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点击】
A老师:这是谁班里的女孩,天天在抖音里更新,看,这大概是她妈妈的口红,学着网红的模样化妆,点击率还挺高的呢。
B同学对C同学说:今天早上10点王者中貂蝉的皮肤可以免费领。C同学偷偷地从书包里拿出了手机。
D同学奶奶:老师,我孙子拿我的手机玩到12点钟,都不肯放下,让他做作业也不做,你帮我好好批评一下。
……
抖音、网红、涨粉、吃鸡、王者……在很多大人都没明白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对这些词已经不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使用低龄化趋势,虚拟网络的精彩世界也逐渐走向孩童。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超60%。笔者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用于与家长联系、和完成作业打卡、上网课等任务,但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缺少家长的监督,造成了手机使用不合理。像案例中这样痴迷于手机游戏、刷抖音,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迫在眉睫。
【对策建议】
手机是人们必备的通讯工具,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智能手机的功能如此强大,连有些成年人都不能控制,成为“低头族”,更何况是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
(一)课堂引领,正确认识
手机被老师和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然而它却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笔者利用班会课,班队活动和学生共同探讨手机利弊。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手机”
手机给人们带来许多便捷,学生到底对他了解多少呢?利用班会课让学生直面手机,畅谈手机功能,了解它的多重功能,及给人们便捷之处。同学们边说边记录,绘制成一幅网状图,从图中感受到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层层剥真相,直面双刃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简·温格近日表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智能手机正将这一代青少年推向危机边缘。班会前让学生去搜集沉迷手机的危害。如:
A小队查找班级学生的视力检查表,通过对比,发现爱玩手机的孩子的视力成下降趋势。B小队则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振聋发聩。C小队通过情境表演,再现了当今社会家庭团聚时的一个普遍现象,年轻人坐在一起,各自抱着手机。
3.激战辩论会,共写倡议书
有了对手机的全面认识,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小学生是否要配备手机”的辩论会。通过辩论让学生更理智地看待手机。手机迷C同学说:“虽然妈妈给我买了手机,但是我沒有好好的利用它,只是把它当做玩具。在我学习的时候我要把它交给奶奶,让她监督我。”全班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写一份《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在倡议书上写清楚如何控制手机的使用。一个倡议,一个呼唤,来自孩子们心中的一个警醒。
(二)培养兴趣,视线转移
学大禹治水,改“堵”为“疏”。科技发展带来的产物——手机,我们不能直接把它堵在门外,要合理疏导。
1.走进经典阅读,做“书香少年”
“腹有诗书气自华”,引导学生都进经典,阅读好书,让学生将手机时间变成阅读时间。
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进行布置,创设阅读的氛围,将学校的图书和孩子自带的书分门别类,供孩子们阅读。
保障时间,积蓄涵养。在班级中开辟了班级书场,通过三个阶段保障了孩子的阅读时间。还指导学生阅读摘记,进行每天半小时阅读比赛,将阅读进行量化考核。
2.传承经典游戏,做“儒雅少年”
引进传统的游戏。让好玩的游戏代替手机游戏。笔者开展了一个“父母小时候的游戏”为主题的调查活动。让向父母请教传统游戏玩法,并把进行“传统游戏大PK”。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的钻研游戏方法,玩手机的时间少了。
每个游戏都有规则,在不同的场地玩不同的游戏,这既是为安全考虑,也是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有了规则,当家长和孩子约定好什么时候才能有手机,用多长时间,学生也会遵循,会守诺言。经典游戏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涵养,“观棋不语真君子”“万变不离其宗”在游戏中学会文雅,学会礼让,成为一名儒雅少年。
3.参与实践活动,做“智慧少年”
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让学生放开双手,放眼世界,获得更多的智慧,去做一名充满智慧少年。如,去饲养小动物,去种植花草,去探寻验收的秘密,去做小手工,去编小报……让学生结合课程做实践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去增长见识。用双脚去丈量大地,世界就变大了。如,调查家乡的特产的制作过程,为亲友设计乡村一日游,了解身边环境问题等。第三,做公益活动。学生是社会的一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在街上做文明劝导者,去做小志愿者……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孩子发现身边有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做,那么手机就不会控制他了。
(三)家校合作,共筑绿网
手机最主要依托的是父母的管理。所以在孩子是有手机方面,笔者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统一战线,成为最有力的合伙人。
1.家庭:建立规则,做好表率
