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灵动,文采飞扬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第六专题有一篇钱钟书的散文《论快乐》。这篇课文语言的哲理性很强,思维也很开阔,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在备课时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最后我把重点放在整理课文思路和鉴赏语言片断上。钱老的语言简洁幽默,深刻睿智,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多有警句,那么在课堂上应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鉴赏语言呢?我除了让学生朗读、评点之外,还设计了一道仿写练习。
  课文第十三段有这么一段话:“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这段话用形象化的比喻阐释了快乐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语言幽默而略含讥讽。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比喻加诠释”的形式,以“快乐”为话题,另写一段话。
  上课之前,我是很担忧,怕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打开思路,“戴着镣铐跳舞”举步维艰。但事实证明我是多虑了,学生还是很有灵性的。请看学生的仿写语段: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令人垂涎欲滴的宝藏,又好像茫茫沙漠中的金子,只有不断挖掘才能获得快乐。”(张燕)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闷热了好几天才迎来的一场大雨,更像用几个钟头绞尽脑汁终于想出解法的数学题。难过的时间总是比快乐的时间多,脱离了风雨想要看到彩虹是不实际的。正如‘痛快’一词,体会了痛苦才能享受快乐。”(梁玮)
  “快乐在人生里,就像赌桌上伸手可及的金钱。为此我们付出了更多的砝码,我们盼着赢获,所以不断地加码。”(杨盾)
  “快乐,就好比是一块冰,你握得越紧,它消释得越快,一瞬间,你拥有的只是凄凉与悲伤。”(蔡文文)
  “快乐在人生中,好比球员们争夺的篮球。人们总是在寻找快乐,而当自己找到快乐时,往往却不能将它投放到正确的位置。”(戴梦俊)
  “快乐像握在手中的沙子,手握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快。所以,在面对快乐时,不必刻意强求,放开胸怀,快乐就会注满人生。”(马静)
  “快乐好比是丝线牵引下自由高飞的风筝,一旦挣脱了束缚,得到所谓的真正快乐,那也意味着失去了方向,毁灭了自我。”(李梅)
  “快乐好比自己的影子,与你形影不离,然而只有当内心晴朗的时候你才能看到,而内心阴霾时快乐却无情地被你遮蔽。”(张春月)
  看看,我们的学生多么聪明,多么富有创造性。他们的答案比我自己写的还要深刻、有新意,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其实这种仿写练习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算不上一种创新的方法。但在课堂上巧用教材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下进行适度紧张的语言和思维训练,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新意的。
  教材中都是一些名家的经典作品,我们撷取其中精彩的语言片段进行仿写,这就是在向名家学习语言。高考试题中的仿写练习一般不标明原作作者,学生在仿写时激情不高。课堂上仿写名家的语言,这就好像是老师后面还站着一位老师(作家),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演员需要好本子,我们的学生也需要好段子,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选择的语段应立意深刻,文采斐然,有一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可供模仿。
  教师还要注意及时肯定。学生的仿写语段得到你的赞赏,就等于他的微型作品在“语文课堂”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经常这样锻炼,学生的作品就会趋于规范精致,真的可以发表了。
  文章是思维和语言的结合体。我们利用教材的小片段进行仿写练习,既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也可以锤炼我们的语言。仿写是读写结合的桥梁。让我们带着学生一起通过“仿写”,寻探文学的魅力,领会语言文字的奥妙,品尝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真味。
其他文献
有只蝴蝶在巴西拍动几下翅膀,结果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造成了龙卷风;一张仅有0.1毫米厚的纸折叠100次后,其厚度可达4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亮的距离。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同样的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用平实的语言,写就的那篇“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语)的“太仆最胜之文”—《项脊轩志》,同样也是因细节胜出。  有人说过,课堂教
期刊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奥地利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之一。他的名篇《豹》写于1902年,用德文写成,《豹》以对“客观的忠实描写”著称,被看作是“咏物诗”创作的扛鼎之作。在论及此诗时,台湾诗人叶泥给予极高的评价,称赞它“不仅是正确地描写对象与感受,而且通过对象刻画出其内心的世界,并攫出其根源深处的生命”。  通过阅读文本,我们不难
期刊
《雨霖铃》写别情,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金十大名曲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字里行间深深透露出前途暗淡的凄凉情绪。柳永的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虚实相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无论诗词、曲赋,都讲究意到笔不到;讲究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象外之象的意境、物境,寻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情致。在有限的篇幅内包含尽可能丰富的情感内
期刊
宋词是突破了中国旧文学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突破了“诗言志”的传统,突破了中国旧有伦理道德的传统。词在描写爱情之中,流露出了贤人君子最深隐的心意,具有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李泽厚先生曾指出,宋代词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内在生命本身出发对生命个体的高度关照。较之以前的诗歌,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所谓生命意识是指“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索和情感体验,即对生命的存在、人类的价值
期刊
月 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年1月出版的四卷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觉醒的速度,可谓在新诗创作上有荜路蓝缕之功。同时,也显露出诗人渴望进取向上的精神追求。  《月夜》综合运用了写景、抒情等手法。以环境烘托为基奠,从不同的视角将人的心灵家园置身于特定的社会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正在成为现代中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工具。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必将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也同样对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现代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效地运用网络这一互动媒体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内涵。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它打破时空界限
期刊
记叙文是常见的文体,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但许多学生却写不好记叙文,平淡而短小,不知如何把文章写生动,更不知怎样使文章符合考试的评分标准。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①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
期刊
《左传》中的《曹刿论战》作为文言文传统名篇历年来为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用,并列为教育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篇目。  其中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几句的解释大致有两种。其一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断,可是必定要合情合理。其二是“情”,实情,“必以情”,一定按实情来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处理。”  对这样的解释,我心存疑问:一、若按第一种解释,“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1534页 2005年5月 第5版)中,对“秀色可餐”的注释: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826页 2002年1月 第1版)中,“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十分秀丽。众所周知,“秀色”指美好的景色或容貌,给人以视觉;只能观赏,但不能当饭充饥;而“美”能使人入迷,忘其饥饿。实际上,是人的生理或心理作用,通常只适用于某一特定感官的刺激
期刊
站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登高望远,“沉沉一线穿南北”的灌输式教学早已恨水东逝,“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教学教法改革则如钱塘春潮滔滔汩汩而来,令人惊喜地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新春气象。然而,深入正在进行中的语文课堂扪心追问:课堂改革固然催生了教学园地的万紫千红,但身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五光十色之中,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规律、方法和最终归宿到底是什么?真正有价值的语文课堂又是什么样子?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