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首先,我翻阅黄惇先生的作品集时,特别注意看了那些文字插页,其中他所写的自己的创作观念、对传统的认识以及对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体现了典型的学者特征。我注意到,黄惇先生开始师从陈大羽先生时主要是从秦汉、碑学入手,但在八十年代后期,他开始思考清代中晚期到民国以来碑学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在研究与反思中,他不仅看到了碑学,而且也看到了帖学的发展状态与成果,特别是碑学在长期兴盛、流行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我翻阅黄惇先生的作品集时,特别注意看了那些文字插页,其中他所写的自己的创作观念、对传统的认识以及对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体现了典型的学者特征。我注意到,黄惇先生开始师从陈大羽先生时主要是从秦汉、碑学入手,但在八十年代后期,他开始思考清代中晚期到民国以来碑学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在研究与反思中,他不仅看到了碑学,而且也看到了帖学的发展状态与成果,特别是碑学在长期兴盛、流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分析当代书法创作得失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内在需要确立了自己的帖学取向和主张。因此,黄惇的创作不盲从时流或者是纯粹凭感觉,他把自己的艺术取向建立在对书法史的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理性观念之上,这就实现了艺术、学术的自觉。由此,一个艺术家才可能『挺然风气之外』,才可能有真正的高度。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很大的特点。现在有很多年轻作者,很容易受到各种展览所引起的流行时风的影响,跟风跑,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二是这么多年来,黄惇先生一直在不断进步。展览作品与过去的相比更精到,流露在字中的心态比过去更静,在纷繁、浮躁的时风中保持了独立的批判精神。
三是黄惇先生在帖学方面的有些观点引起我的共鸣。比如,从米芾上溯『二王』,黄惇先生主张学米芾不胶着于反映最典型米家风格的那些范本,而是选择米芾笔下更近于『二王』的手札作品。我也是不主张学米芾的人一上手就学习非常典型的米家风格作品,因为学习对象如果太典型、太成熟的话,对学习者的制约也非常大。
四是黄惇先生的展览作品,可以引起我们关于当代帖学创作中的很多问题的思考。例如:结合帖学的发展历史,思考以『二王』为源头的文人行草书这一传统的艺术内涵及其精神实质,以及对帖学的历史流变的内在逻辑与现象特征应当怎样正确地梳理与认识?帖学和魏晋之前以秦汉为源头的篆隶书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五是展览中的印章作品既有传统一路,又有新意,有些印章放大以后展示的效果也非常好。同时,相当部分书法作品是黄惇先生书写的自作诗,这也是一个鲜明特色,正是当代书法创作所应当大力提倡的。
其他文献
组委会 艺术顾问:沈 鹏 欧阳中石 李 铎 主任:李 屹 张 海 钱建民 执行主任:陈洪武 刘尚军 俞志宏 副主任:李培隽 张陆一 姚 远 委员:王家新 申万胜 苏士澍 吴东民 吴善璋 何应辉 何奇耶徒 言恭达 张业法 张改琴 陈振濂 赵长青 胡抗美 聂成文 曹建明 潘文海 高克明 鲍贤伦 赵雁君 沈安龙 秘书长:张陆一(兼) 刘 恒 赵雁君 沈安龙 副秘书长:罗江华 王 彦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组委会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发布『征稿启事』,标志着这项备受全国书法界瞩目的大展正式拉开帷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华影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作品征集自『征稿启事』公布之日起,至二〇一五年四月三十日截稿。展览定于二〇一五年八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届时将展出入展作品约七百件(含优秀作品)。同期还将举办名家学术邀请展、国展
二O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在浙江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举行。为提升本届兰亭奖活动的学术含量,本届兰亭奖活动特别增设了『兰亭论坛』,主题是『王羲之的真相』,杉村邦彦、王连起、王玉池、萩信雄、祁小春五位来自国内外『王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应邀在论坛发表了学术演讲。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潘文海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在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王羲之的真相』上致辞时
首先,黄惇先生是个学者。他学识功底很深厚,作为老师,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同时又指出哪些地方有疏漏之处。郑板桥有副名联:『隔靴瘙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黄惇先生就是一个反对隔靴搔痒,善于入木三分的人。他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次,黄惇先生是一个智者。他不仅擅长书法篆刻,而且通哲学。他是站在哲学思维的高度,自觉扬弃了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辩证地看待书法的问题
这个展览的亮点是什么呢?我说两点:一是帖学,一是汉印。 帖学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黄惇先生首先提出了帖学的振兴,又身体力行,进行帖学创作,同时对清代的整个书法理论、碑学观念进行清理,重新审视传统,回归古法,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们今天再来看这种开创性,发现今天的书坛帖学已经是蔚为大观了。在帖学发展中,黄惇先生是不是被更年轻的一代超越了?答案是不仅没有,而且显示出他的特立独行!黄惇先
黄惇先生是这个时代优秀书家的代表人物,是最符合或最能体现书法艺术传统、本质精神的这一类书家的一个代表。这次展览的主要是书法、篆刻作品,但也有一部分他的学术成果、著作的展示。其实应该把黄惇先生的著作读一读,再和他的书法、篆刻的实践结合来看,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黄惇先生写字的时间可能不一定比看书、写文章的时间长,他的主要精力,我看还是在学术研究上。他做学术研究很沉得住气,他从最基础、最传统的治学方式开始
这个展览的主题『静观风来』非常好。『静观』是黄惇先生的一种心态,是他常年坚守的一个思想,也是他现在的一个艺术状态。『风来』是他的堂号,叫『风来堂』。这名字起的很妙—风,来了,看了黄惇先生的展览以后,我觉得有几股风吹来: 一是纯正、严谨的家风。黄惇先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这对他学术研究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二是深厚的学风。黄惇先生具有学者的风范,整个展览的氛围有非常浓厚的学术色彩,不是单纯的
我带着好奇,从杭州来看这个展览。我来的时候想: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书家,怎么才第一次举办个人书展呢?一走进展厅,看到这么多精美的书法、篆刻作品,这么多的学术专著以及黄惇先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以至于我的思路时不时就从作品中跑开,觉得黄惇先生的人生和艺术生涯太令人羡慕了。想到前年兰亭『艺术奖』评奖的时候,评审中有一个计分规则,当时黄惇先生的得分遥遥领先。这些镜头不断闪现以后,我就觉得黄惇先生有着很好的书法实
我非常喜欢黄惇先生作品的传统形式,一点一画都可以让人看得很清楚。同时,我更倾向于欣赏他的艺术精神。这个展厅,整体印象是传统的意味非常浓。从做学问的角度来看,黄惇先生是很严谨的,而写字也经常是一丝不苟的。他的行草书,用笔非常紧密,毫无率意、轻浮之处,这体现了一种书法的风格和人格的境界。黄庭坚说过,书法姿媚是小疵,轻佻是大病。书写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败笔,但是如果写的轻佻,则从根本上就不行,因为古代讲究字
公元四世纪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以他为轴心的『新体』书法,而同一时期的北方,书法的形态却是另一种面貌,我们从敦煌经卷中可以发现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东晋王朝内部,书法的形态也不完全统一,近年来不断出土的东晋南朝墓志让我们大为惊叹。因此,比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南北书风在魏晋书法文化的研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中对于书法发展受到地域文化、书写环境等的影响则是我们思考的主