有规矩,成方圆。家长要与学生约定好使用的规则,如哪些软件是可以使用的,使用的时间等。家长自身也要做好榜样,不做“低头族”,特别在陪孩子学习、做作业尽量少玩手机,给孩子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知儿心,共成长。许多家长怕孩子耽误学习,视手机为洪水猛兽。一味的回避不如敞开心扉,家长可以适当地与孩子谈论手机上的新闻,健康的游戏和实用的软件,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常陪伴,更幸福。提倡家长多陪孩子,在家的时候,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家务,陪和孩子做游戏。可以利用假日带孩子一起去爬爬山,放放风筝,去亲近大自然。当孩子有亲人的陪伴,他会发现没有手机、电子游戏也会一样快乐,降低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2.学校:高度重视,防患未然
广而告之,多方宣传。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家长推送网文,发放信件。让家长认识到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教师也经常在微信群中提醒家长要严格把关手机,如果有网上作业,就表明完成需要的时间,让家长心中有数。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沉迷网络,迷恋手机的现象。教师通过上门家访,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戒除手机瘾。
各科联手,重点指导。为了避免学生在手机、网络上盲目模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除了班主任之外,各科老师应该针对学生展露的现象进行引导。如信息老师对班级中爱玩游戏的孩子进行引导,可以让孩子指导这款游戏的设计者的初衷,和创业历程,让学生从盲目的模仿到真正的佩服,将重心放到学习上。
3.合力:多元评价,促进成长
学生自评,勇夺智慧卡。能否合理使用手机,不但在于教师的管理教育,还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以评促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笔者在上班会课让学生商议拟定《手机使用公约》,并倡议所有同学都加入到践行公约的行列里。老师随机发下公约践行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督促自己。
家长评价,点亮心愿星。学生手机的使用更在于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手机公约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如当学生认真地执行公约得到20个小太阳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心愿卡上填上一个星,并且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时代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科技产物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于翠杰,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心理影响研究——以北碚区朝阳小学、小磨滩小学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3)
2.丁莉丽,当前未成年人玩手机游戏的沉迷风险及其对策[J],《教学月刊》,2019
3.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3
4.国外中小学手机管理制度的分析及思考[J]. 姚计海. 人民教育. 2013(09)
A老师:这是谁班里的女孩,天天在抖音里更新,看,这大概是她妈妈的口红,学着网红的模样化妆,点击率还挺高的呢。
B同学对C同学说:今天早上10点王者中貂蝉的皮肤可以免费领。C同学偷偷地从书包里拿出了手机。
D同学奶奶:老师,我孙子拿我的手机玩到12点钟,都不肯放下,让他做作业也不做,你帮我好好批评一下。
……
抖音、网红、涨粉、吃鸡、王者……在很多大人都没明白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对这些词已经不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使用低龄化趋势,虚拟网络的精彩世界也逐渐走向孩童。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超60%。笔者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用于与家长联系、和完成作业打卡、上网课等任务,但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缺少家长的监督,造成了手机使用不合理。像案例中这样痴迷于手机游戏、刷抖音,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迫在眉睫。
【对策建议】
手机是人们必备的通讯工具,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智能手机的功能如此强大,连有些成年人都不能控制,成为“低头族”,更何况是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
(一)课堂引领,正确认识
手机被老师和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然而它却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笔者利用班会课,班队活动和学生共同探讨手机利弊。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手机”
手机给人们带来许多便捷,学生到底对他了解多少呢?利用班会课让学生直面手机,畅谈手机功能,了解它的多重功能,及给人们便捷之处。同学们边说边记录,绘制成一幅网状图,从图中感受到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层层剥真相,直面双刃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简·温格近日表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智能手机正将这一代青少年推向危机边缘。班会前让学生去搜集沉迷手机的危害。如:
A小队查找班级学生的视力检查表,通过对比,发现爱玩手机的孩子的视力成下降趋势。B小队则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振聋发聩。C小队通过情境表演,再现了当今社会家庭团聚时的一个普遍现象,年轻人坐在一起,各自抱着手机。
3.激战辩论会,共写倡议书
有了对手机的全面认识,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小学生是否要配备手机”的辩论会。通过辩论让学生更理智地看待手机。手机迷C同学说:“虽然妈妈给我买了手机,但是我沒有好好的利用它,只是把它当做玩具。在我学习的时候我要把它交给奶奶,让她监督我。”全班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写一份《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在倡议书上写清楚如何控制手机的使用。一个倡议,一个呼唤,来自孩子们心中的一个警醒。
