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西医认为,胰岛素可调节成骨细胞的生理功能,胰岛素缺乏可导致骨胶原蛋白合成不足,使骨基质减少,导致骨骼中的钙沉积。此外胰岛素缺乏还可导致尿钙排出量增加,血钙降低,导致继发性的PTH分泌增多,骨骼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加重骨质疏松,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肾虚髓空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根本骨质疏松是消渴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慢性并发症,中医理论中的骨痿与其吻合。消渴病为缠绵难愈之病,久病必损肾伤阴。而消渴病起病有阴虚之病因,亦多指肾阴虚衰。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西医认为胰岛素缺乏或分泌不足、高血糖、性激素、瘦素等为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此外性别、年龄、营养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骨质疏松易引起患者骨折,严重者将致残,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因此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1 病因病机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在中医范畴内属消渴骨痹、骨痿范畴。消渴久病缠绵难愈,必耗肾伤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于一体,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灵枢·本脏》“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气阴两伤是消渴的主要病机,燥热浮火煎熬,内伤于阴,精血亏损,加之肾虚固摄失职,肾精亏虚,滋养乏源,骨失滋养,则骨体枯槁,骨质脆弱疏松无以作强,骨枯髓减而发为“骨痿”,《医经精义》论述肾与骨的生理关系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者则骨强”。冯维斌[2]对128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发现疲乏、口干、肢体麻痛、痛有定处、视朦、大便溏稀、夜尿频、面色晦暗、水肿、性功能减退、腰膝酸痛、耳鸣耳聋、肤痒、发脱齿落、恶寒肢冷、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纡曲等症状体征均占一定比例,其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气阴两虚12例,占9.375%;肝肾阴虚28例,占21.88%;肾虚血瘀88例,占68.75%,可见,消渴骨痿与肾虚有直接关系。
古代医家认为脾气虚弱贯穿于消渴的整个发病过程,李东垣即指出:“脾气不足,则津液不能升,故口渴欲饮”。肾藏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主四肢、养百骸,说明肾中所藏后天之精,需要后天之本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来充养,若脾气虚衰,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则脾精不足,可致肾精乏源,肾气不固,骨骼失养,则骨骼无力,终致骨质疏松。《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在发,其主脾也”。说明肾实骨强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可见,肾精亏虚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发病原因,脾气虚弱是其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2中医治疗
肾虚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了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世医家的治疗法则也多以补肾为主。但临床上脾与肾的功能常相互影响。脾虚日久,气血阴阳俱虚最终易致肾虚,而肾气虚易致脾气不升,运化失常。故补肾健脾是治疗大法。一方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健脾益胃可以调理气血生化之源,补益肾之后天之精;另一方面,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填精补肾可温煦脾胃,以助气血之化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补益脾胃应贯穿始终,促进气血的化生和运化,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灌溉和濡养。王力群[3]主张治疗本病应当从脾、肾着手,虚则补之,运用健脾益肾,调补阴阳方法治疗113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总有效率达78%。刘素荣[4]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使用具有脾肾同调、阴阳并补作用的强肾胶囊(生黄茂、熟地黄、
山茱英、鹿角膠、枸杞子、女贞子、冤丝子、龙骨、牡砺)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予以美吡达及阿法迪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1.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4%,临床观察提示强肾胶囊不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降低了患者的血糖、尿钙/肌酐值,骨密度值亦较治疗前上升。可见,从脾肾角度着手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熊莉华等[5]提出研究表明人体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一般女性自40岁开始,男性从50岁以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密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量化指标,骨密度减低的结果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体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提示,女子35岁左右开始出现脾肾亏虚的症状,而男子40岁左右才开始出现。提示此阶段即可开始针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3 总结
综上所述,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二脏相济,功能正常,温运周身。肾虚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根本,脾虚是其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治疗上采用补肾健脾辨证论治的方法亦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亦得到中医基础理论支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遵循此原则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糖尿病性代谢性骨病中医防治指南[R]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121-122
