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养成爱好写作文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培养 作文兴趣 养成 写作习惯 提高 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
一、创设情境,激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说明愉快情景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学生产生兴趣时,就会把作文当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需要。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民族风情片段。学生一边欣赏,我一边点评片段中各景点,场面的奇妙之处,看完后让学生作文。通过创设愉快的情景,学生作文时不但感到轻松易写,而且写出的作文有板有眼,有血有肉。如:有的学生从“服饰”写出少数民族的朴素、干净、爱美。有的对“田间边插秧、边对歌”劳动场面的描写,表现民族儿女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有的从办喜事进门前唱“开门歌”,用餐前唱“筷子歌”。待客时“大碗酒、大块肉”,歌、酒并举等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大方等等。不到两节课时间,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脱手而出。
二、贴近生活,满足作文需要
生活是作文材料取之不竭的源泉。学生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感受而发自内心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例如,教学补充题作文“我最 ”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中,记忆深刻,影响最大的人、事、物写进作文里。
这类题目对初中生来说,在脑海里存放的素材较多,写起来材料充实,而且意义深刻。如有位学生在题为《我最怨恨的家》写道:“我快要初中毕业了,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放学后,我独自一人钻进那冰冷让人畏惧的家。讨厌的父母为追求他们“欢乐”,各自离窝而去。我早已流干的泪,不知从哪儿寻找童年时的天伦之乐。看见别的同学在父母的怀胞里备受呵护,我深感失望和悲哀……”(父母离异的学生)。又如一学生在题为《我最喜欢的人》写道:“我帮他们(父母)读了快十年的书,从来没有得到一句褒奖的话。幸好还有奶奶,就是上初中了,她还时常把煮好的荷包蛋,悄悄地放在书包里,送我上学,生怕我丢了似的……”。
三、学会观察,抓住特点
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描写班里一位熟悉的同学就要对这位同学的礼貌、语言、动作进行观察,寻找能反应这个同学个性特征的典型事例,观察要有次序,比如:带孩子去商店,道首先要看货架上有什么商品;从左往右看。然后看售货员是怎样为顾客服务的,以及顾客的反映,观察要细致,才能使景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描写的生动有趣,要注意动静结合,既要有共性也要有个性,如猴子要突出灵活顽皮的动作特点,观察要展开联想,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联想可以拓宽思路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四、防止平铺直叙,注重详略得当
平铺直叙写不精彩可抓住两方面进行辅导。不能处理好记叙的详略是造成平铺直叙的原因,记叙一件事情要涉及许多方面,有些方面最能表现主题,要详写。次要的要略写;该详的不详,在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主题不突出,造成喧宾夺主,该略的不略使文章冗长分散,所以要克服平铺直叙的方法之一,首先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详略得当。着力点放在叙述方法上,顺序而叙自然成章,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条理层次显得十分清楚,但写的不好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文似山喜不平,现实生活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是曲折生动的,所以把握事情的发展过程巧设悬念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文章一波三折,要指导孩子精巧构思运用倒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法,提高儿童的文学语言素养,有了充实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儿童的作文能左右缝源,妙笔生花。
五、运用环境烘托,激发对优美作文的追求,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环境烘托,激发对优美作文的追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常说“红花总需绿叶来陪衬”如果只是一朵红花,难免显得孤单影只。红花之所以娇艳可人正为有绿叶的衬托。这种技法,就是“烘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哪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叶君健《看戏》)以“静”烘托人们等待开戏的宁静气氛。这些文字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学生易掌握,又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除对这类范文的教学培养想象力外,我还布置学生搜集和尝试编写民间故事,以激发学生对景物、人物、故事情节描写的想象与追求,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拓展思维,抓住要点,立意深刻
一篇平庸的一般的作文在没动笔前在立意阶段就已经形成错误,因此学生在作文立意阶段给予指导。记叙文立意新来自于对作文题的精审博思,首先围绕作文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维,挖掘出有关的材料。第二步对材料进行筛选,除了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之外,还应避开别人写的很熟的和一般化的材料,努力做到避熟就生,力求创新,例如《我们的校园》可能有许多同学确定的中心,思想是校园里我喜爱的地方,也可以写校园环境不是很理想的,可以确定改变校园的面貌,使它变得美丽舒适,这种构思是极有新意的。同一个题目由于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认识水平的不同立意的深度不同,例如《植树》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从种树时“不怕春天天气严寒这个角度立意,有的从热爱劳动不怕艰苦这个角度支挖掘,有的从木料的用处角度去确定中心思想这些立意人人皆知个个能写欠深刻,可以从指导学生植树与培育人才联系起来立意就入木三分不落陈套,立意且深。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学生有可满足作文需要的材料。写出的作文才会有实在意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只有满足学生作文兴趣的需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会写”为“我爱写”,最大限度地调动内在潜能,培养创新思维;才能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 作文兴趣 养成 写作习惯 提高 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
