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受到社会以及艺术类院校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重视程度和管理导向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摆在了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文章从艺术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出发,希望采用完善制度和构建环境等方法以及具体措施来结合艺术专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制度;措施
当今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艺术类院校的重视,校园文化是指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领导的引导下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过程,即文化的创造手段。具体来说就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由学校领导者及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活、学习、娱乐等领域的相互穿插中,创造出来的精神、物质成果及创造过程。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央曾发文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艺术类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今后教育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一些艺术类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况: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
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学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专业教育重视对学生个体意识的探索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忽略集体观念或集体荣誉。长此以往,自由散漫、无组织的作风将会影响和谐校园环境的健康发展。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各艺术类院校伴随招生和学校规模的扩大,纷纷进行校区扩建或建设新校区。新校园的物质条件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缺乏精神文化宣传。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很多艺术类院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宣传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四)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学校特色不突出
一些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在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千篇一律路线,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相近,或者趋同。艺术类院校未结合自己专业特点,没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和项目,也就不能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面对上述的问题,艺术类院校应尽早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环境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优质的校园文化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指能够反映艺术院校文化参与者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精神要素,通过确立积极的艺术院校文化主导理念和信念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格调的艺术院校文化氛围,同时又有效地促进对大学参与者的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主要是指能够反映艺术院校文化参与者的个体心理、责任等情感要素,体现的是大学参与者个体或群体在公寓生活、文化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的理状态、个性化认识和情感问题等。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艺术类院校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而且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目的在于规范和协调大学参与者的行为和利益关系,进而维系大学的文化价值认同。同时,其作用发挥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规章制度在刚性层面上规范和协调大学参与者;另一方面通过默许的规则在柔性层面规范和协调大学参与者。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院校要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比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教学汇报展等,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应发挥艺术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意识到全员育人的重要性,自发地落实和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应体现绩效管理的元素,对于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师生,应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师生共同创建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艺术类院校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首先是让学生走出去。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其次是引进来,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前提下,把学校的校园活动场所如体育馆、图书馆等全面对社会开放。校园文化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把其他学校的学术讲座、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引进校园。这种建设的思路既可以塑造校园形象,加深外界对学校的了解,又可以拓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三、具体措施
艺术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具体措施。现以艺术设计为主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例,学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一)讲述内涵,启迪师生
首先确定一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活动初期应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让参与创作的师生从政治理论的角度充分理解校园文化主题的内涵和设计思路,让参与设计的师生重视活动,理解活动开展的意义,从内心认同校园文化,弘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专业布置,答疑解惑
邀请专业教师,举办专题讲座,讲解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给师生展示优秀案例,启发学生创作灵感,规范学生的基本思路。给学生规定创作时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稿。让大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初稿汇看,集思广益
在师生完成初稿后,邀请专家和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汇看活动。听取专家的修改意见,做好记录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作品提供帮助。形成长久的汇看制度,让师生能够在每学期都能有机会参与类似活动项目,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
(四)修改完善,汇报展示
在修改完善作品后,应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体现校园文化工作成果。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这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教学楼楼道、教室、食堂、花园等。软件环境包括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让广大师生都能够看到作品,熏陶校园文化。
(五)竞赛投票,优秀表彰
在活动中可以设置竞赛环境,比如号召学校师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为设计作品投票,选出心目中最能展现校园文化的作品,形成大众参与的气氛,投票后公布结果,召开学校大会,表彰优秀个人和集体。
(六)活动总结,加大宣传
创作过程是需要反复斟酌的,创作成果也要充分利用。在项目后期,应做好文字总结工作。邀请参与设计的师生做汇报演讲,扩大宣传力度,比如邀请师生参加新生入学讲座,进而形成习惯,有效地宣传校园文化,也促进了学术交流。
四、结语
总之,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艺术类院校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机遇,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创造出有活力的学术氛围,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建立以人为本倡导培育艺术创造力的激励机制。才会使学生们的才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用体制和环境来塑造特有的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最终的目的使增强师生的认同感,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创造出艺术精品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祥云.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1(1).
[2] 徐勇民.对美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5).
[3] 袁桂亭.浅析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J].艺术学理论,2005(2).
