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两极分化似乎已经成了“自然发展规律”,特别是英语学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兴趣因素
初一上学期,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想在新学期新环境中重新展现自我,所以他们刚开始时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减退,加上课堂模式的陈旧,他们的兴趣越来越弱;再之他们的基础本来就不好,随着词汇量和语言点的增多,学习上感觉越来越吃力,逐渐“力不从心”,没了兴趣,失去了信心,因此学生间差距不断拉大。
二、 智力因素
虽然我们常说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智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归纳能力,尤其在语言的模仿力、读听的接受能力、说写的表达能力等语言的感知能力上确实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知识上有快有慢,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有强有弱,这也成了学习上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家庭因素
有些双职工父母较忙,对子女的照顾有限,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忽视甚至漠不关心,这样孩子就缺乏自觉性,不做作业已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另外,家中过于溺爱,造成了他们傲慢且脆弱,一旦遭到批评或挫折就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其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偶有犯错或考试不理想就以棍棒相加,简单粗暴,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些家庭因素也导致了差距的产生。
四、 习惯因素
农村初中的孩子大多在小学时对音标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所以他们在记忆单词时大多死记硬背,甚至在单词下用中文注音。再者,在小学时很少进行听力、写作等练习,所以到了初中以后他们在做听力及阅读时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做翻译或写作时都是逐字翻译,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点和语法知识。再加上他们大多在小学时未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由于基础没有打好,他们继续学习时就困难重重,不勤奋或接受力差的学生更容易掉队。
由于上述主要原因,造成了他们学习的困难。但作为初中英语老师,我们必须努力去避免、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现象呢?
一、 兴趣,学习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困生经常会在课堂上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受到同学的嘲笑,渐渐地他们就不敢开口,害怕上课。因此,我们首先得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给他们安全感,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发现他们走神时,不要直接点名批评,可用眼神或轻拍其桌子提醒他,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同学,又提醒了他们。其次,要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就需要我们运用灵活多样和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多利用多媒体,联想记忆法等。再次,课堂上也要体现学困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多发言,从而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 教育,应出于爱的动机
历来,学困生经常受到部分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嫌弃、挖苦、羞辱,他们的长处常被忽视,自尊心受到压抑,产生了自卑心理,对老师也产生了敌对情绪,加之对学习的畏难情绪,他们对学习就彻底丧失了信心。所以要转变学困生,首先应转变我们自己的观念,只有学生对老师和英语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记得曾经让一位学生谈谈她英语进步的原因,她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喜欢现在的老师!”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学习上点滴的进步,及时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地指导和引导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自己犯错时,教师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学生说声“I’m sorry”, 从而增进师生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要多关注学困生。好学生微小的退步都会马上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但是学困生却很少能吸引老师的目光。所以有的学困生为了能引起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故意不做作业,甚至故意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纪律。老师的“偏心”行为是学生最为反感的!只有师生间有了融洽、亲和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学生,特别是差生也乐于学这门课。
三、 细节,决定成败
学习习惯的好坏和方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还得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 预习、复习
俗话说“笨鸟先飞”,首先得培养学困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时他们需要自己动脑,尝试解决问题。刚开始时老师要帮助他们预习,以便第二天上课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主角”,积极参与课堂。如果第二天的单词较多,可在前一天先教他们朗读。课上老师也要有意让他们多回答会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摆脱自卑的心理;适当的创设一些有一定难度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能突破的问题,培养成就感。二是课后复习,第二天及时检查他们的复习情况,及时科学的复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大有益处。
(二) 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的学困生在课上注意力不能集中,我们就要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一旦发现他们走神、疲倦,可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或进行一些游戏、表演。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
(三) 作业
要让学困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大量作业肯定是有困难的,因为有的题目对他们来说太难,没法完成。所以老师不妨将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而且最好在做前精选一些例题进行讲解,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另外,老师在批改他们的作业时也要讲究艺术性,不要简单地打“√”和“×”。可在其作业的旁边写一些诸如: “Would you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writing?”的批评,学生看到了这些富有情感的批语,批评的他们也不会觉得苛刻,会乐于接受,这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
四、 家庭学校紧密结合
英语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要完成如此大量的训练,没有父母的共同督促,学困生很难完成。我们经常发现默写糟糕的同学大多都是前天晚上没有准备。所以,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家校通等方式和他们的父母经常交流,报告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他们常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进而使他们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