一、创设情境,激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说明愉快情景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学生产生兴趣时,就会把作文当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需要。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民族风情片段。学生一边欣赏,我一边点评片段中各景点,场面的奇妙之处,看完后让学生作文。通过创设愉快的情景,学生作文时不但感到轻松易写,而且写出的作文有板有眼,有血有肉。如:有的学生从“服饰”写出少数民族的朴素、干净、爱美。有的对“田间边插秧、边对歌”劳动场面的描写,表现民族儿女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有的从办喜事进门前唱“开门歌”,用餐前唱“筷子歌”。待客时“大碗酒、大块肉”,歌、酒并举等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大方等等。不到两节课时间,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脱手而出。
二、贴近生活,满足作文需要
生活是作文材料取之不竭的源泉。学生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感受而发自内心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例如,教学补充题作文“我最 ”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中,记忆深刻,影响最大的人、事、物写进作文里。
这类题目对初中生来说,在脑海里存放的素材较多,写起来材料充实,而且意义深刻。如有位学生在题为《我最怨恨的家》写道:“我快要初中毕业了,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放学后,我独自一人钻进那冰冷让人畏惧的家。讨厌的父母为追求他们“欢乐”,各自离窝而去。我早已流干的泪,不知从哪儿寻找童年时的天伦之乐。看见别的同学在父母的怀胞里备受呵护,我深感失望和悲哀……”(父母离异的学生)。又如一学生在题为《我最喜欢的人》写道:“我帮他们(父母)读了快十年的书,从来没有得到一句褒奖的话。幸好还有奶奶,就是上初中了,她还时常把煮好的荷包蛋,悄悄地放在书包里,送我上学,生怕我丢了似的……”。
三、学会观察,抓住特点
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描写班里一位熟悉的同学就要对这位同学的礼貌、语言、动作进行观察,寻找能反应这个同学个性特征的典型事例,观察要有次序,比如:带孩子去商店,道首先要看货架上有什么商品;从左往右看。然后看售货员是怎样为顾客服务的,以及顾客的反映,观察要细致,才能使景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描写的生动有趣,要注意动静结合,既要有共性也要有个性,如猴子要突出灵活顽皮的动作特点,观察要展开联想,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联想可以拓宽思路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四、防止平铺直叙,注重详略得当
平铺直叙写不精彩可抓住两方面进行辅导。不能处理好记叙的详略是造成平铺直叙的原因,记叙一件事情要涉及许多方面,有些方面最能表现主题,要详写。次要的要略写;该详的不详,在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主题不突出,造成喧宾夺主,该略的不略使文章冗长分散,所以要克服平铺直叙的方法之一,首先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详略得当。着力点放在叙述方法上,顺序而叙自然成章,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条理层次显得十分清楚,但写的不好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文似山喜不平,现实生活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是曲折生动的,所以把握事情的发展过程巧设悬念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文章一波三折,要指导孩子精巧构思运用倒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法,提高儿童的文学语言素养,有了充实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儿童的作文能左右缝源,妙笔生花。
五、运用环境烘托,激发对优美作文的追求,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环境烘托,激发对优美作文的追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常说“红花总需绿叶来陪衬”如果只是一朵红花,难免显得孤单影只。红花之所以娇艳可人正为有绿叶的衬托。这种技法,就是“烘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哪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叶君健《看戏》)以“静”烘托人们等待开戏的宁静气氛。这些文字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学生易掌握,又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除对这类范文的教学培养想象力外,我还布置学生搜集和尝试编写民间故事,以激发学生对景物、人物、故事情节描写的想象与追求,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拓展思维,抓住要点,立意深刻
一篇平庸的一般的作文在没动笔前在立意阶段就已经形成错误,因此学生在作文立意阶段给予指导。记叙文立意新来自于对作文题的精审博思,首先围绕作文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思维,挖掘出有关的材料。第二步对材料进行筛选,除了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之外,还应避开别人写的很熟的和一般化的材料,努力做到避熟就生,力求创新,例如《我们的校园》可能有许多同学确定的中心,思想是校园里我喜爱的地方,也可以写校园环境不是很理想的,可以确定改变校园的面貌,使它变得美丽舒适,这种构思是极有新意的。同一个题目由于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认识水平的不同立意的深度不同,例如《植树》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从种树时“不怕春天天气严寒这个角度立意,有的从热爱劳动不怕艰苦这个角度支挖掘,有的从木料的用处角度去确定中心思想这些立意人人皆知个个能写欠深刻,可以从指导学生植树与培育人才联系起来立意就入木三分不落陈套,立意且深。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学生有可满足作文需要的材料。写出的作文才会有实在意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只有满足学生作文兴趣的需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会写”为“我爱写”,最大限度地调动内在潜能,培养创新思维;才能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促进个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