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还是“同文异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8231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课堂方式上调整,以“同课异构”为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的丰富,使教学活动能够起到促进课堂效果的积极作用。针对学生个体对教学活动的接受程度,将“同文异构”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方式,把课文的讲解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使语文课堂充分鲜活的互动气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课文相关的语文考点。
   一、实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手段
   1.提出“同课异构”的讲解需求
   不同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方法和重点上的区别,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篇古诗词的讲解,有些教师会把作者的感情抒发作为讲解要点,有些教师会把对原文逐字逐句的翻译作为讲解重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曾被后人改编为朗朗上口的曲作,至今还有多个唱作版本被口口相传。诵读全文能够理清作者表述的大概意思:他在某年的中秋喝醉了,想起不知在何处的兄弟。看着天上的明月,记不得今年是什么年。自己的灵魂想要离开,却总感觉身体尚在人间。月亮总是阴晴不定,世上没有全都让人如意的事情。语感丰富、基础过硬的学生能很快理解课文内容,由几个字中得知作者对兄弟的思念,明确作者是借助赏月过程的表达,抒发此事古难全的心中缺憾。这篇诗词带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能让人感受到月色的美好和作者的感情。但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情感,是带领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讲解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完全掌握语文知识,还需要通过其它思路的讲解拓宽学生知识面[1]。
   2.“同课异构”的其它讲解思路
   古诗词的讲解不能够脱离时代背景进行,不能将现代人的讲解方式进行套用,要根据学生对生字词的认知程度,进行全文翻译和词句分析,对学生理解诗词意思的细节偏差进行纠正。比如欢饮达旦指的是高兴的喝酒到第二天早上,不是指高兴的畅饮一个晚上直到早上,强调了作者喝酒的动作而不是过程。联系后面的大醉二字能夠确定作者当天是喝了酒。今夕是何年指的是不知道天上宫阙是何年,不是作者因喝醉所做的随意表达。何似在人间指的是作者醉酒的世界中,明月美的不像是来自人间的产物,而不是单纯表达对天上世界的向往,这种理解与其表达思乡之情的中心有所偏离。进行对诗词的全文翻译是了解其准确意思的一种方式,相较于注重感情抒发的讲解更加严谨,能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能够串联其它教师的讲解过程,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转变学习思路,了解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不同学习要求,实现对课文的深层次了解、多个写作方法的学习。
   二、“同文异构”的课堂方式
   1.教学目标的制定
   “同文异构”需要针对课文的文本内容,实行某篇文章的多个教学设计,结合文章的具体难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感情抒发比较直接,多处表达都用了古代汉语,需要针对字词理解、词句翻译进行教学设计,应用课外资料进行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讲解。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都是设想中的天上景观,可以翻译为天上的宫殿、美玉搭建的楼宇,与现代汉语的表达存在语序、字义上的不同,应用“微课”把此场景进行动态过程的演示,学生便能够将文字内容融入场景进行理解,明确古代汉语在表达上的艺术之美。中秋、无眠等词的表达使用就与现代汉语相通,其中何年、长久的表达需要结合语境进行翻译,不能够直译为什么年、有多少年,避免学生理解与诗词表达存在歧义。这篇文章的讲解重点是避免学生将汉语的现代用法和古代用法混淆,避免学生用现代汉语的字义去解释古代汉语,可将帮助学生识字记词、翻译诗词作为教学目标,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在做题过程中深刻体会文章主旨[2]。
   2.学习目标的制定
   “同文异构”方式需要根据学习对象制定对应目标,使课堂教学能够针对某层次基础的学生,开展有助于学习过程的主题课堂或者课堂活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主题课堂,应当围绕诗词赏析进行对文章的通篇讲解,制定词义错误的正确翻译目标、理解字词用法的情感理解目标。使学生能够基于教师讲解掌握语文知识,实现对课文全文的准确理解和正确翻译,明确字词用法存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细微差别,在了解诗词语境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赏月心情,学会诗词赏析的做题思路和翻译要点,掌握重点字词以及它们对应的多种词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课堂活动,应当围绕诗词场景进行相关才艺的重点展示,制定情感表达的创作目标、场景表现的美学目标,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感受到诗词魅力、创作乐趣,在有一定文学基础和欣赏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在诗词理解能力、做题分析能力上的进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语文能力,适当改变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方式,将“同课异构”的教学手段进行更强程度应用,保证教学讲解能在制定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
   三、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总结
   1.统编教材的“课”与“文”分析
   教材内容是课堂教材的最根本材料,对教师工作、学生学习都存在基础作用。能够入选教材的文章必定存在教育意义,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丰富有趣的作品内容、不同题材的创作手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统编教材中用于教学的“课”,在作品集中又是体现作者文学素养的独立“文”,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其两种存在方式进行分析。结合课堂场景中的“同课异构”手段进行内容讲解,依据教材要求对重点字词进行翻译、重点词句进行赏析,对常见的理解错误进行课堂环境下分析,使文章在作为教材内容出现发挥教育价值。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同文异构”方式进行文章学习,依据创作手法对内容表达、情感中心进行讲解,对常见的错误手法进行课堂活动上分析,使文章作为文学作品发挥艺术价值。课堂教学要根据文章的不同题材,将讲解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同文异构”方式的应用,以灵活的“同课异构”手段进行对教材的深刻剖析,制定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单元的学习目标,使教学设计能够适应学生的成长环境而开展[3]。    2.讲解过程的“教”与“学”结合
   使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适配、学习目标与教材内容相适配,将课文讲解进行“教”与“学”角度上的细致研究,对“同课异构”和“同文异构”的应用条件和主要对象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同课异构”手段主要是将教师工作,进行不同方法、不同结构的某堂课内容分析,提出对教学的灵活性要求和实时性需求,使教师能够基于时间分配、教材讲解等方向,对讲解过程进行课堂主题、教学目标的实际控制。需要教师将讲解过程中的“教”作为中心,实现“同课异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透彻解析、重点介绍,结合汉语字词的不同时代用法进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课堂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同文异构”方式主要是针对学习目标的制定,进行以学生为对象的教学工作要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讲解过程不断丰富自身见闻,掌握语文知識、创作手法等提升学生技能的教材内容,实现对统编教材的赏析理解和学习目标。需要教师将讲解过程中的“学”当做侧重,实现“同文异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设计、学习指导,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抽象理解和记忆特点。进行素质培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学生要求,通过课堂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描述场景,使学生能在自我展示、欣赏表演等环节中了解课文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创作文章方面的思想灵感。针对学生的理解偏差和做题错误,在课堂讲解中结合“教”与“学”,使讲解过程能够基于学生对象的学习需求,应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手段以及多种方式。