(二)培养兴趣,视线转移
学大禹治水,改“堵”为“疏”。科技发展带来的产物——手机,我们不能直接把它堵在门外,要合理疏导。
1.走进经典阅读,做“书香少年”
“腹有诗书气自华”,引导学生都进经典,阅读好书,让学生将手机时间变成阅读时间。
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进行布置,创设阅读的氛围,将学校的图书和孩子自带的书分门别类,供孩子们阅读。
保障时间,积蓄涵养。在班级中开辟了班级书场,通过三个阶段保障了孩子的阅读时间。还指导学生阅读摘记,进行每天半小时阅读比赛,将阅读进行量化考核。
2.传承经典游戏,做“儒雅少年”
引进传统的游戏。让好玩的游戏代替手机游戏。笔者开展了一个“父母小时候的游戏”为主题的调查活动。让向父母请教传统游戏玩法,并把进行“传统游戏大PK”。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的钻研游戏方法,玩手机的时间少了。
每个游戏都有规则,在不同的场地玩不同的游戏,这既是为安全考虑,也是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有了规则,当家长和孩子约定好什么时候才能有手机,用多长时间,学生也会遵循,会守诺言。经典游戏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涵养,“观棋不语真君子”“万变不离其宗”在游戏中学会文雅,学会礼让,成为一名儒雅少年。
3.参与实践活动,做“智慧少年”
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让学生放开双手,放眼世界,获得更多的智慧,去做一名充满智慧少年。如,去饲养小动物,去种植花草,去探寻验收的秘密,去做小手工,去编小报……让学生结合课程做实践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去增长见识。用双脚去丈量大地,世界就变大了。如,调查家乡的特产的制作过程,为亲友设计乡村一日游,了解身边环境问题等。第三,做公益活动。学生是社会的一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在街上做文明劝导者,去做小志愿者……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孩子发现身边有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做,那么手机就不会控制他了。
(三)家校合作,共筑绿网
手机最主要依托的是父母的管理。所以在孩子是有手机方面,笔者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统一战线,成为最有力的合伙人。
1.家庭:建立规则,做好表率
有规矩,成方圆。家长要与学生约定好使用的规则,如哪些软件是可以使用的,使用的时间等。家长自身也要做好榜样,不做“低头族”,特别在陪孩子学习、做作业尽量少玩手机,给孩子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知儿心,共成长。许多家长怕孩子耽误学习,视手机为洪水猛兽。一味的回避不如敞开心扉,家长可以适当地与孩子谈论手机上的新闻,健康的游戏和实用的软件,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常陪伴,更幸福。提倡家长多陪孩子,在家的时候,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家务,陪和孩子做游戏。可以利用假日带孩子一起去爬爬山,放放风筝,去亲近大自然。当孩子有亲人的陪伴,他会发现没有手机、电子游戏也会一样快乐,降低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2.学校:高度重视,防患未然
广而告之,多方宣传。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家长推送网文,发放信件。让家长认识到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教师也经常在微信群中提醒家长要严格把关手机,如果有网上作业,就表明完成需要的时间,让家长心中有数。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沉迷网络,迷恋手机的现象。教师通过上门家访,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戒除手机瘾。
各科联手,重点指导。为了避免学生在手机、网络上盲目模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除了班主任之外,各科老师应该针对学生展露的现象进行引导。如信息老师对班级中爱玩游戏的孩子进行引导,可以让孩子指导这款游戏的设计者的初衷,和创业历程,让学生从盲目的模仿到真正的佩服,将重心放到学习上。
3.合力:多元评价,促进成长
学生自评,勇夺智慧卡。能否合理使用手机,不但在于教师的管理教育,还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以评促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笔者在上班会课让学生商议拟定《手机使用公约》,并倡议所有同学都加入到践行公约的行列里。老师随机发下公约践行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督促自己。
家长评价,点亮心愿星。学生手机的使用更在于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手机公约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如当学生认真地执行公约得到20个小太阳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心愿卡上填上一个星,并且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时代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科技产物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于翠杰,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心理影响研究——以北碚区朝阳小学、小磨滩小学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3)
2.丁莉丽,当前未成年人玩手机游戏的沉迷风险及其对策[J],《教学月刊》,2019
3.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3
4.国外中小学手机管理制度的分析及思考[J]. 姚计海. 人民教育.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