[2]冯维斌.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0):149
[3]王力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论治[J].吉林中医药杂志,2001,22(1):25
[4]刘素荣,强肾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24-28
[5]熊莉华,刘建仁,范冠杰,中医论消渴兼证“骨痿”“骨痹”[J].天津中医药杂志,2009,26(2):130-131
1 病因病机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在中医范畴内属消渴骨痹、骨痿范畴。消渴久病缠绵难愈,必耗肾伤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于一体,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灵枢·本脏》“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气阴两伤是消渴的主要病机,燥热浮火煎熬,内伤于阴,精血亏损,加之肾虚固摄失职,肾精亏虚,滋养乏源,骨失滋养,则骨体枯槁,骨质脆弱疏松无以作强,骨枯髓减而发为“骨痿”,《医经精义》论述肾与骨的生理关系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者则骨强”。冯维斌[2]对128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发现疲乏、口干、肢体麻痛、痛有定处、视朦、大便溏稀、夜尿频、面色晦暗、水肿、性功能减退、腰膝酸痛、耳鸣耳聋、肤痒、发脱齿落、恶寒肢冷、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纡曲等症状体征均占一定比例,其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气阴两虚12例,占9.375%;肝肾阴虚28例,占21.88%;肾虚血瘀88例,占68.75%,可见,消渴骨痿与肾虚有直接关系。
古代医家认为脾气虚弱贯穿于消渴的整个发病过程,李东垣即指出:“脾气不足,则津液不能升,故口渴欲饮”。肾藏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主四肢、养百骸,说明肾中所藏后天之精,需要后天之本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来充养,若脾气虚衰,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则脾精不足,可致肾精乏源,肾气不固,骨骼失养,则骨骼无力,终致骨质疏松。《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在发,其主脾也”。说明肾实骨强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可见,肾精亏虚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发病原因,脾气虚弱是其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2中医治疗
肾虚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了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世医家的治疗法则也多以补肾为主。但临床上脾与肾的功能常相互影响。脾虚日久,气血阴阳俱虚最终易致肾虚,而肾气虚易致脾气不升,运化失常。故补肾健脾是治疗大法。一方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健脾益胃可以调理气血生化之源,补益肾之后天之精;另一方面,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填精补肾可温煦脾胃,以助气血之化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补益脾胃应贯穿始终,促进气血的化生和运化,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灌溉和濡养。王力群[3]主张治疗本病应当从脾、肾着手,虚则补之,运用健脾益肾,调补阴阳方法治疗113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总有效率达78%。刘素荣[4]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使用具有脾肾同调、阴阳并补作用的强肾胶囊(生黄茂、熟地黄、
山茱英、鹿角膠、枸杞子、女贞子、冤丝子、龙骨、牡砺)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予以美吡达及阿法迪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1.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4%,临床观察提示强肾胶囊不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降低了患者的血糖、尿钙/肌酐值,骨密度值亦较治疗前上升。可见,从脾肾角度着手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熊莉华等[5]提出研究表明人体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一般女性自40岁开始,男性从50岁以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密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量化指标,骨密度减低的结果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体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提示,女子35岁左右开始出现脾肾亏虚的症状,而男子40岁左右才开始出现。提示此阶段即可开始针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3 总结
综上所述,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二脏相济,功能正常,温运周身。肾虚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根本,脾虚是其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治疗上采用补肾健脾辨证论治的方法亦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亦得到中医基础理论支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遵循此原则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糖尿病性代谢性骨病中医防治指南[R]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121-122
[2]冯维斌.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0):149
[3]王力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论治[J].吉林中医药杂志,2001,22(1):25
[4]刘素荣,强肾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24-28
[5]熊莉华,刘建仁,范冠杰,中医论消渴兼证“骨痿”“骨痹”[J].天津中医药杂志,2009,26(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