源优势,能够为赣南采茶剧舞台表演、人才培养和剧目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二、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可行性
(一) 政策大环境适宜。赣南采茶剧汇集了赣南当地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风情民俗,得到地方民众的高度认同和喜爱,是赣南客家乡村优秀文化的代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5]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中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新的征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规划》还特意提到要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的传承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的坚持和强调,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为包含赣南采茶剧在内的乡村文化提供更丰富的发展条件,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将拥有更好的政策大环境保障。 (二)赣南采茶剧的资源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改人、改戏和改制,赣南采茶剧获得了新生,戏目大量增加,迄今已达到四百多个的盛况。除了“四大金刚”和“四小金刚”等传统剧目,还有《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及改革開放之后的优秀剧目如《山歌情》《快乐标兵》《八子参军》和《永远的歌谣》。[6]所幸随着科技的发展,其中大部分经典剧目的表演都有录音或录像保存,这些音视频文件为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此外赣南地区有丰富的表演专家、剧团和各类资料,方便进行咨询、观摩和查找。
(三)前期研究基础扎实。本课题组获得多模态工具Elan并掌握其具体操作方法后,对赣南采茶剧进行了调查分析,之后选取了赣南采茶剧的优秀剧目代表,即俗称“四大金刚”的《卖杂货》 《上广东》 《大劝夫》 《四姐反情》和“四小金刚”的《睄妹子》《钓》《补皮鞋》《老少配》(视频语料来源于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光碟),分别创建了一个赣南采茶剧幽默特点多模态语料库和一个赣南采茶剧夸张特点多模态语料库。研究者经过长时间的逐一标注和检查核对之后,对赣南采茶剧的幽默特点和夸张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结果显示:在幽默方面,赣南采茶剧包含大量幽默元素,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出现的频次和时长不平衡,幽默特点体现于生活气息浓郁、客家语言文化突出、各种幽默形态交互融合。在夸张方面,赣南采茶剧夸张数量众多、持续时间长、分布广泛但不平衡,其具体特点表现为功能多样且效果显著、源于生活、尺度合理、幽默活泼。这两个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数据翔实、例证丰富,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为今后尝试应用同类方法进一步拓展研究赣南采茶剧的音韵、唱腔和舞蹈等特点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三、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的应用前景
在资金和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建团队开展基于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的更广泛的应用研究。选取赣南采茶剧的传统剧目多部,包括但不限于“四大金刚”和“四小金刚”等,要求这些剧目由名家经典表演,具备很强的艺术代表性,将这些视频汇集在一个电脑文件中。另外选取近期优秀剧目如《山歌情》《快乐标兵》《八子参军》和《永远的歌谣》等,将它们的视频汇集于另一个文件。利用多模态工具Elan建成相关的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语料库技术人员和采茶剧表演专家合作,标注语言、音韵、唱腔和动态造型的艺术细节,分析、总结这些经典剧目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同时比较传统剧目和近期优秀剧目之间可能存在的异同。将以上研究结果写成一系列论文予以发表或相关专著予以出版,之后在赣南采茶剧演艺圈进行分享、推广和开展交流,为现行的舞台表演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人才培养和创作符合新时代特色的新剧目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果进展顺利,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和应用的成果还可能给国内其他剧种的有关人员带来启发,从而将类似研究延伸到京剧、越剧等国内其他剧种,为它们提供重要参考,最终为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文化,为树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顾曰国.论言思情貌整一原则与鲜活话语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3,(4):1-19
[2]刘剑.国外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相关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2017,(4):40-45.
[3]王立非,文艳.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8(5):8-12.
[4]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02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6]黄玉英,龚文瑞,王爱生.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11:028.
作者简介:
蔡强,男,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