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从青春期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社交、情感等多方面压力,因此近些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学思政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政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生规模激增,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从青春期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社交、情感等多方面压力,因此近些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高校需要在当前的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概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1茫然心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多且非常多元化,加之学生生理、心理年龄还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一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缺乏目标,导致学生缺乏发展的动力,引发茫然心理。大学生缺乏目标,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规划未来生活,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缺乏计划,而缺乏计划,又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等多方面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当学生成绩变差,自我否定,又会加重学生的茫然心理。当学生遇到就业等比较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较大的压力。除开就业,学生在成长期间还会面临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没有帮助及时学生走出困境,无法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就会导致学生沉浸在负面情绪当中无法自拔,最终失去生活的目标。[1]
1.2自卑心理
很多因素都会引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例如家庭经济条件因素、学校层次和档次、外形条件、学习成绩等等,都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这些因素是大部分都是非常客观的因素,很难通过其他手段控制;而如果不能及时走出自卑,就会导致学生走向自闭,长期压抑,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等严重问题。因此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不是要帮助学生规避自卑心理,而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掌握自我调节方法,强大自己的内心,勇敢自信的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
1.3焦虑心理
大学生同时面临着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因此可能会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需要学会操控自己生活和学习,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约束管理作用比较小,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引发各种问题,加重学生的焦虑心理。一些学生过于放纵自己,导致学习成绩直线降低,不断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如果长期过于焦虑,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高校教师需要注意大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利用合理方式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保障大学生可以平和的面对各种问题。
2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措施
2.1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忽视了思政教育,无法将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体现出来。高校通过思政教育工作,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可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障高校思政教育效果,高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提升思政教师专业能力。利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思政教师需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可以利用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更好的融合心理健康工作,保障高校思政教育质量。[2]
2.2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普查等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普遍利用分班式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类型授课,大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差异性比较小。教师可以整理学生普遍心理问题,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合,向学生讲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深入探讨心理问题,提出心理问题解决措施,增强师生互动效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问题,避免在今后产生心理问题。
2.3组织心理健康课外教育活动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高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可以选择面谈咨询和电话咨询以及网络咨询等服务形式,保障学生获取针对性心理指导服务。高校需要重视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工作,配置充足的专职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认可度,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寻求心理咨询中心点帮助。高校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心理咨询中心,使其专业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
团体辅导:辅导员负责组织实施团体咨询活动,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团体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我,调整自身和他人的人际关系。辅导员需要明确团体成员的问题,通过合理分组,组织主题班会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针对同一专业的学生,他们心理发展水平差异性比较小,辅导员可以创设针对性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探索,学生可以发现原来其他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可以降低自身的自卑感,同时可以减少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可以自觉共同处理问题。[3]
专题讲座:思政教师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专业专题讲座,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针对大一学生,可以组织“大学异性交往指导”项目,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组织“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等,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思政教师在授课阶段,要尤其注重需要帮助的学生,落实个别辅导工作。通过单独辅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充分学生的潜能,进一步玩完善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避免进入到心理困境当中。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情绪调节方法等,有效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利用平常心看待一些问题,避免就业压力等影響到学生的日常行为。
结束语
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对于思政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辛辞.简析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现状与发展[J].农家参谋,2020(15):159.
[2]陈晓琳.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农家参谋,2020(10):298.
[3]喻春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30-3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政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生规模激增,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从青春期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社交、情感等多方面压力,因此近些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高校需要在当前的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概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1茫然心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多且非常多元化,加之学生生理、心理年龄还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一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缺乏目标,导致学生缺乏发展的动力,引发茫然心理。大学生缺乏目标,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规划未来生活,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缺乏计划,而缺乏计划,又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等多方面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当学生成绩变差,自我否定,又会加重学生的茫然心理。当学生遇到就业等比较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较大的压力。除开就业,学生在成长期间还会面临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没有帮助及时学生走出困境,无法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就会导致学生沉浸在负面情绪当中无法自拔,最终失去生活的目标。[1]
1.2自卑心理
很多因素都会引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例如家庭经济条件因素、学校层次和档次、外形条件、学习成绩等等,都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这些因素是大部分都是非常客观的因素,很难通过其他手段控制;而如果不能及时走出自卑,就会导致学生走向自闭,长期压抑,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等严重问题。因此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不是要帮助学生规避自卑心理,而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掌握自我调节方法,强大自己的内心,勇敢自信的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
1.3焦虑心理
大学生同时面临着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因此可能会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需要学会操控自己生活和学习,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约束管理作用比较小,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引发各种问题,加重学生的焦虑心理。一些学生过于放纵自己,导致学习成绩直线降低,不断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如果长期过于焦虑,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高校教师需要注意大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利用合理方式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保障大学生可以平和的面对各种问题。
2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措施
2.1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忽视了思政教育,无法将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体现出来。高校通过思政教育工作,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可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障高校思政教育效果,高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提升思政教师专业能力。利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思政教师需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可以利用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更好的融合心理健康工作,保障高校思政教育质量。[2]
2.2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普查等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普遍利用分班式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类型授课,大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差异性比较小。教师可以整理学生普遍心理问题,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合,向学生讲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深入探讨心理问题,提出心理问题解决措施,增强师生互动效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问题,避免在今后产生心理问题。
2.3组织心理健康课外教育活动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高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可以选择面谈咨询和电话咨询以及网络咨询等服务形式,保障学生获取针对性心理指导服务。高校需要重视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工作,配置充足的专职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认可度,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寻求心理咨询中心点帮助。高校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心理咨询中心,使其专业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
团体辅导:辅导员负责组织实施团体咨询活动,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团体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我,调整自身和他人的人际关系。辅导员需要明确团体成员的问题,通过合理分组,组织主题班会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针对同一专业的学生,他们心理发展水平差异性比较小,辅导员可以创设针对性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探索,学生可以发现原来其他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可以降低自身的自卑感,同时可以减少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可以自觉共同处理问题。[3]
专题讲座:思政教师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专业专题讲座,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针对大一学生,可以组织“大学异性交往指导”项目,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组织“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等,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思政教师在授课阶段,要尤其注重需要帮助的学生,落实个别辅导工作。通过单独辅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充分学生的潜能,进一步玩完善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避免进入到心理困境当中。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情绪调节方法等,有效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利用平常心看待一些问题,避免就业压力等影響到学生的日常行为。
结束语
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对于思政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辛辞.简析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现状与发展[J].农家参谋,2020(15):159.
[2]陈晓琳.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农家参谋,2020(10):298.
[3]喻春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