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旧有的高职教育模式,实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教育”全面推进教材编写、教法创新和质量监控的教育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高职化工专业人才。
[关键词]就业 高职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226-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化工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已经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而高职院校如何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围绕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构建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化工专业人才,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下获得满意的工作,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构建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对于化工生产线的操作规则、技能、设备维护以及生产管理等技能的要求较高,除了需要具备相关的化工技能以外,对于技术开发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近年来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中,出现了两类人才培养价值模式: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的“象牙塔”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育是封闭的,注重的是理论性知识的学科型教学;更多的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另一种人才培养价值模式——“实用为主”,它更在乎的是技术型的人才培养,倾向于培养学生对实际生产技术和技能的把握。不同的高职教育模式和不一样的时代背景导致了高职教育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新时代的市场发展要求具备生产、销售与管理的高素质高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对准了就业,强调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显然,这样的情况下继续追求对于学科型的培养模式是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要使高职教育培养出以市场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型高职化学人才,就必须构建出与传统教育理念有区别,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具备自身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和组织教学。如安徽宿州学院就提出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的观点,认为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工作后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市场的需要和变化是高职院校判断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实施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与市场和社会的衔接,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
二、构建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1、校企合作办学
高职化工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化工企业经营相关性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专业性人才最好的办法是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结合化工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重点,高职院校同地方企业取得合作共识,根据各个企业的相关要求,与企业签订协议,为企业定时定向地输送毕业生或者实习生,一来可以吸引地方企业积极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如成立某企业某技能的实训基地或者仿真实训项目等,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修订教育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实现与市场的接轨。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使学生把在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完美结合。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前进入企业生活,在实习基地以职业工作者的姿态开展生产实践活动,承担起与其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充分地了解生产过程,熟悉化工原理和设备操作,将脑海里的抽象理论转化成实际具象事物,更为有效地吸收知识。
2、祛旧迎新,改革教学教育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实现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各个课程开设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在教学培养模式中,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对在校学生根据其就业意向的不同进行班次的二次选择,将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类,通过调整教育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和比例,在保证专业理论知识完善的前提下,重视综合性的课程。打破化学专业和技能体系,由企业参与编制校内教材,通过开设面向市场的《化学制图》、《化学工艺学》以及《精细化工》等实践应用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实现多样化。在教学计划中,制定出相应的课程任务,当然,完成这样的任务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并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合适的程序,按照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层层推进才能进行下去,直至任务的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这样的组织教学,引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对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真正培养学习兴趣,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职业能力
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但不能单一追求就业,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做到以学生为核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高职教育下的化工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职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法律观念,良好的团队协作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这些素质需要在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课堂的灌输、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及身边榜样的积极引导等在有形或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培养。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化工方面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方式技能以及社会技能。专业技能是高职人才进入社会开展工作的核心能力,所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就是以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对于方式技能的培养,则要求教师在学生实验操作中,及时提供有效的引导,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社会技能最主要是要求学生转变学生身份为社会人的身份,培养学生学会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阶层的人沟通相处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把握工作机会,实现职业规划。
三、结语
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最核心的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僅关系到学生个人毕业后的就业前途以及高职院校的招生前景,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建设、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坤玲,李瑞珍,田席荣,张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时空,2008,08:131.
[2] 段志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33-35.
[3] 舒均杰;高职化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04:209-212.
作者简介
尚平,(1979-),女,硕士,讲师,河北武强人,从事化学制药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关键词]就业 高职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226-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化工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已经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而高职院校如何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围绕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构建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化工专业人才,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下获得满意的工作,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构建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对于化工生产线的操作规则、技能、设备维护以及生产管理等技能的要求较高,除了需要具备相关的化工技能以外,对于技术开发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近年来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中,出现了两类人才培养价值模式: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的“象牙塔”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育是封闭的,注重的是理论性知识的学科型教学;更多的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另一种人才培养价值模式——“实用为主”,它更在乎的是技术型的人才培养,倾向于培养学生对实际生产技术和技能的把握。不同的高职教育模式和不一样的时代背景导致了高职教育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新时代的市场发展要求具备生产、销售与管理的高素质高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对准了就业,强调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显然,这样的情况下继续追求对于学科型的培养模式是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要使高职教育培养出以市场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型高职化学人才,就必须构建出与传统教育理念有区别,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具备自身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和组织教学。如安徽宿州学院就提出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的观点,认为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工作后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市场的需要和变化是高职院校判断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实施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与市场和社会的衔接,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
二、构建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1、校企合作办学
高职化工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化工企业经营相关性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专业性人才最好的办法是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结合化工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重点,高职院校同地方企业取得合作共识,根据各个企业的相关要求,与企业签订协议,为企业定时定向地输送毕业生或者实习生,一来可以吸引地方企业积极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如成立某企业某技能的实训基地或者仿真实训项目等,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修订教育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实现与市场的接轨。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使学生把在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完美结合。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前进入企业生活,在实习基地以职业工作者的姿态开展生产实践活动,承担起与其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充分地了解生产过程,熟悉化工原理和设备操作,将脑海里的抽象理论转化成实际具象事物,更为有效地吸收知识。
2、祛旧迎新,改革教学教育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实现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各个课程开设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在教学培养模式中,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对在校学生根据其就业意向的不同进行班次的二次选择,将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类,通过调整教育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和比例,在保证专业理论知识完善的前提下,重视综合性的课程。打破化学专业和技能体系,由企业参与编制校内教材,通过开设面向市场的《化学制图》、《化学工艺学》以及《精细化工》等实践应用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实现多样化。在教学计划中,制定出相应的课程任务,当然,完成这样的任务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并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合适的程序,按照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层层推进才能进行下去,直至任务的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这样的组织教学,引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对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真正培养学习兴趣,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职业能力
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但不能单一追求就业,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做到以学生为核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高职教育下的化工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职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法律观念,良好的团队协作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这些素质需要在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课堂的灌输、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及身边榜样的积极引导等在有形或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培养。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化工方面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方式技能以及社会技能。专业技能是高职人才进入社会开展工作的核心能力,所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就是以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对于方式技能的培养,则要求教师在学生实验操作中,及时提供有效的引导,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社会技能最主要是要求学生转变学生身份为社会人的身份,培养学生学会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阶层的人沟通相处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把握工作机会,实现职业规划。
三、结语
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最核心的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僅关系到学生个人毕业后的就业前途以及高职院校的招生前景,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建设、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坤玲,李瑞珍,田席荣,张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时空,2008,08:131.
[2] 段志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33-35.
[3] 舒均杰;高职化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04:209-212.
作者简介
尚平,(1979-),女,硕士,讲师,河北武强人,从事化学制药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