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积淀下的文化精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从识字、写字到课本内容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语文不仅是小学生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交流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在启蒙阶段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来说,添加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增加语文课堂的古典美和艺术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淡泊明志”“天人合一”等境界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价值观有积极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的行为规范对于当今小学生的行为道德约束也起到很大的借鉴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在各个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渗透。
首先是从识字、写字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最佳时间,根据科学统计,人的记忆能力在1~13岁时最强,因此,在小学阶段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最适宜的,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也就是在学会写之前要做到充分的认读,提高小学生的识字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的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通常会将《百家姓》、《三字经》等作为孩子启蒙教育和提前认读的教材,而在现代教学中这些经典的教材当然也能够成为当代小学生用来识字的经典教材,并且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经典的教材更加的生动化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的认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记忆力,除了能学习到各种生字之外,还能够充分体会教材深层的内涵。不难发现,小学阶段学生写的字往往都会和自己教师所写的字相类似,这是因为,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纽带,在学校中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往往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其中也包括教师所写的字,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板书和作业的批注时,要尽量将自己的字写得工整且美观大方,让小学生能有一个好的榜样模仿。
其次从古诗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古诗文可以说是我国较为经典的传统文化,并且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文中情节、押韵等各方面的审美能力。如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描绘了一幅春季来临乡村河堤景色优美的画面以及孩童们散学后欢快地放纸鸢生动活泼的场景,体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这首古诗文所描绘的生动场景有利于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不单单是学习古诗以及词的一门学科,古诗词只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去理解古诗词,掌握好课本知识,课后时间教师同样需要利用起来,教师需要将可利用的时间充分发挥,抓住机会为学生讲述以及渗透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讲论语时,在课后时间段里可以鼓励学生多去接触和收集论语有关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途径进行搜集与积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的电脑机房去搜集和学习,在搜集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整合与探讨,最后在进行小组分组的讨论与研究。这些方法途径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从不爱学习到爱上学习。于此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探讨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以及语文学科有更多的了解。
文化并不是镜花水月,他通过经典的著作和民间的习俗得以传承,也现实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以及言行举止之中。要让小学生能更好的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将传统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民间风俗是非常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一些传统的民族节日,使小学生能充分体会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信息:比如中秋节的别名、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传统和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神话故事等等,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秋节来历、传统、习俗和相关故事的讲述,也可以让学生搜寻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中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对这些经典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得到永久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75)
[2]钱雪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04)
[3]沈春芳.小学文化传统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 2014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语文不仅是小学生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交流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在启蒙阶段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来说,添加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增加语文课堂的古典美和艺术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淡泊明志”“天人合一”等境界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价值观有积极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的行为规范对于当今小学生的行为道德约束也起到很大的借鉴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在各个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渗透。
首先是从识字、写字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最佳时间,根据科学统计,人的记忆能力在1~13岁时最强,因此,在小学阶段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最适宜的,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也就是在学会写之前要做到充分的认读,提高小学生的识字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的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通常会将《百家姓》、《三字经》等作为孩子启蒙教育和提前认读的教材,而在现代教学中这些经典的教材当然也能够成为当代小学生用来识字的经典教材,并且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经典的教材更加的生动化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的认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记忆力,除了能学习到各种生字之外,还能够充分体会教材深层的内涵。不难发现,小学阶段学生写的字往往都会和自己教师所写的字相类似,这是因为,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纽带,在学校中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往往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其中也包括教师所写的字,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板书和作业的批注时,要尽量将自己的字写得工整且美观大方,让小学生能有一个好的榜样模仿。
其次从古诗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古诗文可以说是我国较为经典的传统文化,并且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文中情节、押韵等各方面的审美能力。如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描绘了一幅春季来临乡村河堤景色优美的画面以及孩童们散学后欢快地放纸鸢生动活泼的场景,体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这首古诗文所描绘的生动场景有利于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不单单是学习古诗以及词的一门学科,古诗词只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去理解古诗词,掌握好课本知识,课后时间教师同样需要利用起来,教师需要将可利用的时间充分发挥,抓住机会为学生讲述以及渗透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讲论语时,在课后时间段里可以鼓励学生多去接触和收集论语有关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途径进行搜集与积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的电脑机房去搜集和学习,在搜集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整合与探讨,最后在进行小组分组的讨论与研究。这些方法途径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从不爱学习到爱上学习。于此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探讨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以及语文学科有更多的了解。
文化并不是镜花水月,他通过经典的著作和民间的习俗得以传承,也现实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以及言行举止之中。要让小学生能更好的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将传统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民间风俗是非常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一些传统的民族节日,使小学生能充分体会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信息:比如中秋节的别名、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传统和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神话故事等等,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秋节来历、传统、习俗和相关故事的讲述,也可以让学生搜寻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中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对这些经典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得到永久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75)
[2]钱雪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04)
[3]沈春芳.小学文化传统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