一、 兴趣因素
初一上学期,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想在新学期新环境中重新展现自我,所以他们刚开始时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减退,加上课堂模式的陈旧,他们的兴趣越来越弱;再之他们的基础本来就不好,随着词汇量和语言点的增多,学习上感觉越来越吃力,逐渐“力不从心”,没了兴趣,失去了信心,因此学生间差距不断拉大。
二、 智力因素
虽然我们常说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智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归纳能力,尤其在语言的模仿力、读听的接受能力、说写的表达能力等语言的感知能力上确实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知识上有快有慢,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有强有弱,这也成了学习上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家庭因素
有些双职工父母较忙,对子女的照顾有限,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忽视甚至漠不关心,这样孩子就缺乏自觉性,不做作业已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另外,家中过于溺爱,造成了他们傲慢且脆弱,一旦遭到批评或挫折就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其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偶有犯错或考试不理想就以棍棒相加,简单粗暴,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些家庭因素也导致了差距的产生。
四、 习惯因素
农村初中的孩子大多在小学时对音标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所以他们在记忆单词时大多死记硬背,甚至在单词下用中文注音。再者,在小学时很少进行听力、写作等练习,所以到了初中以后他们在做听力及阅读时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做翻译或写作时都是逐字翻译,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点和语法知识。再加上他们大多在小学时未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由于基础没有打好,他们继续学习时就困难重重,不勤奋或接受力差的学生更容易掉队。
由于上述主要原因,造成了他们学习的困难。但作为初中英语老师,我们必须努力去避免、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现象呢?
一、 兴趣,学习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困生经常会在课堂上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受到同学的嘲笑,渐渐地他们就不敢开口,害怕上课。因此,我们首先得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给他们安全感,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发现他们走神时,不要直接点名批评,可用眼神或轻拍其桌子提醒他,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同学,又提醒了他们。其次,要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就需要我们运用灵活多样和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多利用多媒体,联想记忆法等。再次,课堂上也要体现学困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多发言,从而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 教育,应出于爱的动机
历来,学困生经常受到部分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嫌弃、挖苦、羞辱,他们的长处常被忽视,自尊心受到压抑,产生了自卑心理,对老师也产生了敌对情绪,加之对学习的畏难情绪,他们对学习就彻底丧失了信心。所以要转变学困生,首先应转变我们自己的观念,只有学生对老师和英语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记得曾经让一位学生谈谈她英语进步的原因,她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喜欢现在的老师!”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学习上点滴的进步,及时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地指导和引导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自己犯错时,教师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学生说声“I’m sorry”, 从而增进师生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要多关注学困生。好学生微小的退步都会马上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但是学困生却很少能吸引老师的目光。所以有的学困生为了能引起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故意不做作业,甚至故意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纪律。老师的“偏心”行为是学生最为反感的!只有师生间有了融洽、亲和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学生,特别是差生也乐于学这门课。
三、 细节,决定成败
学习习惯的好坏和方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还得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 预习、复习
俗话说“笨鸟先飞”,首先得培养学困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时他们需要自己动脑,尝试解决问题。刚开始时老师要帮助他们预习,以便第二天上课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主角”,积极参与课堂。如果第二天的单词较多,可在前一天先教他们朗读。课上老师也要有意让他们多回答会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摆脱自卑的心理;适当的创设一些有一定难度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能突破的问题,培养成就感。二是课后复习,第二天及时检查他们的复习情况,及时科学的复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大有益处。
(二) 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的学困生在课上注意力不能集中,我们就要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一旦发现他们走神、疲倦,可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或进行一些游戏、表演。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
(三) 作业
要让学困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大量作业肯定是有困难的,因为有的题目对他们来说太难,没法完成。所以老师不妨将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而且最好在做前精选一些例题进行讲解,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另外,老师在批改他们的作业时也要讲究艺术性,不要简单地打“√”和“×”。可在其作业的旁边写一些诸如: “Would you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writing?”的批评,学生看到了这些富有情感的批语,批评的他们也不会觉得苛刻,会乐于接受,这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
四、 家庭学校紧密结合
英语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要完成如此大量的训练,没有父母的共同督促,学困生很难完成。我们经常发现默写糟糕的同学大多都是前天晚上没有准备。所以,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家校通等方式和他们的父母经常交流,报告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他们常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进而使他们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