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教学,要求围绕化学课程改革的特点,要立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选择研究课题,注意研究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就如何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探索。
一、突出“走进化学世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那些瞬息变化的各种现象,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一次课我们可安排“化学研究些什么?”“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和“怎样学好化学”三个主题。同学答案丰富多彩,不论什么答案,我先加以肯定,然后顺着他们的思路展开化学世界的描述。首先有人说化学是“有趣的科学”,于是我展示了“无字天书”(酚酞遇碱变红,再加酸褪色)、“绿色烟火”等小实验,色彩光辉突出的明显现象让学生们趣味盎然。学生说化学有毒。我肯定一些后,绘声绘色地描述化学在化工生产、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由此学生产生了直接兴趣,怎样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下去,本人认为最好做法是以趣增趣,应尽量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化学知识与书本上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感到,化学既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又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化学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性学习。目前,课堂仍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当“导演”,学生作“演员”,以自学为主,以练为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能及时“消化”。
首先,改革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创设情景突出教学目标——学生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化)——学生探究问题(实验学生化)——师生解决问题(思维展示过程化)——巩固练习。尽力让学生利用最佳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学。”浅显内容与深层知识;优秀生与差生;刻苦的与疏懒的;好动的与文静的等。这样的情况,绝对不能用一种模式去解决。表面看来,用教授法教起来省劲;但结果学生不是学“生”,反而学“死”。要大胆让学生自学理解,掌握住学习要领,让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要注意解决好知识转化点中的障碍
教学实践證明,每一个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难题末解决,又加上第二个、第三个难题。这些难题的积累,就造成学习化学的障碍,使学习成绩不能提高,甚至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接受状态,知识的分化点有坡度,要善于为他们爬坡增设阶梯,认真对待、精心安排。让学生能不断掌握、充分理解、灵活运用。
四、遵循认识规律,抓好四点转化
1.把无目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学习
教学中要以化学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如“有些人到地窖里或深深的枯井里去取东西,却不知道这类地方有时是充满一种叫二氧化碳的气体。有时竟一连死了六、七人。”“家中煤气泄漏,没有知识而打开电源开关,引发了爆炸事故。”等活生生事例,以事实激趣。对那些不求上进的学生,更要把社会需要与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危机感,以此促进其学习动力的形成。
2.把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
学生学习时,善于记忆具体形象化的东西,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教学时,就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模型、幻灯、图像、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技术,学生不熟悉的东西,多以具体形象方式出现,以便揭示抽象的本质。也可多把化学知识以魔术的形式出现于学生面前。例如在导入“碳酸钙”的教学过程中, 做“清水”变“牛奶”的魔术。又如在酸碱指示剂教学中,针对碱液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现象,我事先准备了电影中巫师常用的木剑,涂上酚酞试液,再准备一杯碱液。在课堂中告诉学生:“今天我教大家当巫师,来一个‘捉鬼除妖’的方法。”呢喃几句、比划几下后把木剑在碱液中搅拌,出现了红色后,告诉学生:“妖怪已被我殺害,我是不是可以象巫师一样去捉鬼?”学生都很好奇,都想问这是为什么?兴趣又上来了。“寓教于乐,以趣激学”。从而使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最后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
3.把纯用脑转化为手脑并用
学生学习时,不知怎样理解概念和掌握化学规律,总是用脑死记硬背。故应尽可能将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认真指导学生自已去做、去观察、去思考。例如化学实验装置的拼接,最好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已动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智力的开发。
4.把机械死记转化为灵活理解
大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居多都思维呆板,习惯于机械模仿。如“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扇蜡烛,一扇即灭”。又如溶液溶解稀释问题计算中,学生总有一些对溶质的不变规律没有正确理解,造成了错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到地培养他们灵活的记忆方法,把片面不准的机械型记忆转化为完整理解型记忆。
五、多用诙谐语言、有趣故事帮助学生增强记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语言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在授“水的电解”实验时,一些同学们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此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极生成的O2与负极生成的H2的体积比是2:1。并且特别强调负极生成的是氢气,轻声念出“负氢”“负氢”,然后说:“以后做习题时若把正负极生成物搞乱了,就向你父亲求救,叫一声‘父亲’‘父亲’”。此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在日常的用处知道得越多,兴趣就越高,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去自主学习、自觉讨论、自动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加深相关知识的印象,激发强烈的自学欲望及创造欲,形成良好的循环,学习过程中的厌学情绪就会得到克服,教学质量从而得以提高。
