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小学口语交际中创设各种情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阅读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结合口语交际实践简单介绍了在口语交际中的生活情景、疑问情景、故事情景、课件情景、游戏情景及其综合运用等情景的创设。
关键词:课堂教学;口语交际;情景创设;培养兴趣
情景创设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生动的语言、有感染力音乐的或动漫,再现生活或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景创设”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想象,培养能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对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人,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主渠道,要想让口语走进学生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得激发他们的口语兴趣,而成功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宽松、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小学口语交际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交流主渠道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交流实效。那么,在小学口语交际中怎样创设情景呢?
一、生活情景
学生生活的情景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情景。教师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感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积累有效的生活素材,使阅读交流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六年级上册第13课)一课的前一晚,布置学生观察美丽的夜空,按书上介绍的方法找到织女星、牛朗星,找一找北斗星和北极星,同时去收集一些星座的知识。教学《苹果里的星星》(三年级下册第7课)让学生动手切苹果,仔细观察。在教学“拣”与“捡”字时,可以这样处理:把一些粉笔倒在桌上,对学生说:“请你拣一支你喜欢的粉笔。”然后又指着一支白粉笔说:“请你把白粉笔捡起来。”接着老师问学生:“这两个jiǎn的动作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前一个要挑选一下,后一个不需挑选。”师:“对,‘拣’字含有挑选的意思,而‘捡’没这种含义。请大家分别用这两个字说个句子。”学生通过动作还原理解了意思,能很准确地运用这两个词了。
二、疑问情境
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维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疑问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而且能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从而对交流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如,学习《北京的色彩》(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笔者则这样设疑:我国有许多美丽的城市,有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而北京的色彩又有怎样独特的神韵,作家又是怎样用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如椽的神笔去描摹的色彩的呢?这样的提问,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渴望。同样,学习《“妙极了”与“糟透了”》(六年级上册第10课)一文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指出了妈妈夸奖我写的诗“妙极了”,而爸爸却说我写的诗文“糟透了”,读完全文,你觉得妈妈与爸爸谁对谁错,为什么?设置这样的疑问情境,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寻找体会爸爸的批评与妈妈的表扬是两种不同方式的爱,领略作者成长的经历、语言的亲切和情感的真挚,让学生感悟表扬和批评都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这样,学生在课堂交流时就有真情实感,口语表达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设置疑问情境时,需要注意问题不能提得太琐碎,因为一连串的小问题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起不到提高兴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可设计一至两个耐咀嚼的主要问题,不宜太多能激趣就行。
三、故事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这就是说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时机,精选一个故事,生动灵活的把它展示给学生;生涩的词语,枯燥的概念,遥远的时代一下子变得生动多彩起来,常常能够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设置故事情境常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授内容。比如,学习《空城计》(六年级下册第22课)时,请学生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介绍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他生活的年代:躬耕陇亩、隆中对、赤壁大战、托孤、南征北伐等生平事迹,此时学生无不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忠君爱国的情操所感动,也为学习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资料。设置故事情境有四点值得注意:其一,故事要尽量为交流内容铺平道路。因为有些课文,教师还必须讲解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内容,而设置故事情境有时就可顺手牵羊。其二,注意语言的流畅优美,只有美的语言才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达到的预设效果。其三,故事尽量短小生动,有吸引力,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到亢奋的学习状态中。其四,故事尽量由学生去收集,由学生自愿来讲。
四、课件情境
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推进,教师多媒体设置情境成为生成有效阅读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课件集多种感觉于一体,这对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很大的正面效应。如学习,教学季羡林《神奇的丝瓜》(六年级下册第18课)时,欣赏多媒体朗读季老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的文字扑面而来,淳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情,庄重而不呆板;再用课件出示普通丝瓜和文章中季老描写的丝瓜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教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样,学生就对季老笔下的丝瓜有了一些直观形象的感知,在课件播放过程中,笔者插进了两个疑问:①丝瓜的神奇之处表面在哪些地方?②通过对丝瓜神奇的细致描写,作者觉得丝瓜有了怎样的思想?答案是多元的, 目的是借课件设置的情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课件设置还要注意时机 ,切不可因为有趣而拉长播放时间,以免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
五、游戏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被兴趣左右, 因此,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设置游戏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常能使兴趣持久,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活动情境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学习《矛盾》(六年级上册第29课《古文两篇》)时,笔者让一个学生扮演楚国人,由两个组的学生当围观群众进行表演,“楚国人” 自吹矛和盾的作用时所夸下的海口与后来被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以活生生的教育。同样,《田忌赛马》(四年级下册第14课)的学习中,由一个学生扮演齐威王,一个扮演田忌,一个扮演孙膑先生,部分学生扮演各自的上中下等马。田忌、齐威王和孙膑应该怎样表演才算到位?学生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在第一次比赛结束后,齐威王先生应该是挤眉弄眼、得意忘形,田忌则要显出垂头丧气、无计可施的样子,孙膑则表现出泰然处之……很显然,这样的游戏情境所创设的氛围正是学生所需要的,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也就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涵。
六、组合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口语交际中的情境创设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组合式的。组合式情境由于情境呈叠加式出现,比单一式情境更具魅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学习《黄河大合唱》(六年级下册第15课),就可以采用课件情境、故事情境、疑问情境三组合。首先用课件播放了在雄壮的乐曲中欣赏我抗日军民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场面,然后介绍了曲的作者冼星海、词作者光未然,引出了他们创作这歌曲的简况;最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当时演唱乐队有什么奇特之处吗?你从这些独特中感受到了什么?”。三种情境次第出现,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口语交际实践证明,情境创设是提高口语交际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口语交际中的情境创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保持课堂学习兴趣和增加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运用时则要根据课文内容机动灵活,可以是单一情境,也可以多种情境组合。
关键词:课堂教学;口语交际;情景创设;培养兴趣
情景创设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生动的语言、有感染力音乐的或动漫,再现生活或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景创设”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想象,培养能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对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人,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主渠道,要想让口语走进学生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得激发他们的口语兴趣,而成功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宽松、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小学口语交际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交流主渠道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交流实效。那么,在小学口语交际中怎样创设情景呢?