   “同课异构”还是“同文异构”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常见,针对此类现象本文提出了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方式的选择,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进行了讲解思路、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等课堂教学方法,结合诗词的翻译和赏析做了“同文异构”的应用说明。结合“同课异构”的教学手段进行教材分析的“教”与“学”阐述,将“教”与“学”相结合的课文讲解做了研究。
   参考文献:
   [1]邱怀祝.教什么与怎么教——基于一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8.397(25):43-45.
   [2]姚荣双.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环球慈善,2019(005):1-1.
   [3]韩荣华.谈谈同课异构的形式及其关注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8(004):P.28-29.
  
   [市级课题《初中生作文指导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JYKT—1676]
  邱翠轩,福建省清流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的创建,从单篇文章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多万字的要求。为此,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了“1 X”阅读理念,在教材编选时大胆创新
一、观察缘起   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同一“主题”安排每组课文,每一单元在编排的过程中,都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形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整合单元预习目标、整合单元习作训练、拓展单元主题阅读,能使教学更具整体性、完整性,能有效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童话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
对于绝大多数与人相关的文本而言,读懂文本中的一些重要人物,显得非常重要,而所谓读懂人物,最重要的就是洞察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进而洞察人性。从宏观的教材分析角度来看,这是此类文本教学的战略需要,从微观的文本解读角度来看,这是此类文本教学的战术选择,而从作者行文的角度来看,洞察人性原本也是读者走进作者的关键步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文本,构造了一个个经典的形象,从传统的人物形象解读角度来看
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统一使用的“部编本”新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至所有选篇的51.7%,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并非易事,初中语文教师理应选择适合文言文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文言文,助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文言文教学指向学生高阶思维训练。“了解、理解、求解、見解”模式下的文言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习得文言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思考、质询、交
在“三模块”教学模式下,将《藤野先生》按照“明确目标、级发动机,学习新课、形成定义,解决问题、展开思辨”三个板块进行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求知,思辨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堂“三模块”教学设计架构)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被选编在人教版(2017年教育部审定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章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也深沉含蓄地阐释了自己思想变化的历程。
《易传》中有云“修辞立其诚”,意思是说通过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品德,作文写作也是一样,借助恰当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思想认真的表达出来。初中生写作时间较短,缺乏充足的生活经验,使用丰富合适的范例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初中作文大致情况是:第一,过于重视写作技术教授。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在课堂教学时,会更加注重联想法、排
人教版语文阅读教材中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只让学生学习书本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在不断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具备阅读语言感悟能力,从而具备对语言美感的鉴赏能力。初中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语感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学生要想在语文学科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定要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因为,汉语是我国教育市场中,大部分学生的母语,
“习作单元”是语文教材的一个特殊单元,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习作单元”能够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上,从实践理念,板块设计和训练系统等方面进行突破。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思考,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从实际的教材学习板块进行读写活动的教学设计,让教材的每一个板块都能发挥出特别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的解决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大师把课外阅读比作学习之舟的风帆,可见其重要性。   在当下,我们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施用统编语文教材的奋进新途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外去读书,乃至为营造书香人生,打好坚实基础的问题。可惜,对
主题教学是指从文化的层面整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立足于“语文立人”教育价值的高度,致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着眼于师生的发展与成长,体现个性的生命价值。[1]主题教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建构人文主题,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它注重师生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共同发展与成长,而非以功利性目标为导向;最后,它是以生命维度为切入点,并以个体的生命体验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