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材施教走进因需施教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q78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而受到广泛的肯定,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一直是个问题。现代教育环境与孔子时代已完全不同,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如何与现代教育形式相结合,是教育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普通高中的教育特点来说,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必须从因材施教走进因需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无可奈何
  1.社会的变化,环境的改变,使因材施教困难重重。要实施孔子式的因材施教,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方面,一个学生要占用一个教师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教师是通才,不仅要能“辨材”而且还要具备“就材”而教的才干。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实质就是实施贵族式教育,在现实的教育中不具有普遍性。现在的教育一个教师要给几十人同时授课,教师“辨材”与学生“露材”的机会很少,这样就使因材施教的实施变得困难重重。
  2.在新课程改革面前,因材施教无可奈何。因材施教中“材”的挖掘与承认的主动权在教育者手中,也就是说“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即使受教育者是“千里马”,但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得到认可,也有被埋没的可能。因此,因材施教所折射的,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因材施教以“教师为中心”,违背新课改要求下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因此才有韩愈式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面前,因材施教无可奈何。
  3.因材施教有了嫌疑。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理念,无疑是有效的,但是当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将因材施教作为分配教育资源的借口,或者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时,弊端就很明显了。例如,有些学校的A班、B班或快班、慢板或优班、平行班、差班等,特别是有些地方的学校以“财”代“材”,因“财”施教,有了制造教育不公平的嫌疑。
  4.因材施教不能满足要求。因材施教关注的是学校教育的完成,而忽视了社会所需。因此,才会出现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空有技术而社会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需求的脱节。
  二、因需施教的得心应手
  1.依学生需要制定学习内容。因需施教,就要了解受教育者最大的需要是什么,最大的兴趣是什么。在设定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定夺下节课上什么以满足多元开放的需求。
  2.依学生需要确定学习形式。内容重要但形式也不能忽略,有了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才能把内容学得更好。如,作文课素材积累这一块,可以依照学生的需要确定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依学生需要留有空余时间供学生安排。教师完成了一项教学任务之后,要给学生留有余地,此“余地”是让学生消化知识、梳理思路、深入探究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知识变成内在素养,否则,永远停留在表层,是肤浅的认识,而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
  三、从因材施教如何走进因需施教
  1.课前准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我要学”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表达最真实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热情和需求变成课堂的基本动力。
  2.课上调动,变“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因需施教,就是要改变教师预设问题导引整个课堂的做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发现的激情,实现由教师提出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转变。
  3.课堂提升,变“规定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可以在划定的某一类型阅读题范围内,让学生提供文章和阅读题,然后规划并实施不同类阅读文本的教学任务。
  4.课后深化,变“学以致用”为“满足求知欲挑战欲”。旗帜鲜明地用读书的“有意思”代替“有用、有意义”,消除厌学情绪,降低辍学数量,排除功利主义观念对当代教育的戕害,维护教育的神圣。
其他文献
一年级新生是一批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虽然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所以教小学一年级数学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就像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主要由一个小故事表达出来,没有更多的文字,就是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所以,要巧妙地培养学生学数学。  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
期刊
让我想想,年幼的我那时都干些什么呢?  唔,隔着层层密密的时光之雾,彼岸的过往已看不太真切,而站在此岸的我依旧感受得到,那一段在乡村走过的日子,风轻日暖,水汽淋漓,时而沉静,时而喧腾。  记忆中必然有一场等待,那时,斜阳拉出浅浅的微光,铺满悠长的日子,流水将青石打磨的圆润光滑,又给它附着一层青苔的外衣。深绿的夏日,天色将晚,不知名的鸟儿扑棱棱飞过冰镇一样爽净瓦蓝的天空,空气都因为等待而添了些甜蜜的
期刊
俗话说:“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是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式,阅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对
期刊
近日,偶听一阙《逆流成河》,其曲词我不甚了然,唯对这歌名颇有兴致。  先说说这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河”可谓俯拾皆是,它是生命之本,有河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人类在河边劳作,《伐檀》中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一首奴隶们的劳动之歌,于大河之畔,他们丁丁伐木,而奴隶主从不知稼穑之艰,却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从一定程度上讲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各门学科成绩的好坏。然而,和所有科目一样,总有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爱学语文,成绩较差,因此影响到班集体的平均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  语文教学培养的不外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其中的“写”最让学生头痛,通过大量的学生自主阅读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漪曾说:“中学语文教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成长捷径,是现在职业学校面对的主要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和成功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呢?  一、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  “双师型”教师不光要精通学科原理,掌握知识,还必须熟谙生产过程与操作,并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他们不仅有“教师资格证”,还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双师型教师不单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为学生提供互动性交流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感官协调参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期刊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只要把握住这一特点,就能让学生展现精彩的人。然而,学生每一批都有每一批的不同,怎样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
期刊
《老王》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亦有“我”的生活片段。在写老王,亦在写“我”。老王是“苦”的:生计窘迫,凄凉艰难,孤苦伶仃,却又是善良的:“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知恩必报,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身子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杨先生只字未提“我”亦是“苦”的,但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年代,
期刊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综合了各种传统媒体的优势,将多种媒体形式组合起来,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并于一体。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能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栩栩如生的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将大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尤其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