一、生活情景
学生生活的情景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情景。教师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感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积累有效的生活素材,使阅读交流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六年级上册第13课)一课的前一晚,布置学生观察美丽的夜空,按书上介绍的方法找到织女星、牛朗星,找一找北斗星和北极星,同时去收集一些星座的知识。教学《苹果里的星星》(三年级下册第7课)让学生动手切苹果,仔细观察。在教学“拣”与“捡”字时,可以这样处理:把一些粉笔倒在桌上,对学生说:“请你拣一支你喜欢的粉笔。”然后又指着一支白粉笔说:“请你把白粉笔捡起来。”接着老师问学生:“这两个jiǎn的动作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前一个要挑选一下,后一个不需挑选。”师:“对,‘拣’字含有挑选的意思,而‘捡’没这种含义。请大家分别用这两个字说个句子。”学生通过动作还原理解了意思,能很准确地运用这两个词了。
二、疑问情境
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维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疑问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而且能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从而对交流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如,学习《北京的色彩》(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笔者则这样设疑:我国有许多美丽的城市,有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而北京的色彩又有怎样独特的神韵,作家又是怎样用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如椽的神笔去描摹的色彩的呢?这样的提问,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渴望。同样,学习《“妙极了”与“糟透了”》(六年级上册第10课)一文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指出了妈妈夸奖我写的诗“妙极了”,而爸爸却说我写的诗文“糟透了”,读完全文,你觉得妈妈与爸爸谁对谁错,为什么?设置这样的疑问情境,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寻找体会爸爸的批评与妈妈的表扬是两种不同方式的爱,领略作者成长的经历、语言的亲切和情感的真挚,让学生感悟表扬和批评都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这样,学生在课堂交流时就有真情实感,口语表达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设置疑问情境时,需要注意问题不能提得太琐碎,因为一连串的小问题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起不到提高兴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可设计一至两个耐咀嚼的主要问题,不宜太多能激趣就行。
三、故事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这就是说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时机,精选一个故事,生动灵活的把它展示给学生;生涩的词语,枯燥的概念,遥远的时代一下子变得生动多彩起来,常常能够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设置故事情境常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授内容。比如,学习《空城计》(六年级下册第22课)时,请学生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介绍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他生活的年代:躬耕陇亩、隆中对、赤壁大战、托孤、南征北伐等生平事迹,此时学生无不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忠君爱国的情操所感动,也为学习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资料。设置故事情境有四点值得注意:其一,故事要尽量为交流内容铺平道路。因为有些课文,教师还必须讲解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内容,而设置故事情境有时就可顺手牵羊。其二,注意语言的流畅优美,只有美的语言才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达到的预设效果。其三,故事尽量短小生动,有吸引力,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到亢奋的学习状态中。其四,故事尽量由学生去收集,由学生自愿来讲。
四、课件情境
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推进,教师多媒体设置情境成为生成有效阅读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课件集多种感觉于一体,这对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很大的正面效应。如学习,教学季羡林《神奇的丝瓜》(六年级下册第18课)时,欣赏多媒体朗读季老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的文字扑面而来,淳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情,庄重而不呆板;再用课件出示普通丝瓜和文章中季老描写的丝瓜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教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样,学生就对季老笔下的丝瓜有了一些直观形象的感知,在课件播放过程中,笔者插进了两个疑问:①丝瓜的神奇之处表面在哪些地方?②通过对丝瓜神奇的细致描写,作者觉得丝瓜有了怎样的思想?答案是多元的, 目的是借课件设置的情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课件设置还要注意时机 ,切不可因为有趣而拉长播放时间,以免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
五、游戏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被兴趣左右, 因此,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设置游戏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常能使兴趣持久,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活动情境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学习《矛盾》(六年级上册第29课《古文两篇》)时,笔者让一个学生扮演楚国人,由两个组的学生当围观群众进行表演,“楚国人” 自吹矛和盾的作用时所夸下的海口与后来被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以活生生的教育。同样,《田忌赛马》(四年级下册第14课)的学习中,由一个学生扮演齐威王,一个扮演田忌,一个扮演孙膑先生,部分学生扮演各自的上中下等马。田忌、齐威王和孙膑应该怎样表演才算到位?学生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在第一次比赛结束后,齐威王先生应该是挤眉弄眼、得意忘形,田忌则要显出垂头丧气、无计可施的样子,孙膑则表现出泰然处之……很显然,这样的游戏情境所创设的氛围正是学生所需要的,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也就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涵。
六、组合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口语交际中的情境创设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组合式的。组合式情境由于情境呈叠加式出现,比单一式情境更具魅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学习《黄河大合唱》(六年级下册第15课),就可以采用课件情境、故事情境、疑问情境三组合。首先用课件播放了在雄壮的乐曲中欣赏我抗日军民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场面,然后介绍了曲的作者冼星海、词作者光未然,引出了他们创作这歌曲的简况;最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当时演唱乐队有什么奇特之处吗?你从这些独特中感受到了什么?”。三种情境次第出现,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口语交际实践证明,情境创设是提高口语交际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口语交际中的情境创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保持课堂学习兴趣和增加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运用时则要根据课文内容机动灵活,可以是单一情境,也可以多种情境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