作者简介:李骁然,天津美术学院。
关键词:校园文化;制度;措施
当今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艺术类院校的重视,校园文化是指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领导的引导下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过程,即文化的创造手段。具体来说就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由学校领导者及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活、学习、娱乐等领域的相互穿插中,创造出来的精神、物质成果及创造过程。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央曾发文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艺术类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今后教育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一些艺术类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况: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
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学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专业教育重视对学生个体意识的探索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忽略集体观念或集体荣誉。长此以往,自由散漫、无组织的作风将会影响和谐校园环境的健康发展。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各艺术类院校伴随招生和学校规模的扩大,纷纷进行校区扩建或建设新校区。新校园的物质条件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缺乏精神文化宣传。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很多艺术类院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宣传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四)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学校特色不突出
一些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在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千篇一律路线,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相近,或者趋同。艺术类院校未结合自己专业特点,没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和项目,也就不能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面对上述的问题,艺术类院校应尽早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环境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优质的校园文化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指能够反映艺术院校文化参与者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精神要素,通过确立积极的艺术院校文化主导理念和信念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格调的艺术院校文化氛围,同时又有效地促进对大学参与者的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主要是指能够反映艺术院校文化参与者的个体心理、责任等情感要素,体现的是大学参与者个体或群体在公寓生活、文化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的理状态、个性化认识和情感问题等。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艺术类院校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而且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目的在于规范和协调大学参与者的行为和利益关系,进而维系大学的文化价值认同。同时,其作用发挥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规章制度在刚性层面上规范和协调大学参与者;另一方面通过默许的规则在柔性层面规范和协调大学参与者。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院校要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比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教学汇报展等,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应发挥艺术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意识到全员育人的重要性,自发地落实和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应体现绩效管理的元素,对于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师生,应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师生共同创建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艺术类院校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首先是让学生走出去。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其次是引进来,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前提下,把学校的校园活动场所如体育馆、图书馆等全面对社会开放。校园文化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把其他学校的学术讲座、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引进校园。这种建设的思路既可以塑造校园形象,加深外界对学校的了解,又可以拓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三、具体措施
艺术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具体措施。现以艺术设计为主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例,学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一)讲述内涵,启迪师生
首先确定一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活动初期应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让参与创作的师生从政治理论的角度充分理解校园文化主题的内涵和设计思路,让参与设计的师生重视活动,理解活动开展的意义,从内心认同校园文化,弘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专业布置,答疑解惑
邀请专业教师,举办专题讲座,讲解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给师生展示优秀案例,启发学生创作灵感,规范学生的基本思路。给学生规定创作时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稿。让大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初稿汇看,集思广益
在师生完成初稿后,邀请专家和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汇看活动。听取专家的修改意见,做好记录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作品提供帮助。形成长久的汇看制度,让师生能够在每学期都能有机会参与类似活动项目,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
(四)修改完善,汇报展示
在修改完善作品后,应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体现校园文化工作成果。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这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教学楼楼道、教室、食堂、花园等。软件环境包括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让广大师生都能够看到作品,熏陶校园文化。
(五)竞赛投票,优秀表彰
在活动中可以设置竞赛环境,比如号召学校师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为设计作品投票,选出心目中最能展现校园文化的作品,形成大众参与的气氛,投票后公布结果,召开学校大会,表彰优秀个人和集体。
(六)活动总结,加大宣传
创作过程是需要反复斟酌的,创作成果也要充分利用。在项目后期,应做好文字总结工作。邀请参与设计的师生做汇报演讲,扩大宣传力度,比如邀请师生参加新生入学讲座,进而形成习惯,有效地宣传校园文化,也促进了学术交流。
四、结语
总之,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艺术类院校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机遇,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创造出有活力的学术氛围,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建立以人为本倡导培育艺术创造力的激励机制。才会使学生们的才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用体制和环境来塑造特有的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最终的目的使增强师生的认同感,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创造出艺术精品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祥云.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1(1).
[2] 徐勇民.对美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5).
[3] 袁桂亭.浅析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J].艺术学理论,2005(2).
作者简介:李骁然,天津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