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技能训练,单纯应付考试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实验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几年,我在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搞好探究式综合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
一、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有实验验证法和实验归纳法。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这两种实验方法加强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
(1)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2)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进行猜测,提出假设。然后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和总电路的阻值,由学生进行实验比较,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二、通过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到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研究浮力实验,先将塑料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无论怎样压塑料块,塑料块最终都浮在水面上,由此引出浮力的概念,而后再将杯中水倒干擦净,将塑料块压到杯底(与杯底密切),然后倒入水,这时问学生:塑料块会不会上浮?学生肯定回答塑料块会上浮,实验结果塑料块没有浮上来。如此“奇怪”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大胆地猜测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索浮力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出影响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水换成酒精、煤油,探索酒精、煤油对同样的物体产生浮力大小,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比较实验数据,加以分析和总结,得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总结以上实验,归纳和分析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探索,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拓展和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课外实验和课外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例如用一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一根弯成直角的细长玻璃管,少量红墨水、酒精及棉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液体蒸发的特点:吸热的角度去設计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很快地完成了这个小实验。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在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中,在课堂上用刻度尺测课本、作业本长度的基础上,教师可灵活地设计补充,要求学生测一张纸的厚度、硬币的周长、圆锥的高等,增大思维深度、广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在失败中找出最佳方案。另外可让学生自制仪器,培养学生创造力。如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课外实验中,应该由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及背景知识,选择其所熟悉的隔声材料,设计实验,学生们从家常用品选择了许多不同隔声材料,如:泡沫、木板、硬纸盒、衣服、报纸等等;同时,为了对不同隔声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比较,学生必须要设计一种确定声音等级的量化标准,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出其所选择的隔声材料的优劣。学生们通过课外的实验,体验了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检验假设——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使实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改革物理教学的体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更新观念,就要大胆抛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行为,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物理课堂教学,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要让学生动手、动脑,而要善于发掘实验中蕴藏着的科学思想,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方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融观察、操作、思维于一体,才能使学生实验发挥更好的探索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
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技能训练,单纯应付考试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实验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几年,我在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搞好探究式综合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
一、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有实验验证法和实验归纳法。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这两种实验方法加强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
(1)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2)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进行猜测,提出假设。然后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和总电路的阻值,由学生进行实验比较,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二、通过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到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研究浮力实验,先将塑料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无论怎样压塑料块,塑料块最终都浮在水面上,由此引出浮力的概念,而后再将杯中水倒干擦净,将塑料块压到杯底(与杯底密切),然后倒入水,这时问学生:塑料块会不会上浮?学生肯定回答塑料块会上浮,实验结果塑料块没有浮上来。如此“奇怪”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大胆地猜测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索浮力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出影响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水换成酒精、煤油,探索酒精、煤油对同样的物体产生浮力大小,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比较实验数据,加以分析和总结,得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总结以上实验,归纳和分析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探索,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拓展和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课外实验和课外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例如用一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一根弯成直角的细长玻璃管,少量红墨水、酒精及棉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液体蒸发的特点:吸热的角度去設计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很快地完成了这个小实验。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在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中,在课堂上用刻度尺测课本、作业本长度的基础上,教师可灵活地设计补充,要求学生测一张纸的厚度、硬币的周长、圆锥的高等,增大思维深度、广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在失败中找出最佳方案。另外可让学生自制仪器,培养学生创造力。如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课外实验中,应该由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及背景知识,选择其所熟悉的隔声材料,设计实验,学生们从家常用品选择了许多不同隔声材料,如:泡沫、木板、硬纸盒、衣服、报纸等等;同时,为了对不同隔声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比较,学生必须要设计一种确定声音等级的量化标准,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出其所选择的隔声材料的优劣。学生们通过课外的实验,体验了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检验假设——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使实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改革物理教学的体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更新观念,就要大胆抛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行为,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物理课堂教学,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要让学生动手、动脑,而要善于发掘实验中蕴藏着的科学思想,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方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融观察、操作、思维于一体,才能使学生实验发挥更好的探索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