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于补白处见精彩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选自名家之作,总是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这些“空白点”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在似乎“无”的空白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同时也有许多意犹未尽的缺口,等待发现和填补。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中的文本“空白”,让其真正为教材、为儿童、为教师服务呢?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一双挖掘文本资源的“慧眼”,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利用文本的补白空间,拓展、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引导学生在无字处探寻作者的思想和人物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解读文本。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情节补白,增强情感体验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想象。教师就要善于捉住这些空白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在文本解读中,如果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空白点进行挖掘,补充,将会使文本变得更加充实,既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被困在废墟中的孩子,在这震后的38个小时里是如何坚持的,课文中没有描述。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增加情感体验,此处让学生进行情节补白: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的漫长等待,他会想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对伙伴们说些什么?
  教学时,笔者抓住文本内容的空白,通过情节补白,让学生对文章感受、对人物的印象更加枝繁叶茂。教师如能在语文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善于捕捉、挖掘情节中的“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词句挖白,感悟作者情怀
  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课文中有许多具有很强表现力和概括力的词语,有的直接关联到文章的中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以重点词句为“抓手”,巧妙地抓住关健词句来补白,以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教学《检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课文结尾“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一重点句子,理解理解博莱克的自立自强,笔者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的练习:“天刚蒙蒙亮,别的队员们还在______,而博莱克早已经______;午休时间,别的队员在______,博莱克却______;______,别的队员在______,博莱克______。练呀练呀,博莱克不知流了多少 ______,不知______,不知______。博莱克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自己。”
  这样的补白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不经意间,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有效补白,突破了难点,在文本的情感点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文中描写的人物传情达意,从而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三、标点填白,丰富文本意蕴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许多课文往往用标点符号设下空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就需要读者去联想,去补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标点符号为研读点,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以充实“空白”,连接“空白”,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教学时可从标点处做文章,借助省略號,设计对话,引导学生巧妙“补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激发。“言有尽而意无穷”。面对这种补白的空隙,教师要及时利用,让学生联系己有的知识,进行言语拓展,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阅读更具有创造性。
  四、插图配白,激活想象能力
  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的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从而让静态的画面“活”起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观察能力,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进入课文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文本语言,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
  五、情感补白,彰显角色生命
  “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有时作者将这种情感蕴藏在字里行间,有时作者将这种情感欲言又止,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空白。教师如果抓住文本中感情的共鸣地方,做好引导,就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中,里氏7.3级的大地震,父母有没有生命危险;面对余震的威胁,台湾青年会怎样想;枕头一次次刺进肌肤,台湾青年又会怎样想,这些无一不是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捕捉这些“空白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对文本进行“补白”拓展,对台湾青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再加上教师充满激情的激励性评价,烘托了“情场”的氛围,使作者的情,文本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交织一起,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动人心弦的场景。
  六、结尾续白,升华情感体验
  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深思遐想的余地。而这一艺术空白处,也正是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课文引向深处、引向课外的最佳处。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的结尾巧设“补白”,及时练笔,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在积极的言语实践中体验到文本所蕴涵的积极情感。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叙述列车开动了,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倾诉。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富有创意的延伸性训练:志愿军们即将离去,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面对声声呼唤的志愿军亲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几句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这样的结尾续白,续的是文章的内容,续的是学生的思维。写话不只是单纯的语言训练,更是内在精神升华、提高的过程。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学生在经历了情感激荡和语言内化后,终于到达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内心涌动的激情如清泉喷薄而出,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七、总结
  “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巧妙地变“空白点”为“燃烧点”,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孩子们咀嚼文字的精理妙义,给孩子们一个无限的驰骋空间,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在“无”和“有”的转换中,语文课堂会呈现无限精彩,焕发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是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产生的,同时有作用于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目的更加复杂,教学内容也更多了,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所提出来的标准是要更加注重生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必须在深刻领会相关教学要求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给予学生更好、更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标;教学模式 
语文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地重视语文学习地工具性,忽略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是机械的,不自觉的,死板的,所以长久以来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浅层次的。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很难达到共鸣,少有文学艺术的熏陶,也就没有真正体会到“语文味”。在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曾尝试过多种方法改变这种僵硬的局面,其中批注法是最有效地使学生深入文本,自我解
期刊
本篇文章针对《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合唐吉坷德的创作背景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以期能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In this essay,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关系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学生具备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因此,学习好信息技术的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点,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摘 要: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对于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写作,提升自己的记忆水平,从而帮助其促进初中语文成绩的提高。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共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主要探讨了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其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