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小练笔”,演绎习作大精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it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后小练笔”训练的三大好处
  (一)降低习作高度与难度
  由于常规习作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面愈广,其实收效愈微,甚至又会陷入那种千篇一律的尴尬境地。于是笔者利用好“课后小练笔”训练形式,将习作教学时需要进行的写作指导分散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训练更多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文本资源,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好等特点,能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模式,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如此,可激发学生习作的动力,让学生不怕习作,乐于习作,走上“小练笔”作文训练的轨道。
  (二)激发了情感表达
  “课后小练笔”贴近课本,文本中多有文笔含蓄之处,可以引领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繼而进行解读文本型练笔。这种写作方式让情感表达化虚为实,“假、大、空”的现象因此减少,学生们的习作更具真情实感了。情感是最能够打动人心、增强作文生命气息和人文内涵的“天然养料”。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情感丰富,天真直率,表达欲强,处于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能力转变的成熟阶段。“课后小练笔”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内心情感体验,让他们的作文表达变得更加真实、自然而有活力。在练笔过程中,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去挖掘文本的“微言大意”,立体的诠释文本内涵,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放飞了生命的灵性,激发了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三)积累了作文素材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范文,在语言、文字和内容上都更规范,丰富的词汇积累大有裨益学生。每篇课文的主题不同,既把教材变成了素材又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思辨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渗透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完成小练笔,意味着作文素材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开发,可课内的,亦可课外的,这些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素材的积累在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学生有素材才能为“有米之炊”。一篇篇短小的小练笔,记录着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会成为写大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成为学生们作文素材的“金山银海”。
  二、“课后小练笔”作文训练的五种方法
  (一)生活启示小练笔
  思考力是高年级作文的核心能力,决定了能不能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传统的作文往往会流于肤浅,思想性不强。为了训练学生们的作文思考力,笔者引导他们写生活启示小练笔。在记录生活的同时加入思考,思考生活背后的哲理,增加习作的思想深度。
  (二)内心感想小练笔
  感悟力是写好作文的重要能力,有丰富的生活感悟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为了训练学生们的感悟力,笔者结合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内心感想进行小练笔训练。文章中一些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引起共鸣的句子以及细节描写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验表达得最清楚。教学时要舍得花时间对这些句子进行深挖细掘,让学生有感而发,动心动情地写出“眼中景,心中情”。
  (三)想象训练小练笔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翅膀。不少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通过练笔把它们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可以让学生从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只要潜心挖掘、善于启发,便可以为孩子们创造出写作机会。
  (四)课文仿写小练笔
  表达力是作文的终极能力,思考力、感悟力、想象力的训练最终都汇集于表达能力。“创新源于模仿”,训练表达力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课文仿写小练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孩子能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习作的熟悉技巧。”“课文仿写小练笔”即是依据这一理论开展的作文训练,即指导孩子对好的课文进行语言、结构、写法等方面的仿写。
  (五)互动评改小练笔
  修改力是打磨作文的重要能力,由于“课后小练笔”篇幅短小,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评改训练自己的作文修改力。在以“小练笔”为载体的作文训练中,开展一些形式新颖的互动评改活动,引导学生即时进行交换评改,对各自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互动过程中,孩子既分享回忆了当时愉快的情景,学到了别作品的长处,又有效地训练了自己的作文修改力。不少学生会模仿他人的优秀作品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此促进自己作文能力的进步。
  三、“课后小练笔”作文训练的几点成效
  (一)激发了孩子的作文兴趣
  开展“课后小练笔”作文训练模式后,学生们都能写出充满个性色彩的精彩文字。当笔者对学生练笔的精彩之处大加赞赏时,他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写作信心倍增,热情高涨,一直低落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得越来越热烈,从“害怕写作”变成“热爱写作”,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进步飞快。
  (二)优化了作文的评改效果
  之前最怕改的作业就是学生的周记和作文,因为篇幅太长字数太多,每次批改战线都很长,导致评讲效果也不理想。开展“课后小练笔“作文训练模式后,由于篇幅的简短和字数的减少,加之时不时让孩子们互动评改,笔者的作文评改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本上单日即可完成,能对学生们的练笔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讲,讲评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由于每天及时的表扬、奖励和指导,孩子们的写作热情高涨,把写作和评讲当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极为期待。每次在班上展示和点评精彩的“课后小练笔“,孩子们都能从中学到来自全班不同孩子的写作技巧。
  (三)提高了作文的整体水平
  开展“小练笔”作文训练后,学生作品短小精悍,佳作频出,各具特色,大大增加了上班级墙报数量。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上了墙报,特别有成就感,写作和发表文章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有的学生干脆建立起了个人博客,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到网络上;有的开始在网上编写个人电子作品集,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部分学生作品获奖甚至发表在了校报和地方报纸上。“课后小练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丰富了他们作品的发表方式。
其他文献
历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弘扬和传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不可或缺的学科。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学好历史对于人们干事创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历史学科建设是国家兴才育贤的重要手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是开卷考试科目,能更好地适应这样的改革要求,其教学应当彰显学科
期刊
一、实施批注式导学策略,首在授之以法  2016版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年在七年级使用,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中学,对中学更高要求的语文学习往往会无所适从,老师如果一下子就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很多学生会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必须在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仔细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认真细致,而不是浮光掠影。此时,对如何根据文本让学生心随文动,意随笔生写好批注,授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电子计算机也已经在大部分学校得到普及。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推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创新、高效的教学经验。其中,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是分组教学法。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我们认为分组教学法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分组教学法让课堂变得高效  课堂上教师通常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然后将各种层次按高低搭配再分成若干个小组,安排水平较高动手能力较强
期刊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而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时,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充分参
期刊
“想知道”是一切哲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进行知识储备,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的阶段,如果一味用灌输知识取代探索知识,让死记硬背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的重点,忽略其创造性的培养,很可能就会将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襁褓中,复制出一个个考试机器。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造的起点,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学的一种实践活动,如若使用得当,
期刊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得较少,即使现在有一些关于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被重视。最大的欠缺我认为是缺乏对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认识,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
期刊
一、巧借直觀图示法解决问题
期刊
一、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布置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准备  这就要求学生提前报名,提前准备。学生这样的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一方面可以训练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内容,对理解文章知识更是事半功倍。针对如何开展第一步,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的:首先从文章标题开始,确定文章中心内容,然后根据英语学科特点找出“What” “Who” “When” “Where”
期刊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情,结合教学实验内容、实验现有器材,确定实验方案,突出创新实验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创新实验过程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尽可能将演示性实验改进成探究性实验,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两种方案加强探索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创设了两种探究方法:一是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
期刊
一、“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数”与“形”作为数学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直是一对矛盾体。正如矛和盾总是同时存在一样,有“数”必有“形”,有“形”必有“数”。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中考都有一定量的考题采用此法解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考试题中,选择题、填空题由于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命题时常对掌握及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