一、突出“走进化学世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那些瞬息变化的各种现象,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一次课我们可安排“化学研究些什么?”“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和“怎样学好化学”三个主题。同学答案丰富多彩,不论什么答案,我先加以肯定,然后顺着他们的思路展开化学世界的描述。首先有人说化学是“有趣的科学”,于是我展示了“无字天书”(酚酞遇碱变红,再加酸褪色)、“绿色烟火”等小实验,色彩光辉突出的明显现象让学生们趣味盎然。学生说化学有毒。我肯定一些后,绘声绘色地描述化学在化工生产、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由此学生产生了直接兴趣,怎样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下去,本人认为最好做法是以趣增趣,应尽量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化学知识与书本上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感到,化学既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又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化学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性学习。目前,课堂仍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当“导演”,学生作“演员”,以自学为主,以练为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能及时“消化”。
首先,改革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创设情景突出教学目标——学生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化)——学生探究问题(实验学生化)——师生解决问题(思维展示过程化)——巩固练习。尽力让学生利用最佳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学。”浅显内容与深层知识;优秀生与差生;刻苦的与疏懒的;好动的与文静的等。这样的情况,绝对不能用一种模式去解决。表面看来,用教授法教起来省劲;但结果学生不是学“生”,反而学“死”。要大胆让学生自学理解,掌握住学习要领,让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要注意解决好知识转化点中的障碍
教学实践證明,每一个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难题末解决,又加上第二个、第三个难题。这些难题的积累,就造成学习化学的障碍,使学习成绩不能提高,甚至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接受状态,知识的分化点有坡度,要善于为他们爬坡增设阶梯,认真对待、精心安排。让学生能不断掌握、充分理解、灵活运用。
四、遵循认识规律,抓好四点转化
1.把无目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学习
教学中要以化学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如“有些人到地窖里或深深的枯井里去取东西,却不知道这类地方有时是充满一种叫二氧化碳的气体。有时竟一连死了六、七人。”“家中煤气泄漏,没有知识而打开电源开关,引发了爆炸事故。”等活生生事例,以事实激趣。对那些不求上进的学生,更要把社会需要与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危机感,以此促进其学习动力的形成。
2.把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
学生学习时,善于记忆具体形象化的东西,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教学时,就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模型、幻灯、图像、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技术,学生不熟悉的东西,多以具体形象方式出现,以便揭示抽象的本质。也可多把化学知识以魔术的形式出现于学生面前。例如在导入“碳酸钙”的教学过程中, 做“清水”变“牛奶”的魔术。又如在酸碱指示剂教学中,针对碱液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现象,我事先准备了电影中巫师常用的木剑,涂上酚酞试液,再准备一杯碱液。在课堂中告诉学生:“今天我教大家当巫师,来一个‘捉鬼除妖’的方法。”呢喃几句、比划几下后把木剑在碱液中搅拌,出现了红色后,告诉学生:“妖怪已被我殺害,我是不是可以象巫师一样去捉鬼?”学生都很好奇,都想问这是为什么?兴趣又上来了。“寓教于乐,以趣激学”。从而使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最后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
3.把纯用脑转化为手脑并用
学生学习时,不知怎样理解概念和掌握化学规律,总是用脑死记硬背。故应尽可能将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认真指导学生自已去做、去观察、去思考。例如化学实验装置的拼接,最好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已动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智力的开发。
4.把机械死记转化为灵活理解
大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居多都思维呆板,习惯于机械模仿。如“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扇蜡烛,一扇即灭”。又如溶液溶解稀释问题计算中,学生总有一些对溶质的不变规律没有正确理解,造成了错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到地培养他们灵活的记忆方法,把片面不准的机械型记忆转化为完整理解型记忆。
五、多用诙谐语言、有趣故事帮助学生增强记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语言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在授“水的电解”实验时,一些同学们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此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极生成的O2与负极生成的H2的体积比是2:1。并且特别强调负极生成的是氢气,轻声念出“负氢”“负氢”,然后说:“以后做习题时若把正负极生成物搞乱了,就向你父亲求救,叫一声‘父亲’‘父亲’”。此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在日常的用处知道得越多,兴趣就越高,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去自主学习、自觉讨论、自动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加深相关知识的印象,激发强烈的自学欲望及创造欲,形成良好的循环,学习过程中的厌学情绪就会得到克服,教学质量从而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